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和尚星馬澳關懷行

凝聚願心 彼此共勉勵

7月15日至8月5日,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展開國際弘法行,
前往澳洲雪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為渴求佛法的人心,帶來般若智慧。

 

雪梨 點亮大悲心燈


▲方丈和尚關懷雪梨法鼓社青,勉勵青年們隨時保持心的平衡調適。(陳胤融 攝)

【澳洲雪梨訊】七月十五日下午,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國際弘法行,首先於雪梨分會洪斯比(Hornsby)新址展開。方丈和尚以「大悲心起」為題演說,共有一百五十位信眾參與。

活動由雪梨分會義工所製作的《願心》紀錄片揭開序幕,娓娓述說當地信眾追隨聖嚴師父學法護法的歷程。方丈和尚則鼓勵大家要隨時珍惜當下結好緣,以菩薩的六度精神,面對順逆境。接著舉行點燈儀式,由方丈和尚先帶領大家發願,然後在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聲中,由輔導法師常續法師等一一為信眾點燈,許多人感動地流下淚來,活動在溫馨的氣氛中圓滿。

第二場「福慧平安」講座及皈依典禮,二十一日下午在雪梨科技大學舉行,約有二百五十人參與,包括雪梨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王雪虹、威樂比市(Willougby)市議員童伊品,澳臺工商委員會主席馬樂施(Ross Maddock)伉儷、吳進昌等貴賓,皆受邀出席。

方丈和尚以幽默風趣的言語,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勉勵大眾「凡事正面解讀,逆向思考」,並帶著大眾一起念安心祝福語,讓心安就有平安。講座後進行皈依典禮,許多人聽了演講心生感動,當場決定皈依三寶。

二十二日上午,方丈和尚抵達雪梨海邊的克拉克斯角(Clarkes Point)公園,為雪梨法鼓社青(The Chan Sphere Group)十多名青年分享佛法。方丈和尚說明禪修的關鍵,在於隨時保持心的平衡與調適,觀察心中的波瀾,而不被它們所牽制。在一一解答青年們關於生活和修行的問題後,圓滿雪梨之行。

馬來西亞 分享安心之道


▲方丈和尚與義工分享勸募經驗,勉勵眾人在承擔奉獻中向前邁進。(楊培福 攝)

【馬來西亞訊】七月二十八日,馬來西亞道場舉行皈依典禮,方丈和尚為八十八位信眾親授三皈五戒,說明受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生活中實踐佛法的基本原則,藉此保護我們身心平安。來自怡保的梁振端老菩薩表示自己行動不便,鮮少外出,和同修首次來到馬來西亞道場皈依三寶,心中湧現了歸屬感,法喜充滿。

皈依典禮圓滿後,方丈和尚特別關懷道場悅眾們,勉勵大家以清新、純樸、真誠、安詳、友善的態度和形象,勸人學佛,傳遞佛法。

二十九日,方丈和尚受邀前往雪蘭莪州莎阿南佛教會,為二百五十四位聽眾分享「平安無事」。方丈和尚說明,真正的心安不是什麼事都沒有,而是在面對各種順逆境,仍然保持平穩與安定的心。並開示因果、因緣觀,期勉大眾,以積極豁達的心,任何時刻都可以從零開始,隨時出發,「要有正知正見,才不會盲修瞎練。」以聽聞佛法來消融煩惱,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平安無事地圓滿人生。

新加坡 期勉繼往開來


▲新加坡護法會於新會址舉辦皈依典禮,小菩薩接受方丈和尚的關懷祝福。(許淑英 攝)

【新加坡訊】方丈和尚一行於八月四日至新加坡護法會,主持祈福法會暨皈依典禮,超過百位信眾在法師們帶領下,一起唱誦觀音菩薩聖號,為眾生祈福。之後,方丈和尚為四十七位信眾正授三皈五戒,並勉勵大眾皈依三寶後,要學習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來待人處事,若是做錯事,則要慚愧懺悔。年紀最小的皈依弟子曾樂慈才六歲,常常來參與活動,今天終於足歲可以皈依三寶,她和家人都十分興奮、歡喜。

