世界佛教村回響

東西有別 禪法無差

◎文/釋淨虛


▲不分東西方,僧眾們聚在一起交流修行苦與樂,笑中帶淚,彼此感恩而感動。(釋演真 攝)

「雖然我們是來參加座談會,但最大的目的,是想和僧眾見面交流。」六月底世界佛教村座談會剛結束,美國北加州夏斯塔寺(Shasta Abbey)住持梅安法師(Rev. Meian Elbert)提出希望在離開臺北前,與法師們交流的想法。

這真是求之不得的事!隔天傍晚,將近三十位女眾法師,開心又期待地齊聚在農禪寺小教室裡,向梅安法師請法。

「對我們所有的人而言,修行是指『安住當下』,不管心裡有任何妄念,無論是在打坐、工作、吃飯、休息,或是一起喝茶,都試著安住在當下的狀態。禪修的練習是所有活動的基礎,它會擴散到我們整個的生命。」謙稱自己不是很好的禪修老師,梅安法師一開口卻直接指出禪修的核心,與法鼓山的修行宗旨如此一致,更引起我們的好奇,同樣「行住坐臥皆是禪」的觀念,西方人如何實踐?

梅安法師說,他擅長教導品格訓練,從自我的自私、貪婪、憤怒與妄想等所有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下手,引導人們努力去練習安住當下、感恩、尊敬、謙遜、信心。在夏斯塔寺,為數不多的僧眾,每人都有出坡作務,一起承擔寺院的日常運作。「我們不能整天只是打坐,仍然必須工作,與他人共住。團體共住是最好的禪修練習,因為團體必須和諧共處,練習彼此相親相愛、仁慈感恩,即使是不太喜歡和某個人相處,這時就必須把工夫用上。」

這真是說中痛處,每當在工作忙碌或與人相處遇到問題時,常常幻想自己能夠只是打坐,平安無事,卻沒察覺這才是真正「禪修」的時刻。

我們是用聖嚴法師所說的『無法之法』。身體安住著,讓任何發生的事自由來去,不專注或追逐,不斷地回到身體的感受。這會慢慢洗滌我們的雜染。」原來傳承日本曹洞宗的夏斯塔寺,長年以來是《禪雜誌》(Chan Magazine)的忠實訂戶,「只管打坐」的禪修觀念和方法與我們系出同源,只是在生活中投入的力度之強,令人敬佩。

法師們接著提出了修行生活上的各種問題:「如何教導美國年輕人向內觀照?」「所在的社區接受佛教嗎?如何與居民相處?」「如何平衡出坡工作及個人的修行?」「教導禪修有沒有次第?」聽著梅安法師耐心一一答覆,其實內容不離聖嚴師父與戒長法師的老生常談,才發現我們似乎總有個錯覺:藍眼睛白皮膚的西方僧團,可能跟我們不一樣?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有法師提到世代落差的問題,梅安法師說:「對我而言,年長與年輕僧眾的觀點,並不存在太大的差異,因為年長的僧眾有一顆年輕的心,而年輕的僧眾則很有智慧。」再一次,梅安法師指出了我們容易落入分別外相的習性!

最後,梅安法師感性地向僧眾道謝:「從大家的提問可以看出,我們的修行在本質上是一樣的──相同的問題、相同的困難、相同的那個老『自我』──我們都必須為此而努力。能夠這樣一起討論,真是很大的喜悅和福報。」其實我們更感恩有著像夏斯塔寺這樣的西方僧團存在,給予我們莫大的鼓舞,原來無論佛法傳至何方、何種民族文化,人的習性與煩惱總是不外貪瞋癡,對治的方法不離戒定慧,修行的本質,始終不曾改變。


(釋常鐸 攝)

側寫梵諦岡

◎釋果見

自二○一五年天主教與佛教對話的跨宗教交流之後,這是法鼓山第二度受邀參與美國紐約、洛杉磯及芝加哥三大城市組成的代表團,前往梵蒂岡。

由於接到邀請函時已經有些倉促,除了九月份總本山有方丈和尚交接典禮、北美回臺巡禮團,以及已經排定的其他弘法行程……常華法師與我各自從臺灣飛美國短暫停留,還來不及調時差,會合後又馬不停蹄地隔天動身前往羅馬,也因此特別感受到當年聖嚴師父當空中飛人,各地奔波弘化的辛勞,幾趟轉機我們就已經頭昏腦脹了,何況是師父更為緊湊的行程?

九月十一日飛抵羅馬到達旅館時,各地的美國代表也陸續抵達,大家彼此自我介紹後,便集合前往梵蒂岡宗座宗教對話委員會(PCID)向祕書長米格爾.阿尤索主教(Bishop Miguel Ayuso)作簡報。

會議中,代表團各有要發揮的內容,在沒有嚴格限定發言時間的情況下,現場就像打球,爭取到發言權就像是爭取到發球權,大家必須很有默契、很「優雅」地搶球之外,還要作球給自己的隊友發揮,因為團隊是不同面向的專才組合,打團體戰比一人獨秀來得可靠安全。如同上了一堂思考與表達的課,學習恰到好處、不卑不亢地講述重點、展現成果,那真是一大學問。

十二日上午覲見教宗並接受教宗祝福之後,大家至附近餐廳進行餐敘。除了阿尤索主教外,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先生也參與。會後前往大使館接受中央通訊社專訪,當走到大使館門口,看到鑲在牆上的大使館銅色招牌,有著國旗及「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的全稱,剎那間內心很感動,百年來在國家外交被打壓的多舛歷史上,這塊招牌要維持,是多麼的不容易!

