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16期4月號
威儀好好

什麼是威儀?威儀與禮儀有何不同?聖嚴師父從戒律上開示威儀的重要,以及如何從端正心儀到落實在身、口儀上。養成好威儀,可由認識身心入手,法鼓文理學院佛學系主任果暉法師提醒,關鍵就是「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時時用正知正念觀照行為舉止,在行住坐臥中端正姿勢,更能提昇修行信心。
任教於僧伽大學的常澹法師分享,把心收攝在當下的動作,威儀自然形成。無垢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認為,身體是通往心靈的一條路,舞者的威儀來自反覆運用「靜、定、鬆、沉、緩、勁」,練身也鍊心。負責培訓水陸法會送聖供養人的張云綺,體會到威儀是因禪心和恭敬心而成就。
新專欄「雙味好料理」,由經常在寺院香積組擔任主廚的洪蓮華,示範同一食材兩種做法,口感與美感兼具的寺院飲食料理。「佛學人物」專訪青年學者林佩瑩,在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對於佛學研究與生命進行探索與反思。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法鼓文苑》第九期
剃度,從頭開始

僧伽大學學僧自製刊物《法鼓文苑》第九期出刊。本期專題「剃度,從頭開始」,從出家受戒儀式、歷史、決疑、實踐、親友等面向,探討剃度出家的真正涵義與精神,學僧並專訪惠敏法師、常寬法師與果肇法師等,以過來人經驗現身說法,分享如何透過學法、弘法的生命實踐,領會出家真實意。
專欄「菩薩心行」、「修行札記」、「道在日用」,記錄學僧們出家生活、實習、參訪等學習的點點滴滴,感受到「有佛法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為感念2016年往生的杜正民老師,不但以病深入體驗、實踐佛法,並仍持續孜孜不倦地教學授課,分享病中心得,學僧特別製作了「紀念杜老師專輯」,感性道出心中無限的緬懷與思念。
一篇篇活潑生動、深入探究生命的佳作,邀請讀者與全身心修學佛法的學僧們,一同走過珍貴的宗教師養成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