五日的「繼往開來,從心開始」講座,於新加坡護法會舉辦,二百六十位信眾齊聚,聆聽方丈和尚開示。歷經七次搬遷才有了新會址,讓新加坡信眾深感學佛不易,方丈和尚勉勵大眾,面對變遷的時代,正是修福修慧的好資糧,環境是面鏡子,能讓我們看清無常因緣的現象,當自我中心的貪瞋癡慢疑生起時,需要以佛法的正知正見,將煩惱心轉為慈悲智慧心。最後,方丈和尚引領大眾齊聲祈願、許願、還願,願人人「大悲心起」,繼往開來,走出寬廣自在的人生。

教師學員聯誼

延續寧靜歡喜心


▲教師們於成長營中,體驗身體的鬆緊變化,練習平衡身心。(李佳純 攝)

【釋演真/三峽報導】繼暑期教師禪七、教師心靈環保自我成長營之後,教師聯誼會於八月九日再度邀請學員相聚天南寺,共有四十多位學員參與;八月十三日,則首度相約在高雄紫雲寺,有嘉南高屏等地近四十位學員齊聚。兩場聯誼會除了分享共修的成長,更增進老師們延續共修的力量。

透過先前共修活動的照片及回顧,學員一起重溫學習到的四感、禪修心法及要領。之後在教聯會輔導法師常獻法師引導下,體驗呼吸吐納間,更深層的身心放鬆及和諧。

過了一年,自己是否成為當初期待的模樣?「時光寶盒」活動中,去年參與的學員收到一封當時寫給自己的信,再次閱覽,彷彿同時與過去、未來的自己對話;而今年首次參加的學員,則把握當下機會,提筆寫下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為一年後種下一顆願望種子。

小組討論及大堂分享中,學員們針對「如何開啟心中寶藏、持續參與、凝聚延續學習」等三項問題表達看法。陳桂芳分享:「心中寶藏就是心靈環保的安定力量,指引自己隨時接受變化,自在地掌握人生方向。」有學員表示,大家彼此勉勵分享,對自己在學佛路上,助益很大。

慈基會兒童營

體驗放鬆 學習感恩


▲臺東地區的學童們跟著老師擊鼓,專注心體驗。(法鼓山慈基會 提供)

【釋演真/綜合報導】法鼓山慈善基金會「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今年暑期除了在雲來寺舉辦,並首次增加臺東信行寺場次,讓更多的小朋友可以在營隊中熏習心靈環保的理念。

七月四到六日在臺東信行寺,二十多位青年隊輔,一人牽著兩位小朋友,白天體驗大地遊戲、小小鼓手等,晚上則展開新奇冒險的夜間探索,還前往卑南文化公園,尋找聖嚴師父的足跡。

八月十一到十三日,小朋友在雲來寺,成群結隊闖關、傾聽北極熊的請求、聽小故事認識自己,第二天更出發到陽明山童軍活動中心,體驗野外求生的尋寶遊戲。

矇眼探索時,有位小朋友把手往前伸,腳卻在原地發抖,但他還是配合隊輔的引導深呼吸,並鼓勵自己:「慢慢來,我可以的。」尋寶時遇到大雨,方向感強的人主動出來引路,體力好的則一馬當先去探路,過程中時時可見令人莞爾又感動的畫面。

營隊期間有位小朋友起疹子,緊急送醫的路上,他卻只擔心家中負擔;還有小朋友十分懂事地一直在旁默默照顧大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老師與隊輔們,心中都有很多的觸動。離營前,大家一起合唱,小朋友們抱著隊輔依依不捨。常導法師與孩子們約定:「每天晚上要找時間,感恩心中想感恩的人事物喔。」期望能為小朋友點亮一盞心燈,陪伴他們人生一路安心溫暖。

溫暖的靠山

◎余晏芳(南投)

多年前的四月一日凌晨,母親租屋做生意的地方失火了,火勢還漫延到隔壁滿是乾貨的雜貨店,家中賴以維生的地方,一瞬間燒成灰燼。當時人在學校的我,剛段考完,接到消息,連忙坐校車回家,當時心想:家人沒事就好。下車後,看到神情憔悴的媽媽,看得出來她的雙眼歷經大哭過後,一陣莫名的鼻酸湧上來,但我忍住沒哭。

那場火,讓我感受到火災的可怕,事後,我的國小老師將我們家轉介給法鼓山慈善基金會,那時才知道有法鼓山。師姊們來到家中,安慰媽媽,拍了拍媽媽的肩背,媽媽像是心中掉落了大石,放聲大哭……於是我申請了法鼓山的獎助學金,讓家裡至少不用煩惱我的生活費和學費。

