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八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平安無事最快樂

止惡行善 心安平安 觀世自在 無事無礙

阿彌陀佛,果東向大家拜年,祝福平安快樂,萬事如意。


▲(許朝益 攝)

二○一七年已經過去了,這一年,我們每個人所努力耕耘的成果,不會憑空消失,而將成為我們邁向新年堅實的基礎。已經擁有的基礎,要珍惜、感恩,卻不必執著或者惋惜。迎接新年最好的心態則是歸零。「零」是活在當下、重新開始,「零」也象徵清淨圓滿的智慧。因此我們講:「活在當下,佛在當下。」若能一念清淨,便在一念之間體驗到圓滿的智慧,便在一念之中置身於淨土。祝願二○一八年,人人都能在平安快樂之中成長,在自安安人之中精進。

身安心安  漸進成長

從佛法來講,心安就有平安,無事是最快樂的事。無事,並非無聊、懈怠、無所事事,而是心中沒有牽掛、處世無礙的自在心境。不過,要能有這種心境,是需要透過練習體驗的。因此,二○一八年法鼓山提出「平安無事」為年度主題,並以「止惡行善,心安平安;觀世自在,無事無礙」作為實踐方針,邀請社會大眾共同來體驗平安無事的真義。

平安,有個人的平安、家庭的平安、環境的平安,以及超越於個人與環境的究竟平安。平安的基礎是從個人做起,我們的意念、言語及行為,除了不自害害人、不自擾擾人;更要進一步保護自他、利人利己。策勵我們身心清淨、精進,不受誘惑、汙染,這就是止惡行善的積極功能。

智慧觀照  普門示現

心安平安是調心的工夫,從收心、攝心到放心,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明淨,使我們不受外在環境變化而起情緒的波動,進而成為安定環境的中流砥柱。

觀世自在、無事無礙,則是智慧的觀照,心無所求而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給予適當協助,也就沒有捨不得與放不下的人事物;並且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的精神,不畏苦難而能救苦救難。假使一天之中有一次這樣的體驗,就有一次的成長;如果每天都有這樣的成長,不僅自己能夠感受平安無事的自在,與我們互動的家人、職場、環境或是社會大眾,也會愈來愈安樂。


提放自如  不留痕跡

佛法看待一切現象,不講主觀與客觀,而是彼此互為因緣的互動關係。恩師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告訴我們,從個人的提昇到促進整體環境的安樂,一直到「無事於心、無心於事」的平安,有五個層次:第一是身體放鬆,第二是心量放寬,第三是煩惱放下,第四是把個人的責任範圍放大,第五是把目標與方向放遠。

這五個步驟,看起來是不斷地放、放、放,其實是要放下自我中心的利害得失;放下之後,則要提起願心。隨時想到自己與所有的人是生命共同體,乃至於承擔一切眾生的平安快樂,這就是初發菩提心。提得起是慈悲,放得下是智慧。經常練習提起放下、放下再提起,心中不留情緒、情感執著的痕跡,只有契機契理的慈悲智慧,那才是真正的平安無事。

希望新的一年平安快樂,還是要從心開始,以身作則。若能盡責負責,大事小事,都是好事;若能修福修慧,大事小事,都是佛事;若能提放自如,大事小事,根本沒事。

祝福大家:心安最平安,無事最快樂,阿彌陀佛。

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

以心靈環保發揚公益慈善


▲近六十位兩岸及海外學者、社企實業家齊聚一堂,探究真正的社會價值,即是忘己利他的心。(李東陽 攝)

【張曜鐘/臺北報導】法鼓文理學院與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於元月十三日,在政大綜合院館聯合舉辦「二○一八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邀集兩岸及海外學者、社企實業家近六十位,包括:臺灣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臺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等單位,進行論文發表、評論與經驗分享。與會人士從學術與實務兩個面向,就「社會價值與社會影響力」、「公益慈善與第三部門」、「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三項主題,進行九場聯合發表。

開幕式由政大社科院院長江明修主持,向近三百位與會者說明論壇緣起及特色,期望透過學術論文與社會實踐的積極對話,以社會的文化底蘊、善行貢獻,讓世界更美好。

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從「以社區為基礎之社會營銷」(CBSM)與「變革理論」(ToC),分享「心靈環保與社會價值」的教育觀點,表示心淨則國土淨,因此聖嚴師父一九九二年提出心靈環保,並期勉學校成為「善良動能的發源地」,而論壇所探究的社會價值,即如日本天台宗強調的「照千一隅,此則國寶」,所謂真正的「寶」,就是忘己利他的心。

常年參與、支持本論壇的臺大社工系教授馮燕,稱許政大和法鼓兩所大學,開創公益學的領域,將宗教理念與公益慈善、兩岸學者與實務菁英結合。她表示,融入世界公益學後,論壇發展空間將愈加寬廣,期望公益的概念能藉由多方合作,深植人心。

