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禪慧 開展生活藝術

法鼓文理學院首辦禪文化研修體驗營
清楚放鬆走進禪世界


▲學員們練習直接喝茶,不起第二念,當下是什麼、就是什麼。

【林何臻/金山報導】推動行門研修與終身教育,促進生活品質與生命意義的提昇,法鼓文理學院禪文化研修中心於八月十至十二日,首度舉辦「禪文化研修體驗營」,共近三十位聖嚴書院佛學班、福田班學員參加。課程以茶、手作、詩、畫為內容,在清淨的校園境教中,引導學員帶著清楚、放鬆的心,去體驗欣賞禪的生活內涵,感受禪文化的寬廣與深度。

「中國禪宗對生活裡的任何一點,主張用心去體會,不受外境或內心困擾而波動,那就是『禪』。」第一堂課以聖嚴師父開示影片〈禪修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好處〉破題,由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禪文化研修中心主任果鏡法師,帶領眾人從認識茶葉和茶具、泡茶和品茶,慢慢進入茶公案的參究:「直接品嘗喝下的那口茶,不起第二個念頭,去分辨茶是什麼味道,當下是什麼、就是什麼。」並舉天皇道悟、龍潭崇信師徒「汝擎茶來,吾為汝接」的公案,讓學員循序漸進地體會「禪在日用中」。


▲由他人畫下第一筆,學員再完成石頭彩繪,覺照起心動念。

「禪心靈」由文理學院兼任講師張雅雯引導,學員以銅線綁住鹽塊做成吊飾,以及先由他人畫下第一筆,自己再完成的彩繪石頭,從中覺照起心動念。中研院研究員廖肇亨主講「禪與詩」,從隱元隆琦、石頭希遷、憨山德清等祖師的詩作,領會當修行深入,連暑熱、午睡等尋常事,經由細膩觀察和巧妙文思,都能化為平淡又滋味綿長的指月之手,引人一窺禪門智慧。

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教師李璧苑則教授「禪畫」,讓學員認識禪畫的淵源和特色,賞析牧谿、夏圭、梁楷等名家作品,而後以水墨繪出「圓相圖」和「六柿圖」。下筆時隨緣而為,不比較、不給定義,體會淡然自在的禪悅。

課堂中,學員踴躍向講師請益,熱烈交流對禪法的體驗。「禪真的在生活裡!」佛學班畢業的韓菊妹,感受到當以禪心過生活,無論是生活環境或實作過程,無一不是現身說法,對於法鼓山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除了多一分體會和認同,也願將禪法和自己的生命連結,並與更多人分享。


▲以水墨作畫,下筆時隨緣而為,體會淡然自在的禪悅。(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法鼓文理學院學群長陳定銘寶雲寺演講

結合心靈環保 社企創新價值


▲陳定銘學群長分享結合心靈環保的社會企業。(何國亮 攝)

【林演蓉/臺中報導】法鼓文理學院九月即將開設「社會企業與心靈環保碩士學分班」,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兼社會企業與創新學程主任陳定銘,七月二十二日於臺中寶雲寺演講「當社會企業遇上心靈環保」,與一百二十位聽眾分享以關懷公益為使命、創造社會價值的社會企業。

陳定銘教授談到,政府鼓勵企業用創新方式,來解決當前社會關懷的問題,並從中創造經濟利益,回饋社會公益。他以今年獲《遠見》雜誌CSR企業社會責任獎「社企之星」之一的里仁公司為例,兼顧生態與天然健康的理念,讓農場、製造廠認同並攜手努力,提供有機認證的食品,讓消費者信賴安心。

「社會創新理念的實踐有三步驟:使命價值的確立、承諾持續改善與學習、發展合作創新。」陳教授再以「iHealth」(政昇處方宅配藥局)說明,一群年輕專業的藥師發現國內慢性病人口多,但偏遠地區與獨居老人取藥不易,於是以遠端接收處方箋、藥師免費宅配用藥的方式,不僅提供良好的解決之道,營業額每年成長,也讓更多藥局投入這項服務。

