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信仰的代表交流對話,跨越宗教藩籬,齊心探討如何幫助人類從痛苦中超越。(施純泰 攝)

跨宗教對談 交流促和平


▲普世博愛運動代表莉塔.莫沙蘭(Rita Moussallem),致贈法鼓文理學院一個造型殊異的禮物,藉此象徵不同宗教、種族、性別、文化、傳統之間交流合作的基石。(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法鼓文理學院、普世博愛運動宗教交談總中心攜手
首次於臺灣舉辦系列會議 藉由對話提昇友誼

【釋演化、許翠谷/金山報導】為了從各宗教智慧提取離苦的方法,普世博愛運動宗教交談總中心首次與法鼓文理學院、輔仁、靜宜、義大利上智大學共同主辦「跨校宗教交談會議:交談中的佛教徒與基督徒」,第二階段以「對痛苦與環境危機的回應」為主題,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於文理學院展開,共有三十多位學者及宗教人士發表論文,來自世界各地七十多人與會,並舉辦一場佛教、基督教與天主教聯合祈福儀式,共同為世界人類祝禱。

二十六日的開幕式中,教廷駐華大使館薛維義神父致詞道:「對話的基石是尊重,如果缺乏生命共同體的體認,遑論與大自然和諧與共。」普世博愛運動代表羅貝托.卡塔拉諾(Roberto Catalano)則引述聖嚴師父的話:「沒有實踐,信仰只是理論;信仰的實踐,也須有知見為基礎,而宗教學術研究是為了深化各項教育,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揭櫫會議主要精神。

二十七日的議程,聚焦「對現代普世痛苦的回應」,上午的座談會共有泰、美、日、韓、義、臺等國代表,分享「面對痛苦的心靈力量」及「宗教面對現代社會危機所扮演的角色」;下午則分六場次,由各國宗教團體及專業人士從心理學及實務面向,發表對苦難的實際關懷行動與反思。

輔仁大學宗教系鮑霖教授闡述,天主教和基督教同樣是為幫助人類解決苦難而產生,並對苦難的詮釋不斷地調整,以達到真正的撫慰,如教宗訪問菲律賓時,有位在海嘯中失去家人的小男孩問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教宗回答:「我不知道,但我可以陪你一起祈禱。」

最後一天的議程,以「環境危機與宗教」為主軸。文理學院環境與發展學程主任張長義、助理教授黃信勳,發表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副住持果祥法師透過一張張精彩的農耕照片,分享心靈環保融入日常生活的心得,回響熱烈。清邁大學教授詹派帝(Wasan Jomphakdee)分享,泰國北方村落成功地以灌溉、種樹取代燒墾,並由僧侶為樹木「受戒」,在敬僧的泰國,成功保存了森林資源。

兩天的交流中,與會者均不約而同地提到社群(community)、一體(integrity)的重要性。綜合座談時,校長惠敏法師引導大眾反思,唯有改變個人,才能真正強化社群的力量,達到社會淨化、地球永續。

來自香港的普世會員薛君浩讚歎,法鼓山園區寧靜、開放的氛圍,讓人自然地敞開胸懷交談、分享,讓不同信仰的人,有回家的感覺。法鼓山常寂法師表示,在會議中感受到不同宗教的宗教師,同樣有著幫助眾生離苦的悲憫之心,「從人與人之間的友愛與關懷,來看待一個宗教,相信這即是聖嚴師父所說的宗教間的共同點,亦是攜手共創人間淨土的立足點。」

慧空法師 探討佛教女眾地位

【本刊訊】「國際善女人協會」創辦人暨聖地牙哥大學教授慧空法師(Karma Lekshe Tsomo),四月二十一日應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之邀來訪,以「女性在佛教變遷的時代與全球交流」為題演講,約有五十位同學至現場聆聽。

慧空法師首先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分析佛典中的女性形象及地位,例如在佛陀成道的故事中,魔女是阻撓佛陀成道的引誘者。然而,法師也從藏傳佛教中的女性形象進行分析,例如般若佛母、吉祥比丘尼、喜吉派創始人瑪吉拉准等女性大成就者,因此,藏傳佛教中雖然沒有比丘尼傳承,但女性意象卻極為重要,廣受仰賴。

「一個完整的佛教社會,應該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沒有比丘尼,不能稱之為完整的佛教社會。」慧空法師引述達賴喇嘛之言,表示國際善女人協會多年來致力於不同傳承比丘尼的交流,並協助重建上座部、藏傳比丘尼傳承,也加強已重建的比丘尼僧團,更加穩固修持,以及在當地社會立足的根基,希望藉由教育入手,促進性別平等,以普遍提高國際間比丘尼的地位。

在回應同學的提問時,她讚歎漢傳比丘尼的傳承能持續千年以上極為不易,作為臺灣的女性出家眾更是有福報,然而放眼世界,許多發展中地區的比丘尼身分未能獲得承認,處境邊緣且貧窮,期待大眾能打開視野,多關注國際上其他女性出家眾的困境。

僧大悟語

持戒好自由

◎釋常啟

今年僧大高年級學僧參與了春季的「禪堂監香培訓」。課程有理解與疏通的觀念講述,還有掌握技巧與方法的實務演練,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說明事項背後的精神與原則,若能把握其根本,則在面對外境的種種變化時,便可應機彈性發揮,不至於照本宣科了。

「禪」是應機隨緣而灑脫自在的,然而在禪堂參禪的行者,其舉止動靜、行住坐臥,包含內心動念都要遵守規矩,一絲不苟。監香法師為照顧大眾,維護修行的環境,當有行者未遵守時,便要執行規矩。若打禪七的目的是為了邁向自由,那制定規約似乎背道而馳?一般人看待僧人,亦有這般矛盾。出家人以戒為師,戒是解脫之根本,但條條戒律規範,看起來卻是種種局限與束縛。

