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師恩 願當眾生傳燈人

法鼓傳燈日 全球弟子同心續師宏願 安己安人實踐菩薩道


▲四眾弟子於總本山大殿一同傳燈,以報恩心傳承師願。(李東陽 攝)

▲東初禪寺舉辦傳燈禪二,眾人打坐用功,緬懷師恩。
(丁燕莉 攝)


▲洛杉磯道場的常住法師和信眾同傳心燈,發願實踐法鼓精神。(洛杉磯道場 提供)

【本刊訊】二月二十四日農曆正月初九,為創辦人聖嚴師父圓寂九週年的「法鼓傳燈日」,法鼓山園區與全臺各分寺院透過視訊,同步舉辦傳燈法會,六千多位信眾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僧團法師帶領,一同聆聽師父影音開示、參與傳燈;而海外各分支道場、分會則於傳燈日前或同日,以傳燈、禪修、分享等方式來感念師恩,全球僧俗四眾跨越時空,同心誓願傳揚法鼓山理念,實踐菩薩願行。

「何謂安心?如何安心?」影音開示中,師父為四眾弟子說明自我中心、隨境浮動、貪瞋、驕慢、嫉妒、疑慮等等,都是煩惱心,「我們應該捨煩惱心而取責任心,責任心與慈悲心是相應的。」將他人當成是自己要照顧、關懷的人,就是責任心,是菩薩的行為,「佛菩薩以慈悲和智慧為心,能離煩惱而有智慧,就是懂得安心的人。」師父期勉眾人傳播佛法安心的觀念,幫助他人安定身心,便是在行菩薩道。

方丈和尚勉勵大眾:「盡責負責的責任心,對自己是成長,對於他人與環境則是奉獻與關懷。」並以師父提點的責任心來點亮自心,以「如是我願」的精神,發起對眾生的悲願,將對師父的感恩,轉化為報三寶恩、國家恩、眾生恩的具體行動,把恩傳出去,願願相續、燈燈相傳,成為提昇自己、安定社會的力量。

在〈開山祖師讚〉、〈傳法偈〉梵唄聲中,法師為大眾點亮手中的缽燈,感念師父教澤的同時,也再次燃起內在的心燈。農禪寺傳燈法會上,信眾游家榮、鄞言錚夫婦帶著一歲多的女兒參加,「帶女兒來傳燈,是對她的祝福,也是傳承,希望她可以體會佛法的好,把佛法傳出去。」

香港、馬來西亞、溫哥華、洛杉磯、多倫多等道場及分會,分別於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進行傳燈法會,其中溫哥華時值大雪過後,信眾不畏嚴峻積雪前往道場,堅定傳燈的願心,尤為動人。多倫多信眾於分享活動中,回憶隨師學佛的故事,傳承師父信念和悲願的心,更加凝聚。

紐約東初禪寺於二月三、四日舉辦法鼓傳燈禪二,新州、西雅圖分會也舉行傳燈禪一,東西方弟子、老參新學共聚一堂,以打坐用功的方式來緬懷師恩。「擔起師父的宏願,已是無任何理由推託的責任。」紐約禪眾鄭淮芝表示,願自己發揮輸血管的作用,將師父的教導,傳送給每一位有緣人。

千人受菩薩戒 發願成佛道

發菩提心,行大悲願,三月八至十八日,第二十三屆法鼓山在家菩薩戒,分兩梯次於法鼓山園區舉行,來自全臺各地、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比利時、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等地區共一千多位在家居士,於正授典禮圓滿後,成為新戒菩薩,發願學習菩薩的慈悲與智慧,廣度眾生。

歷經連日演禮、說戒、拜懺,三月十一、十八日正授典禮上,新戒菩薩們依次受四不壞信、三聚淨戒、十善戒及十無盡戒,恭敬搭上繡有佛像及法鼓山徽的菩薩衣。擔任三位菩薩法師之一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向眾人恭喜「生日快樂」,並說明「生」是透過不斷地演練、修鍊,將無明煩惱習性,由熟轉生、轉淡而清淨,而修行則是對佛法的觀念與方法,由生轉熟,生起慈悲心、智慧心,期勉新戒子學習海納百川,在奉獻中運用佛法成長自己、利益他人。

「菩薩戒的精神,就是互助合作、利益他人。」首座和尚惠敏法師希望戒子們學習將困難的部分,轉換成好的留給別人,形成善的循環。副住持果暉法師則以菩薩行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佛道,鼓勵眾人難行能行,解脫自己的煩惱,也要助他人解脫煩惱,這便是修菩薩行的可貴之處。

感恩能順利受戒的冀演睦,分享最後懺摩時,至誠懇切,身心有如重生般,期許自己改變過去不良習性,以戒為師,不再隨業流轉。來自桃園的廖演喜則發願護持明年的菩薩戒期,並將菩薩戒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文/編輯室.圖/施純泰)

方丈和尚 北市府演講

分享安心妙方

【本刊訊】公務員承辦事項關乎人民福祉,但面對組織層層溝通,如何做好情緒管理,紓解壓力?三月八日,臺北市政府邀請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至市府公務人員訓練處,向各機關學校基層、中階管理人員,分享運用「平安無事」的佛法觀念,來轉化壓力的妙方,共有一百多人出席聽講。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說:人生的目的是來受報、還願,生命的意義在於學習和奉獻。」演講一開始,方丈和尚便開宗明義點出人生的終極目標,也因此,每個人都須安於倫理,扮演好自己在家庭、職場、社會上的角色。由於人人都有無明煩惱習氣,容易生起得失心,壓力也隨之產生。那麼,工作中如何修行?

