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讀懂一句 受用一生

二○一六年十月二十九、三十日舉辦的「讀書會帶領人基礎培訓」課程,有來自全臺、上海、新加坡等地一百三十七人參加,與您分享課程的收穫,以及擔任讀書會帶領人的初發心。

珍惜共讀的因緣

◎嚴演謙(上海)


▲讀懂多少就分享多少,讀書會就像是一場共學的分享會。 (吳瑞恩 攝)

我從聖嚴師父的書裡,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因為心境寧靜平和,體驗到境隨心轉的神奇,自己的人生從此變得喜悅自在。

和大眾一起讀聖嚴師父的書,帶給我的巨大收穫,令我充滿了感恩,也希望曾經是老師的自己,能有機會將這份法喜分享給更多的人。帶著這個小小的願望,我和大家一起走進了這次的課堂。

兩天的課程結束,我所獲得的遠遠不只信心、熱情和方法。如果說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對《法鼓全集》的講解像總綱,那麼信眾教育院監院常用法師的課就是具體的藍圖,讓我明確看到了讀書會的重要性。心靈環保讀書會的目的,是在讀書的過程中,將佛法與生活結合,奠定佛學基礎常識,加強對正信佛法的掌握能力,培養寬容包容的修養,以及弘法的善巧方便。我暗暗發願,接下來要將學佛的方向,從個人成長的內修,拓展到弘法利生的外化,我只有努力精進,踏實實踐,才能讓更多的人如我一般,從閱讀師父的書中獲得利益。

在方隆彰老師的生動講解和帶領下,我清晰地知道,作為讀書會帶領人應該要成就讀書會的成員,而不必做一個教導者和解惑者。這翻轉了我以往對讀書的理解和認知,從來沒有想過原來讀書可以這樣有樂趣,一群人一起享受閱讀的美好,並且互相交流;也體會到讀書會的生命歷程,就如同人生一樣,有機會一起共處讀書,需要珍惜彼此。

兩天的培訓雖然短暫,然而收穫卻是豐碩的,我們期勉自己「即知即行、知道多少做多少、體驗多少就奉獻多少」,一步步從讀書會的參加者,逐步成長為帶領人。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翻轉心靈的開始

◎林廷隆(雲林虎尾)


▲累積二十多年推廣讀書會的經驗,方隆彰老師以充滿活力、幽默的課程,建立學員擔任帶領人的信心。(吳瑞恩 攝)

有一次在地區聯誼會上,提到籌組「讀書會」的想法,大家都很緊張,以為要讀很多書、很會講話才行,而我也只有在學校上討論課時,才有類似的經驗。但是我仍抱著嘗試的心情,向信眾教育院提送了計畫書,想不到真的錄取了。

一大早抵達雲來寺,抬頭看見大殿上的佛陀安然自在地坐著,心中感到很安定踏實。課程內容有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介紹聖嚴師父《法鼓全集》的內容與分類;信眾教育院監院常用法師介紹「心靈環保讀書會精神與目的」;方隆彰老師講授「讀書會意涵與帶領人定位」、「讀書材料解讀方法」,以及「讀書會是與群同在的心法修為」。他也分享,讀書會是動態的,是帶領人與學員「合作式的共構學習」,充實的內容,讓人耳目一新。

課堂中多次藉由閱讀聖嚴師父的短文,分組演練讀書會的帶領。我這一組的成員有來自新加坡、上海及中山精舍佛學班的師兄姊們,大家熱烈地分享自己生活中,如何運用佛法智慧度過困難的經驗,有歡笑有淚水,十分精彩又令人感動。在我心中,讀書會的雛型已經建立起來了。

現代教育中常聽到「翻轉學習」,帶領人不是說教者也不是說服者,而是創造一個互動平台,讓每位成員與閱讀材料之間順利連結,以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感受與經驗驗證,彼此交流。帶領者時時保持謙虛,以充滿好奇的學習心靈,開放地傾聽,同理回應,也就功德圓滿。

