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之行 修行之路

今年初,遠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學的果幸法師,
傳來取得博士學位的好消息,二月十九日、三月三日應洛杉磯道場之邀,
分享「修學與修行」、「從宏智正覺禪師的頌古及上堂小參中看曹洞宗教義」,
娓娓述說修學歷程,以及論文研究的精要。

◎釋果見、釋演皎


▲果幸法師於洛杉磯道場分享北美求學歷程、論文內容,深深感恩聖嚴師父的教法與叮嚀。(王淑德 攝)

「現在讓你去讀書,是為成就僧團,不是為了成就你自己,若是成就你自己,那你會愈走愈遠,大方向就會丟掉……」分享會上,果幸法師提起聖嚴師父對他的叮嚀,感恩地表示論文要獻給師父,因為師父,所以有因緣進入禪的世界,進而認識宏智正覺禪師。

在北美求學的過程中,法師坦言在課業、生活、身體上,遇到了許多困難,師父的法,是一路引領他的生命導航。感恩師父的教法與叮嚀、僧團的支持,以及各地護法菩薩的協助,陪伴他走過這段艱辛時期。

果幸法師的論文,研究的是有關宏智正覺禪師的「頌古」。「頌」是詩偈,「古」是公案之意,也就是透過譬喻的方式,來去除人們對相的種種執著。法師從當代文人的思潮切入,再引入曹洞宗如何用正偏、明暗等譬喻方式,來詮釋曹洞宗的主軸——理事無礙。

西方的研究,主要是從強調二元(duality)來看待曹洞宗的教理,也就是「理」(principal)、「事」(phenomena)。中觀強調的空性「不執兩邊,不執中間」,西方學者認為較消極;後來華嚴宗強調理事無礙,乃至事事無礙,也就是理、事兼具,並非二元對立的關係,西方學者因而認為華嚴宗思想比較積極,較為西方研究所接受。

由於禪宗思想受華嚴宗影響很深,特別是曹洞宗經典的「偏中正、正中偏」等五位之說,就是在闡明理、事的關係。法師解釋,曹洞宗借用《易經》中「爻」卦的正、偏,來譬喻說明「理事無礙」,是因為禪宗自認為「不立文字」,所以不用佛法的名相來直接探討理、事關係。 法師還進一步研究默照與理、事的關係。默照禪是「理」與「事」的體現,即理、事是教義,默照則是體現理、事的方法,也就是體、用的關係。「默照同時」,因此「理事一體」,當達到此境界的狀態即為「體」,並可發揮妙「用」,能夠不執取,準確地看到眾生的需求。

帶青年認識戒律

持戒好自在

◎編輯室


(釋常真 攝)

隨著三月總本山傳授在家菩薩戒圓滿、四月農禪寺舉辦祈福皈依大典,孟春時節可說是初發心菩薩的「新生潮」。為了迎接這群年輕戒子,青年院於三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四日,在法鼓德貴學苑開辦七堂「認識戒律」課程,內容以聖嚴師父《戒律學綱要》為核心,從佛陀制戒的因緣談起,一步步深入戒學對佛弟子的重要性,再細談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持戒,以及犯了戒該怎麼辦?

第一堂課中,演謙法師先帶領青年學員認識戒律,了解佛陀制戒是為了讓正法、梵行久住,讓眾生從煩惱中解脫,並說明戒定慧三學的關係,修學要由戒生定,進而由定發慧,因此戒是定慧的根本基石。

法師也分享師父在《聖者的故事》中提到的六群比丘,由於比丘們示現了種種不適切的行為,讓佛陀制定戒律。多數人可能覺得六位比丘調皮搗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因他們的種種行為,才促成佛陀制戒的因緣,讓正法不至於在佛陀涅槃後就消失。法師藉以說明,很多事不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樣,背後可能有我們不明白、未曾看見的面向與因果。

學員韋徵儀表示,原以為「戒律」要學很多規矩,犯戒就會被處罰、受果報,後來聽到「戒律不是要把人綁住,而是要讓人更自由」,於是報名來上課,才有機會導正錯誤的觀念,學習正法。

「原來並非每尊佛涅槃後,正法都能傳於後世,當中差別在於有無制戒。」學員莊璦淳上了課後,對制戒的佛陀、示現的六群比丘,心生感恩,更珍惜得來不易的佛法,「戒就像是夜裡的盞盞明燈,透過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引導我們保持內心清淨,提醒每日生活的依歸,於菩薩道上安全前行。」

學佛路上

找到人間淨土

◎馬永立

一年前,偶然看到聖嚴師父一篇文章〈認識真正的佛教〉,了解佛教是佛陀對眾生的教育與教化,所謂的「教」是指「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無形中對佛教產生了濃厚興趣。

去年(二○一七)春節前往齋明寺參訪,發現寺內沒有金爐、沒有人持香,只有鮮花清水,建築外觀簡約又兼具環保,禪堂前有一片綠色草坪,環境清淨,令人讚歎敬佩,內心立刻有股感受:這不就是人間淨土?一生想尋找的地方,終於找到了!

去年九月到法鼓山園區參加祈福皈依大典,念到五戒中「不飲酒戒」時,覺得自己可能做不到,因退休後少了人生舞台,生活甚感焦慮不安,幾乎以酒為伴。皈依後有一天到齋明寺,一位師姊邀我留下用齋,大家使用不鋼碗筷,但沒發出一點聲音,如此安靜的氣氛,是從未有過的用餐感受。

回家之後,吃飯的口味不知不覺日漸變淡,也不想吃葷食了。又經過一段時間,發覺竟然沒有興起喝酒的念頭,心也平和多了。至今已快三個月,確定戒了酒。每當早晨起床看著鏡中,想著:那是以前的我嗎?彷彿變成一個全新的人。

今年元月,再報名初級禪訓班,學到很多禪修觀念與方法,但感受最深刻的,是從法師和義工們身上,看到學佛人的修養與教養,連寺中的一草一木、每棟建築,乃至整體環境,時時都在說著法。

每天面對周遭環境的紛紛擾擾,心很難平靜,縱然無法擺脫現實生活,但可以透過禪修練習,讓心靜下來,由靜而定,一步步走向成佛之道,相信終能建成人間淨土。

求學之行 修行之路
帶青年認識戒律
持戒好自在
學佛路上
找到人間淨土
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