「我的體會是轉化壓力,成為助力。」方丈和尚以自身領執過程為例,分享在師父開導下,學會正面解讀、逆向思考,了解「身體放鬆、心量放寬、煩惱放下、把個人承擔的範圍放大、把目標方向放遠」,才能放下自我中心的利害得失,承擔一切眾生的平安和快樂,依此來修行,便能夠修福修慧。

在工作或生活中,當被批評、誤解等種種境界來臨時,即使具備正知見,心情難免還是會受影響。「以四安提昇人品、以四要安定人心、以四它解決困境、以四感與人相處,以四福來增進福祉。」方丈和尚分享「心五四」及念佛安心等方法,說明當心靈提昇後,就不會輕易為外境所轉,而能生起慈悲和智慧,找到圓滿處理的方法。

普世博愛運動總會來訪 盼增進交流


▲普世博愛運動總會一行人來訪,傅瑪莉會長(前排右三)、莫藍.賽佩達諾共同會長(前排左三),與校長惠敏法師(前排右四)等人交流座談。(呂幼如 攝)

【本刊訊】義大利普世博愛運動總會(Focolare Movement)會長傅瑪莉(Maria Voce Emmaus)、共同會長莫藍.賽佩達諾(Jesús Morán Cepedano)、天主教前任臺北區總主教狄剛等一行十七位貴賓,於三月十三日蒞臨參訪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副校長蔡伯郎、佛教學系系主任果暉法師,以及國際事務組組長鄧偉仁等,均出席接待,雙方展開熱烈對談。

此行為普世博愛運動總會會長及共同會長首次訪臺,在一週緊密的行程中,為延續與法鼓山多年來建立的情誼,特地撥出一天上山參訪交流。會長傅瑪莉表示:「來到這個充滿福賜的地方,得到您們如同家人般的歡迎,讓我們感覺像是回家,並相信未來能有更多合作。」

與聖嚴師父曾有數面之緣的前臺北區總主教狄剛,盛讚聖嚴師父為臺灣弘法及宗教交流先鋒,數十年來為文化與教育帶來極大貢獻,並詳述師父不願接受腎臟移植以延續生命的慈悲與生死泰然,一席真誠言詞,令在場人士動容。狄剛也推崇普世博愛運動總會做為天主教在家信眾組織,數十年來始終走在教會之前,重視青年、婦女及弱勢群族議題,引發教內對相關議題的重視,並率先展開世界性的跨宗教對談。

普世博愛運動總會與法鼓山交流,可溯及一九九七年創辦人盧嘉勒女士(Chiara Lubich)訪問臺灣,該組織便曾邀約聖嚴師父,師父當時因故不克參與,而於同年十月,親赴義大利總部拜訪,對其慈善事業及運作方式留下深刻印象;二○一四年,果元法師亦應邀前往羅馬參加研討會,與三十多國宗教人士進行多元對談;去年四月,法鼓文理學院並與其共同舉辦「交談中的佛教徒與基督徒」研討會。

天主教利氏學社參訪 了解臺灣佛教現況

【本刊訊】耕莘文教院臺北利氏學社四十多位天主教耶穌會神職人員,包括來臺奉獻四十餘年的丁松青神父,於二月十二日參訪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由法鼓文理學院國際事務組組長鄧偉仁陪同,鄧偉仁以「法鼓山國際佛教教育與宗教交流」為題發表講座,除了分享臺灣的佛教文化,並介紹法鼓山所傳承的禪宗法脈,以及致力推廣的三大教育內涵。

此次活動係由臺北利氏學社、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共同合作,於二月十三、十四日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舉行「佛教與基督新教在中國發展的現況」工作坊,十二日在法鼓山園區的參訪及講座,則希望能夠讓來自世界各地於臺灣領執的神職人員,先行了解本地宗教現況,入境問俗的謙虛精神,期能促進跨宗教交流。

長年於新竹偏鄉地區,耕耘服務的丁松青神父,近年來持續投入關注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強調的市場機制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對於原住民生活型態的衝擊。

由於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對於經濟全球化導致的貧富差距加劇,多次做出呼籲。鄧偉仁表示,佛教亦可對此議題提供佛法的智慧及論述,展現對當代社會的關懷。

下載>>法鼓雜誌第340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感念師恩 願當眾生傳燈人
千人受菩薩戒 發願成佛道
方丈和尚 北市府演講
分享安心妙方
普世博愛運動總會來訪 盼增進交流
天主教利氏學社參訪
了解臺灣佛教現況
下載法鼓雜誌第340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