陳教授表示,社會企業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在於社會價值與影響力,從同情同理的慈悲理念,讓公益端、企業端分頭並進,經由利他成就善循環,發揮社會影響力。「營造『心』企業,就是實踐心靈環保精神。」他提到僧團都監果光法師的著作《心靈環保經濟學》,談及世界經濟正在大轉型,運用自利利他的心靈環保經濟學,以少欲智慧、利他慈悲,便能帶給眾人最大的幸福。

惠敏法師馬來西亞行
南北傳交流 禪法 腦科學互參照

【本刊訊】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受三慧講堂邀請,於八月十至十二日至馬來西亞竺摩長老教育中心,於「紀念竺摩長老一○六冥誕」佛法研習營發表演講,並參與南北傳佛教座談會。八月十五至十六日,法師受邀至亞庇行政中心,於寂靜禪林主辦的佛法講座主講《六門教授習定論》,與大眾分享禪法與腦科學的參用觀點。

為期三天的佛法研習營,主題為「瑜伽行派之所緣(世界)與所依(身心)交融的修行體系」,惠敏法師以漢傳佛教所熟悉「修心」善調五事:飲食、睡眠、身、息、心的後三項,從認知神經科學與瑜伽行派之四種所緣:遍滿、淨行、善巧、淨惑「所認識的世界」觀點,說明如何以調和身心,促進「所依清淨」(身心轉換),引發「所緣清淨」(人間淨土)的修行體系。

八月十一日的南北傳座談會,由惠敏法師與英國籍上座部喜光(Anandajoti)比丘對談「聞思修三慧對於現代修行的重要意義」,喜光比丘首先述說聞思修三慧在佛教歷史發展的重要性,再由惠敏法師提出,面對全球性之高齡化社會,如何依「身心健康五戒(好習慣)」之健康資糧,「終身學習五戒」之智慧資糧,以具體行動落實三慧生活。

八月十五至十六日,法師於「《六門教授習定論》研習」講座中,提出禪修之「上緣」或「內緣」,以及腦科學「苦樂同功、善惡同源」的觀點:學習觀察身心無常、無我,不執著禪定樂,體悟唯心所造,如此便可趣向解脫。

僧大悟語

積蓄菩提能量

◎文.圖/釋常啟

法鼓山是禪修道場,故僧大學僧每年至少有四次禪七,禪學系則有更多機會打七與護七。精進禪七能將平常攀緣浮動的心收攝,透過方法的綿密練習以增長覺性,培養穩健人格,並落實於生活中,甚至返觀自心,破除我執,使人人本具的清淨智慧,得以無礙現前。

上學期的期末禪七,是聖嚴師父指導過的止觀禪七,如樞紐般銜接初階與高階禪七,方法以有著力點的「止觀」,契入無著力點的「中觀」。止觀方法要放下過去與未來,持續在當下可著力的方法上,中觀則連現在心都不可得,除了要捨下所緣境,連捨的心也要捨。如何捨下現在呢?具體的做法卻是好好活在現在。現在心是一剎那一剎那不停流動著,若要如實活在當下,就非得捨下對前一剎那與下一剎那的攀緣心,依「捨」的作用,讓當下不被境所轉,不取捨、不執著,如此,活在現在就是放下現在,兩者互為表裡。

法鼓山也是觀音道場,觀音菩薩普門示現,何處苦難何處現身,僧大培養的學僧以弘法利生為家業,怎麼會關門避靜於禪堂呢?如同《般若經》中佛陀的回答:「菩薩身雖遠離眾生,心常不捨,靜處求定,得實智慧以度一切……種種語言,方便開導。」