我們抽空徒步在不算大的羅馬市區,舉目可見歷史遺跡:雕像、戶外噴泉、大理石柱等精緻的建築等,真的是文化藝術之都。據簡介資料顯示,古代看倌們來羅馬競技場,欣賞的節目有三大類:人與人鬥、獸與獸鬥,以及人與獸鬥,還好這種殘忍的餘興節目到六世紀被禁止了,甚至還放上十字架來撫慰亡靈。

今天的英雄鬥士,也許明天就變成被野獸追逐的對象,古羅馬如此,現代亦然,戲碼在社會不同角落上演著,只不過文明發達,英雄鬥士及獵物所流的鮮血,早已經透析成無色無味也無形的「空」,然而其中的無常之苦,仍須運用佛法,才能真正超越、穿透。


▲右起東初禪寺監院常華法師、駐教廷大使李世明、洛杉磯道場監院果見法師、東初禪寺工程委員陳添福,於大使館前合影。(陳祖淞 攝)

走過川震十週年

傳遞心希望

◎鄧兵

川震造成很多家庭家破人亡,無家可歸,很多同學陷入沒錢上學的困境。二○○九年寒假,我從東北的大學回四川,直接到安心站做義工。那是安心站第一次走訪貧困學生,除了滿腔熱血、愛心滿滿,其實內心自卑又不會關懷,因為自己家境比好些受訪戶還要貧困,所以我說話總是底氣不足、面紅耳赤。

活動結束前,有位師姊竟私人為我準備了四千元獎助學金,但那幾日活動中,有一位參與救災同學的父親往生不久,還有弟弟要念書,當我把錢轉贈給他之後,心中突然釋懷了自己家境貧窮的梗。從此之後,參加家訪很是坦然,因為「您更需要這份關愛和幫助!」這一句話,讓我很是感動。

剛開始家訪的兩年,一個假期要走訪五、六百戶,車輛是臨時車或老舊車,而道路多是便道,雨季成為沼澤地,旱季則是沙塵暴,幾乎沒有一戶的走訪之路是平坦的,搭船、騎摩托車、攀爬等都是小問題,還必須放棄了好些怎麼也去不了的同學家,算得上九死一生。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車子拋錨在荒山的便道,距離臨時安心站約五十公里,美惠師姊、司機羅大哥和我的手機沒任何信號,夜色即將降臨,真不知這山林之中有什麼野獸?正巧一位先生騎摩托車下山,居然還是相同目的地。美惠師姊先搭車去求救,羅大哥與我原地等待救援。

等待中,打開引擎蓋隨意看看摸摸,不知何故,車子居然發動了!先前兩位識車的人折騰了半天也沒反應,而我是人生中第一次接觸汽車發動機,所以我便相信了龍天護法的存在。

家訪對我內心影響最大的,就是必須心懷慈悲卻又要有智慧地與同學溝通,取得訊息的可靠性,還不能讓同學及其家人尷尬不舒服。這是高難度的溝通技巧,我一直在學、一直在做。後來才慢慢理解法師所謂的關懷,其實就是慈悲心加智慧心:走訪每一戶是提起慈悲心,智慧心則是練習抽離自我後,就可以好好地與人互動。

川震過去十年了,前面幾年的走訪是雪中送炭,大家看到法鼓山就是看到了希望;而近幾年社會經濟穩定,政策扶貧力度大,真貧、極貧的學生比較少,但是曾經的家徒四壁變成了「心徒四壁」,大家看到法鼓山更多流露出來的是「心希望」,家訪不再是了解同學家境,而是關懷備至,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佛法這樣的寶藏——金錢使人脫離物質貧苦,佛法卻使人脫離精神疾苦,而且更有了正能量。

舊金山道場義工心得

培福 是自個兒事

◎蔡素梅

姊姊和我都是舊金山道場的義工,雖然彼此住家的距離僅是二十分鐘不到的車程,但能夠見到面的機會,反而常是在道場中。

每當走進道場,姊姊臉上總是露出溫暖笑容,似乎是歡迎我回到共同的心家。積極參加共修活動,一直是她每年立下的年度實踐目標,而挺身支援各項活動,也已成為她的第一優先考量。

有一個廣欽老和尚的故事深深觸動我們:在一日的晚間,當弟子們都已精疲力竭地忙完寺院的建築工程後,老和尚竟然把大大小小整理好的釘子,全部踢翻在地上,要弟子們重新分類撿好。弟子們的驚訝、不滿、疲憊,在臉上顯露無遺,老和尚便責難說:「難道命終還讓你選時間嗎?」弟子們聽了趕緊提起心力,整理至半夜,終於完成使命,於是開心地去回報,老和尚卻一副事不關己地說:「要揀,也是你的事;不揀,也是你的事!」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姊妹倆很大的啟發,增進我們在學佛的這條路上相偕同行,學習珍惜每一分心力、體力、時間,去承擔義工事務。老和尚的這句棒喝,成為我倆心領神會的互相勉勵,因為累積福慧資糧,是姊姊不能幫我,而我也不能幫姊姊的自個兒事啊!

活動看板

教師心靈環保自我成長營

【日期】2019/1/26∼30(六~三)
【地點】天南寺
【對象】各級學校現職教職員暨退休教師,首次參加者優先錄取。
【報名】網路報名,即日起,額滿為止
【洽詢】(02)2893-9966分機6130教師聯誼會

【世界佛教村回響】
東西有別 禪法無差

側寫梵諦岡
【走過川震十週年】
傳遞心希望
【舊金山道場義工心得】
培福 是自個兒事
【活動看板】
教師心靈環保自我成長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