記得剛走進竹山共修處時,雖然是來到陌生的環境,但一次又一次,漸漸與大家熟識,也交到了朋友,從國中、高中到大學,法鼓山變成了我的第二個家。

很開心在求學過程中,多了一座強大的靠山。謝謝法鼓山的師兄姊們,總是準備許多豐盛的午餐;謝謝您們在第一時間,帶給我們數不盡的溫暖,永遠難忘。

淡水辦事處講座

張光斗點燈

【釋演真/淡水報導】緣七月二十七日晚上,淡水辦事處與淡水區公所合辦社區成長講座,邀請電視節目《點燈》製作人張光斗以「斗室有光」為題,於淡水區市民聯合服務中心大禮堂,與近二百五十位淡水、三芝居民分享從小到大、受人點滴恩惠的感人故事。

張光斗細數生命中的感動:小時候家裡窮、母親管教很嚴格,始終教他要「感恩」。五專聯考時,受到一名素昧平生的教官幫助,往後每年一定去探望他。二十四年前,有感於人們爭相比較、汲汲營營,於是製作《點燈》節目。

沒有宗教信仰的張光斗,感動於聖嚴師父每每絕處逢生的人生,《點燈》第二集便播出師父的故事。「就像在黑夜裡,有人為你點了一盞燈。」他感恩師父以及生命中的恩人,也提醒人們,回首感恩曾幫助自己的人。

淡水區區長巫宗仁致詞時,歡喜表示能與法鼓山合作,藉由張光斗的分享,充實我們的心能量,點亮自己的心光,更照亮身邊每個人。

走過川震十週年

關懷 為心搭橋

◎何家華

再次踏上了四川的土地,內心是興奮的,去年(二○一七)來過後,一直對四川難以忘懷。這次住在秀水安心站協助家訪。印象最深刻是去北川,經過當年地震遺址時,心中很震撼!本來大家在車上有說有笑,頓時都沉默不語。

曾去過九二一地震博物館,但和北川不同,這裡整個災後的城鎮都被保存下來,東倒西歪的房子,路邊還有山上滾下的大石頭......好像回到地震發生的時空,想像前一夜還一如往昔,怎知隔天無常突然到來?無常隨時都在,怎麼做才對得起每天的生命?無常現前時,自己有正念及資糧面對嗎?許多問題,在心中翻滾著。

家訪時,許多家庭沒有暖氣設備,只能烤火取暖,法鼓山這一點獎學金,其實完全不足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因此家訪顯得特別重要,讓他們感到被關心、受到鼓勵。當然,這不是一次家訪就可以做到,有時聽到家訪多次的當地菩薩說:「今年某某變得開朗多了。」了解這是一點一滴累積的成果,即便自己沒說上什麼話,但有時一個笑容、一句祝福,跟他們說「加油喔!」就帶來溫暖和開朗。

家訪之行也學到隨順因緣做事,無論當下是什麼情況,都試著接受,沒有「一定要如何」的執著。例如有的受訪家庭,家中廁所就是古老茅坑,只有一條溝,沒有沖水設備,當然也沒水洗手。如廁後若要水洗手,肯定讓人家大費周章去幫我們取水,所以如廁完就自在地出來。習慣是一回事,無法達成時就面對它、接受它。手不洗,手不會痛苦,心執著在「不洗手很髒」上面,才真的造成痛苦。

先前以為,自在是生活得無拘無束;在四川,才體會到所謂自在,是心不被外境影響,始終保持平靜,不論餐廳地面是否有垃圾、上廁所有沒有沖水洗手、睡覺用的是棉被還是睡袋,都可以活得安然。

【方丈和尚星馬澳關懷行】
凝聚願心 彼此共勉勵

雪梨 點亮大悲心燈

馬來西亞 分享安心之道

新加坡 期勉繼往開來
【教師學員聯誼】
延續寧靜歡喜心
【慈基會兒童營】
體驗放鬆 學習感恩
溫暖的靠山
【淡水辦事處講座】
張光斗點燈
【走過川震十週年】
關懷 為心搭橋
【活動看板】
第25屆「家中寶」佛化聯合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