原來是發心不同,禪七不是避懶偷安,而要發大悲願心,所以每一場禪七,師父都會開示菩提心,並由慚愧懺悔、感恩報恩與發願迴向來具體實踐,尤其迴向心是禪七中的成長與淨化,透過行為去分享與利益他人,如一燈點亮萬燈,燈燈相續。

閉門的禪七,竟成為提昇人品與建設淨土的最佳無盡燈法門,無怪乎,僧大學僧每次出堂,總是身心清淨法喜,發菩提心而能量滿滿,蓄勢待發地投入自利利他的悲智試煉場。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21期9月號

懂孤獨,不寂寞

寂寞,不是新名詞,然而,一聽到寂寞、孤獨,我們往往慣性地認定它們是負面的標籤。事實上,人生而孤獨,心卻不甘寂寞,總是不斷馳逐,渴望執取更多:朋友、情愛、名聲、財富、理想……當世界變化的腳步加快,所能掌握的愈來愈少,那始終無法被填滿的空虛感,因為求不得而苦上加苦。

寂寞,到了二十一世紀,為什麼更形巨大?聖嚴師父早年於美濃閉關時,對寂寞曾有一番透徹剖析,指引我們人格在寂寞中昇華的智慧。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楊蓓帶我們一起從「心」看透寂寞,認識自我,叩問生命真實的意義。繼程法師透過Q&A撥開寂寞的迷霧,看見生命轉化的可能。你懂孤獨嗎?禪堂堂主果醒法師直言如何穿透孤獨的波浪。旅美二十年,楊展楣在異鄉的孤寂中,照見生命的圍城。紀錄片導演張釗維分享仍在參究的孤獨公案。

漢傳佛教學者于君方教授榮膺中央研究院院士,「焦點話題」分享她的學術成就與心路歷程。「佛學人物」專訪「文化佛教徒」宣方,以長年與政、教、學界交流的經驗,分享對大陸佛學教育、研究及佛教發展深刻且全面的觀察。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教育文化短波】

師父著作英譯版 亞馬遜書店上架


▲《真正的快樂》英文版封面

數位時代,弘揚佛法也與時俱進,中華佛學研究所邀集國內外優秀的佛學譯者組成《法鼓全集》英譯小組,陸續將聖嚴師父著作譯成多國語言出版,並以kindle電子書的形式,於全球知名的亞馬遜網路書店上架。

自二○一五年發行英、法、德三種語言的《聖嚴法師學思歷程》,法鼓文化陸續又發行《禪與悟》(Chan and Enlightenment)、《八大人覺經講記》(The Sutra of the Eight Realizations)、《真正的快樂》(Genuine Happiness)等十三本禪修、經典、生活佛法類外文著作。讀者可上亞馬遜網路書店https://www.amazon.com輸入關鍵字「Chan Master Sheng Yen」,即可將師父著作付費下載到電腦、平板與手機,隨時隨地閱讀佛法智慧。(編輯室)

《代先生》動畫 獲兒少節目標章

聖嚴教育基金會製作的《代先生的奇幻旅程》動畫,八月七日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公布的「適齡兒少電視節目」評選中,榮獲「十歲以上適齡兒少電視節目」標章,由編劇陳明凱、播放動畫的中華電信MOD靖天電視台副總經理王玉如代表受獎。

負責評選的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表示,動畫透過主角代先生的旅程,闡述人生道理,寓意深遠。聖基會表示,此系列動畫已推出二十集,期望代先生的每則故事,能幫助孩子們體會生命。歡迎家長透過網路陪子女一起收看,一同成長。(張田沛)

禪心禪慧
開展生活藝術
法鼓文理學院學群長陳定銘寶雲寺演講
結合心靈環保 社企創新價值

惠敏法師馬來西亞行
南北傳交流 禪法 腦科學互參照

【僧大悟語】
積蓄菩提能量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21期9月號
懂孤獨,不寂寞
【教育文化短波】
師父著作英譯版 亞馬遜書店上架

《代先生》動畫 獲兒少節目標章
【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教理研修體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