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校慶邀鄉親 雙向交流關懷在地


▲陳伯璋獲頒榮譽教授聘書,感性分享護持聖嚴師父興學大願的感動。(李東陽 攝)

▲校方邀請金山小農上山擺攤,分享友善農耕,廣受師生們歡迎。(李東陽 攝)

【釋演化、陳惠秋/金山報導】四月八日,法鼓文理學院歡慶校慶,師生、校友、各界貴賓與在地鄉親熱情參與!校方首次邀請金山地區小農上山設攤,帶來一場友善農耕農產品的饗宴,希望促成全校師生與在地居民的雙向交流。

八日上午,由校內教職員、學生,以及金山羽球協會舉辦的籃球、羽球聯誼賽開場,活力、歡欣氣氛洋溢;下午,共有二十個金山小農攤位,呈現不同的當地美食、飲品、手工藝DIY,豐富的在地農創文化特色,令許多師生駐足、探詢、交流,紛紛讚歎小農們致力將環保思維融入農業的用心。學生事務組組長張振華表示,希望以此為起點,邀請金山乃至北海岸地區居民,共享文理學院的美好校園,加強在地的關懷與服務,也讓居民認識法鼓山的心靈環保理念。

在校慶開幕儀式中,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勉勵大眾,在充滿無常變遷的時代,以心靈環保,轉煩惱心為菩提心,並分享「觀照環境,心如明鏡」祝福語;校長惠敏法師則特別感恩在場多位大德居士的長年護持,並頒授前學群長陳伯璋榮譽教授聘書。

陳伯璋感性分享,自己從一九九三年親近聖嚴師父修學佛法,有幸一路護持興學大願至今,在目前的世道下,師父「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更顯珍貴,因此,能獲頒文理學院榮譽教授,對他而言別具意義,更發願未來在健康情況允許下,回到山上繼續奉獻。在溫馨的氣氛中,接續進行「校園之美攝影、短文、影片展」頒獎典禮;法鼓校友會也頒發獎學金,獎掖優秀後進。

晚間,「心心南管樂坊」帶來「心心.念念——普門品」演出,由南管藝術家王心心作曲,舞蹈家吳素君擔任導演,並有二十位文理學院師生參與偈誦合唱,結合了傳統南管與現代劇場元素,全新演繹觀音菩薩不捨眾生的慈悲大願,全場共享一場感性的藝術音聲佛事。

九日晚間,語言與翻譯中心主辦「綜合語言競賽」,共有十組同學踴躍報名參賽,分別用梵、巴、藏、英、日等語言,以背誦、演說、朗讀、吟唱的方式,搭配法器、服裝、音樂、投影片等,展現不同語言文化的風采,博得全校師生的掌聲與好評。

第一次到文理學院與師生結緣的金山坵隱農場負責人王廷宏,對山上的清淨、莊嚴讚不絕口,表示以後會多找機會上山;就讀「社會企業與創新」學程二年級的周衷馨也分享:「在這裡學習的感覺很好,希望早點學成下山,將所學利益眾生!」

僧伽大學 第十屆講經交流會

談佛法實踐 分享幸福僧活


▲僧大講經交流首次廣邀生命自覺營歷年學員一同分享,重溫幸福「僧活」。(張曜鐘 攝)

【釋演化/金山報導】「學佛以前,我以為地藏菩薩是陰間鬼王的boss(老闆);學佛後才知道他的悲願心,現在成為我學習菩薩道的典範。」四月十四、十五日僧伽大學第十屆講經交流中,禪學系三年級演揚法師以「地藏菩薩的人生選擇題」為題,分享對經典的領略與對生命的反思,體現了僧大學僧用生命體驗佛法、幸福新「僧活」的自覺。今年校方特別邀請學僧的俗家親人,以及生命自覺營歷年學員返校觀摩,並有法青遠從香港、中國大陸前來共襄盛舉。

本屆講經交流,共有十五位僧大法師行者報名參與,內容包含了禪修、淨土、地藏、觀音、禪修、《金剛經》、《八大人覺醒》、法鼓山理念、高僧行誼等,內容多元豐富,更有兩位法師以英文分享。講評人果禪法師、方怡蓉老師皆指出,在僧大忙碌的行解學習中,願意以額外的心力、時間準備英文講經,非常值得讚歎。

果禪法師從學僧普遍呈現的穩健台風,以及富有創意的命題與內容、善用圖文及多媒體輔助講述、勇於面對自己等,欣見新世代青年僧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以及承擔力,在全球面臨許多迫切危機的此刻,這樣的特質更為重要。

演鼓法師的女眾老菩薩吳沄蓁遠道從屏東前來,看了法師以沉著穩重的台風,分享「憨山大師的菩薩行」,笑稱:「我的心情比法師還緊張!」然而,看到法師出家後的成長,也讓她提起精進學佛的願心。自覺營返校學員鄭雲天,則對講評法師與學僧之間的互動印象深刻,期許將這種和諧交流、彼此增上的互動方式,應用於工作及人際關係上。

為期一天半的講經交流,如同副院長常順法師所期勉:「這是同學們精進修學的呈現,因此不只是一般的講經,還有著法鼓山僧伽大學的特色。」今年講評人之一的常格法師,也是二○○九年第一屆講經交流參與者,勉勵學僧:「沒有講得好、講得不好,重要的是樂於分享的心。只要願意去經歷,一定會有收穫,更要學習放下挫折、放下讚美,回到初心。」