自由與束縛是否為相對的兩端?自由到底為何?我詢問了來培訓的某甲法師,他一默如雷,或許是想表達無語便無語,能作主者,便得自由;某乙法師則說:「隨心所欲不踰矩!」道破自由除了隨心之外,還須能不逾越。

《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參訪自在主童子時,童子正與一萬名眷屬在湍急洪流中的沙洲上盡情遊戲,然而自在主童子的修行法門,卻是持守戒律波羅蜜。遊戲三昧與持戒,看似反差的兩個法門,若能細細體察,便會了解,戒律是讓人能知、能行——什麼事情應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如同知道在危險的沙洲上,哪些地方有洪流暗溝,不能越界戲水,就更能放鬆自在地投入遊戲。持戒,看似束縛與規範,卻是自由的翅膀。

江河因有河道兩岸,使河水得以流向自由無邊的大海,生與死、迷與悟、自由與局限,往往只是一體之兩面,非得大死一回,才能絕後再甦。下次來打禪七,當監香法師拿著香板執行規矩時,請善解善解!

僧伽大學講經交流心得

讀經千遍,不如講經一遍


▲講經交流中師長的回饋,是提昇學僧修行的資糧。(僧大 提供)

◎釋演勝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雖然這是我的講經題目,但在台上時,緊張的感覺卻是那麼真實,而在接受提問時,腦中一片空白,不知該如何回答,舉出自己類似的體驗。下台之後,才回神想到:「當然有啊!」

這深刻的體驗是在去年(二○一六),俗家老菩薩對於女兒成為行者的抉擇十分不捨,女眾老菩薩幾乎天天以淚洗面,男眾老菩薩則相當壓抑,一學期兩次的會面時間,他就真的只是來「看」女兒,不發一語地坐在一旁,表達反對的立場。在通過落髮審核,必須返回俗家取得父母同意的簽名時,對我而言,真的是人生中極大的考驗。

果然,第一次無功而返,我只能持續做定課,不斷發願;第二次返家溝通時,男眾老菩薩終於再也無法壓抑地痛哭失聲,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見到父親哭得如此傷心!意外的是,父親轉身便簽下同意書,成就女兒出家的願。這樣真實又刻骨銘心的感受,在剃度典禮過後,竟如夢幻泡影般逐漸散去。

老菩薩從原本極力反對、到後來全程參與水陸法會,現在則固定到文化館共修,這其中的轉變,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現象真的都只是暫時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懂得修行,不斷提昇自己。

在還是嬰兒學步的宗教師養成階段,感恩僧大師長們給予學僧的禮物,設立了講經交流的平台,讓我們從中增進自己思辨與表達的能力,並得到寶貴的弘化資糧。

讀經千遍,不如參加講經交流一遍,是講經交流結束後最深刻的感受。原來,依循著聖嚴師父為我們規畫的修行地圖,在師長們循循善誘之下,我們安穩地走在自利利他的菩薩道上,菩提心也不斷地成長、茁壯。

社大耕心田 採茶製茶趣

法鼓山社會大學「耕心田趣——石門阿里磅紅茶種植課程」邀請經營茶園多年的李宗烈指導,五月四日安排學員至茶園,親身學習完整的採茶、製茶課程。

時序進入春夏交替,正是採茶好時機。李宗烈先介紹茶樹品種、特性及採茶方式,再讓學員到茶園實作。學員須仔細觀察、小心採摘最嬌嫩的「一心二葉」,從眼到、手到、心到,體驗專注當下的感受。

下午學員帶著採摘的茶菁到製茶廠,在李宗烈指導下製茶。從認識萎凋、發酵、搖青、揉捻等步驟的功效、技巧,感受茶葉香氣的轉變。由於需要製茶時間,直到製成紅茶、包裝完成,已是隔天清晨七點,成為學生們難忘的體驗。來自基隆的陳吉力表示,體會到採茶、製茶的辛苦,喝起茶來更增添一份感恩心。

(文/林孟兒.圖/社大提供)

【法鼓書齋】

凝視死亡 探索生命智慧

■《人生》雜誌406期6月號


當生命即將遠行,臨終如同一期生命最後的修行道場,讓人得以學習生死智慧。從事安寧療護多年的蔡兆勳醫師、翁瑞萱護理師,從病人身上看見醫療極限,學會感恩與謙卑;果見法師陪伴親人走過告別之路,學得同理心,也看見自己對死亡「未知」的恐懼;楊勝安走過死亡關頭,學會轉念與病好好相處,不再擔憂復發;陪伴先生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楊蓓與先生圓滿告別,體會「一個人」的真實,更加珍惜活在當下;張寶方超越喪親悲慟,投身安寧服務回報親恩。

佛教徒如何看待生死?且聽聖嚴師父精闢解析。安寧療護推手趙可式解答「安寧療護」迷思與《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後的影響。學惠敏法師練習臨睡如臨死,唯有在日常中練習觀想死亡,臨終時才不會慌亂。

臨終時最放不下的是什麼?佛陀如何開解?「法的療癒」杜正民老師從長壽童子身上學得珍貴一課。「爾然禪話」繼程法師詩寫《壇經》修行心要,提點修行的心態與要領。「禪淨何爭」學者陳劍鍠直探聖嚴師父的禪淨思想,爬梳師父以禪攝淨,指引前往「人間淨土」的道路。

(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跨宗教對談
交流促和平
慧空法師
探討佛教女眾地位
僧大悟語
持戒好自由
僧伽大學講經交流心得
讀經千遍,不如講經一遍
社大耕心田
採茶製茶趣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06期6月號
凝視死亡
探索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