認同聖嚴師父所說:「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飽受重症血友病、癌症化療所苦的鄭衛寧表示,自從投入殘友安置平台後,儘管工作繁忙,卻為人生帶來力量。

文理學院學群長楊蓓也表示,佛法不離人的生活,未來更將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學校正嘗試將佛法融入社會企業與創新、社區再造、生命教育、環境與發展等方面,做前瞻性的對話跟論述。

千里法緣  相續18年

莫斯科無極門禪修會來臺尋根


▲來到法鼓山園區祈願觀音殿,尋根團了解法鼓山為觀音道場的淵源,一起向祈願觀音禮拜發願。(李東陽 攝))
▲俄國禪眾體驗茶禪,輪流擔任茶主人,全神專注在動作上,珍惜「一期一會」的因緣。 (林何臻 攝)

【林何臻/臺北報導】聖嚴師父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國播下了漢傳禪法的種子。感念師父教授禪法之恩,俄國禪眾除了多年來持續共修、翻譯師父著作,更於元月九至二十三日,由七位禪眾與一位學禪的基督教教士組成尋根團,抱著懇切求法之心,來到法鼓山園區與北部各分院,體驗寺院生活,參與早晚課、朝山、法會、茶禪、出坡,以及禪二,並前往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溯源、禮祖,領受漢傳禪佛教豐富的內涵和修行法門。

「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教授張瓈文解說下,了解從文化館、農禪寺到今日法鼓山篳路藍縷的開創歷程。監院果毅法師關懷時,團員們紛紛把握機會向法師請益。來自聖彼得堡的亞力克西(Alexey Serebrov)請教:「平時工作很累,晚上打坐無法集中精神怎麼辦?」法師鼓勵他:「禪在行住坐臥中,當意識到無法專心,已經是踏出第一步,只要讓心回到當下。」

下午至文化館,除了拜見二師伯鑑心長老尼,並在副住持果祥法師帶領下,向佛陀、達摩、六祖惠能、禪宗祖師、靈源老和尚、東初老人和聖嚴師父一一禮祖頂禮,了解法脈傳承源遠流長,從而生起飲水思源的感恩心。「修行不只是打坐」,果祥法師開示,從東初老人創辦文化館開始,法鼓山除了致力於提昇佛教文化教育、舉辦念佛和禪坐共修,也積極參與社會關懷,包括冬令救濟、助念、長者慰訪等,足見漢傳禪佛教以利他為修行的核心精神,重視運用多元的善巧方便,接引眾生。

十三日,一行人至德貴學苑參加國際禪坐會共修、體驗茶禪,與青年院法師和法青學員交流。八位禪眾輪流擔任茶主人,全神專注在動作上,用心品茗,珍惜「一期一會」的因緣。

「來到法鼓山,就像回到家一樣。」去年(二○一七)曾在禪四十九當外護義工、此行擔任翻譯的伊旺(Ivan Kapalin)表示,在寺院生活,感受法師把禪法融入日常的身教,有種心被洗滌、放鬆且溫暖的感覺。自三年前禪修、從此戒除菸酒的亞力克西,發願將感動化為精進的動力,將淨化人心的力量帶回俄國,幫助更多人活出自在和快樂。

典範長存 緬懷一誠長老

【本刊訊】二○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長老於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安詳圓寂,世壽九十一歲,十二月二十七日在真如禪寺舉行追思暨荼毘法會。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代表法鼓山僧俗四眾,致上追思與緬懷。

同為漢傳佛教承先啟後的繼起者,一誠長老與聖嚴師父法緣深厚。二○○二年,長老護送佛指舍利來臺,到訪法鼓山園區,師父親自接待敘談;同年十月,師父率法鼓山僧俗四眾五百人,前往中國大陸禪宗古道場溯源巡禮,期間至寶峰禪寺參學,長老親自為眾勉勵;十二月,師父護送阿閦佛古佛首至山東神通寺四門塔,往北京拜會中國佛教協會,長老特地自江西至北京迎接。

二○○三年九月,長老接任古剎法源寺方丈陞座大典,師父出席致賀;同日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二屆兩岸佛教教育座談會」,長老與師父一同懇切建言。二○○五年三月於海南三亞舉行「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圓桌會議」,師父與長老再次聚首,師父以「法源、血源」為題,追述兩岸佛教交流成長的歷程。

二○○八年九月,方丈和尚率領四眾前往大陸佛教聖蹟巡禮,至法源寺禮座,長老殷重表示:「兩岸佛教要多交流、多互動,共同來推動佛教的發展。」

一誠長老色身雖遠,法身常在,祈願長老乘願再來,廣度有情;也盼長老遺願得以實現,兩岸佛教互勉同行,將漢傳佛教的優點奉獻給整體佛教,為全球人類再創福祉。

下載>>法鼓雜誌第338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二○一八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平安無事最快樂
【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
以心靈環保發揚公益慈善
【千里法緣  相續18年】
莫斯科無極門禪修會來臺尋根
典範長存
緬懷一誠長老
下載法鼓雜誌第338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