斷除二障見佛性

達擦袞德林仁波切談無我

三月二十一日,法鼓文理學院邀請來臺弘法的第十三世達擦袞德林仁波切蒞校,以「如何斷除二障」為題,為現場近百位師生、信眾說法,由藏傳佛教最高學府下密院前校長慈仁格西口譯。

袞德林仁波切首先指出,佛陀教法即是為了幫助眾生斷除二障︱︱煩惱障與所知障,然因應眾生不同根器,而有不同教法。接著依顯教《四部宗義》,舉出毘婆沙宗(有部)、經量部、唯識宗與中觀宗四個派別,對二障教說之異同,並指出聲聞道與菩薩道斷障之不同。雖然各宗派有不同主張,但皆以斷除二障為修行的最重要課題。其中,建立「無我」的正見,是佛法的根本原則,以此對治「我執」,為斷煩惱障及所知障的基礎。

然而,「無我」的見解需要長時間修行,仁波切精闢闡述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之修行次第,與修證無我、斷除二障之間的對照;此外,也扼要介紹四部密續。席間,仁波切與大眾互動熱絡,慈悲接受提問,並詳細說明。最後更勉勵大眾,學法修行要用最細微的心,斷盡煩惱障之現行及習氣,修集無量福德,斷盡所知障的塵沙惑煩惱而成佛。

第十三世達擦袞德林仁波切生於一九八三年,是由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親自認證,於二○一三年獲格西學位。

(文∕鄭喬語.圖∕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17期5月號

Deadline之前 好好告別


世事無常,不期而至。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準備好告別了嗎?

聖嚴師父教我們,在Deadline之前,做好死亡規畫與準備,及早建立積極的生命態度,盡心盡力奉獻自己,圓滿人生旅程。經典中,佛陀在父親淨飯王臨終時的開示與抬棺盡孝、舍利弗尊者入滅前度化母親,以及佛陀親制弟子葬儀諷誦《無常經》的教導,為我們指引隨念死亡,思惟無常,把握當下實踐佛法的重要。因此僧伽大學講師果興法師雖罹患惡性腦瘤,卻能把握生命列出發願清單,隨時實踐,活出此生最大值。助念團團員官演惠因同修罹癌,幸得遇善知識,接觸正信佛教,與同修一起準備死亡的功課,得以微笑告別。

任教於韓國弘益大學的陳明華教授,分享二十多年來深入寺院踏查的見聞,從多元面向帶領讀者認識「韓國佛寺之美」。「人生座談會」記錄一場沒有作者的新書發表會,聽三位與談人細數杜正民老師留下的法的禮物。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教育文化短波

華中師大江光榮教授 談佛法與心理治療

中國大陸心理諮商與治療領域重要學者、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江光榮(釋演化攝),三月二十六日應邀至法鼓文理學院演講「心理.生命.美學」,由學群長楊蓓主持。

江光榮研究領域涵括國民心理衛生素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自殺與青少年危險行為等。他發現心理治療領域已面臨瓶頸,三十年來沒有大師,也沒有具影響力的新理論及研究問世。這樣的結論,讓他反省西方主流思潮的局限。同時,多年從事大學生自殺研究,也發現不論導致自殺的原因為何,最後皆歸結到自殺者找不到自己活著的意義。

這些發現,讓江光榮思索從東方哲學中尋找出路,並參加今年的「自我超越成長營」,從中得到啟發與感動。江光榮表示,第一次讀聖嚴師父的文字,就是遺言,然而,他卻感受到師父的「了道」。他期盼未來能從佛法及禪修中汲取養分,並承諾學群長楊蓓,於法鼓文理學院貢獻自己的專長。(釋演化)

文理學院校友職涯分享 留學僧「日」記

法鼓文理學院諮商輔導暨校友聯絡中心,於三月十四日舉辦校友職涯分享講座,由有暋法師以留學澳、英、美、日的經驗,透過語言學習、文化適應、修行弘法、社交旅遊、生活飲食等不同面向,分享負笈他鄉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有暋法師在美國柏克萊大學當交換學生時,曾在一場宗教會議遇到萬佛城的恆實法師,他一席勉勵:「好好念書,為佛教與宗教界溝通;好好知道自己,才有本事代表他人。」讓有暋法師於佛教學系碩士班畢業後,決定再赴日本京都大學攻讀。在日期間,因聖嚴師父《留日見聞》的開示,讓法師每遇疑惑不解時,有所指引與慰藉。

座談中,法師向校長惠敏法師請益修行與研究的要訣,校長勉勵大家:「萬法歸一,只在恭敬,在一切境界中抱持學習、服務的精神,適時地表現自己。」中心主任莊國彬表示,文理學院雖有學位,仍鼓勵學生勇敢踏出舒適圈,「不需準備百分百才留學,應把握當下機會,因為面對文化差異,也是一種學習。」(陳冠宇)

法鼓校慶邀鄉親 雙向交流關懷在地
僧伽大學 第十屆講經交流會
談佛法實踐 分享幸福僧活

斷除二障見佛性
達擦袞德林仁波切談無我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17期5月號
Deadline之前 好好告別
【教育文化短波】
華中師大江光榮教授 談佛法與心理治療

文理學院校友職涯分享 留學僧「日」記
2018年生命美學研習營——心.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