經過兩天的密集課程,身體雖然疲累,但心裡是充實的,我想「翻轉」真的可以由心開始,帶回共修處和大家分享。我默默祈願觀世音菩薩護佑,讓「虎尾共修處讀書會」可以順利開成。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活用佛法的觀念

◎王靜(上海)


▲(義工們以歡喜心奉獻,細心地照顧大眾的需要,成就大眾專心學習。(吳瑞恩 攝)

這裡怎麼和別的寺廟那麼不一樣?」這是我和同修抵達農禪寺,準備掛單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後來參訪法鼓山的每一個分院時,不僅法師們個個親切,睿智而又輕快,義工們也都是敬業、友善、溫暖。我心想:「這不就是淨土嗎?」好感恩能參加這次的學習和參訪啊!

讀書會帶領人課程期間,有一個搶答的活動,誰答對了就有個小獎品。我對面的同學第一個舉手搶答,當她拿到獎品的那一刻,連坐都還沒坐下,就把手中贏來的獎品,雙手遞到我面前。我簡直不敢相信她這沒有絲毫猶豫的舉動,她說:「給你,我們遠道而來的同學!」我的心被融化了,喜悅和溫暖不言而喻……

我望著那麼多可親可愛的笑臉,深深體悟到什麼叫美好和慈悲。我對同修說,這些善良的人們把佛法用在生活當中,這種實踐的精神讓人敬佩,這是我們此次學到最深刻、最動人的一課。

兩天培訓中,方老師的講解生動、活潑,分享怎麼接引學員、處理種種狀況的智慧,我馬上覺得這對工作也同樣有幫助,讓我學到怎麼做一個更好的老闆和帶領人。

回到上海後,有個員工向我投訴:「你不在的時候,有人工作不賣力。」我沒有像以前那樣生氣,只是回答:「當他們不聽指令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身體力行,親身示範,他們都很聰敏,一看就會照著做了,如果不行,我們再想辦法好嗎?」然後,兩人都平和地轉身,各自做事去了。

將佛法的觀念運用到待人處世和工作當中,帶給我真正的好處和力量,這也是此行的最大收穫。

世界佛教村—東初禪寺

《人生》四百期特刊,特別走出臺灣, 開啟了一扇看見世界佛教的窗, 本期起將摘錄精彩內容,與您分享佛教的國際視野。

我們的樹 我們的西方祖庭


▲(隱身在皇后區的臨時道場,處於兩側滿是塗鴉的民房之間,仍舊照護著一方心靈淨土。(許翠谷 攝)

站在紐約皇后區,看著正在進行擴建工程而被圍起的東初禪寺(Chan Meditation Center),圍籬上貼著「90-56 Corona Ave.」,我們終於來到聖嚴師父西方弘法的起點,曾經從語言、文字、影像上所認識關於這裡的一切,一一變得立體,彷彿有了生命……

東初禪寺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在美國的第一個道場,早年曾幾度搬遷,但在此安頓下來後,許多重要的經典開示、著述、禪七,以及拜會行程,都是在這棟三層樓的房舍裡完成的,建築雖不起眼,影響卻相當深遠。步行一個街區,來到東初禪寺現在的臨時處所。禪中心窗明几淨,和兩側滿是塗鴉的民房形成強烈對比,儘管空間局促,但共修、講經、禪坐不曾間斷,靜靜蓄積能量,等候新道場的開展。

東初禪寺對街有一排銀杏,資深信眾茱蒂熱情地帶我們走近其中一棵,說:「這棵樹是師父親手種的,老人家說這是公孫樹!」我們順著枝幹往上看,枝椏嫩綠,這樹還很年輕。銀杏因為生長緩緩慢,從栽種到能結果,約需要三代人的時間,因此又稱為「公孫樹」。

這棵樹就像聖嚴師父播下的漢傳佛法種子,靜待著開展的因緣,而東初禪寺仿若樹根,需要第二代、第三代……四眾弟子齊心澆灌,細心呵護,讓它向下扎根,成長茁壯。

(文/邱惠敏,摘自《人生》雜誌四百期)

學習成長看板

■念佛禪講座

【課程日期】2月9、16、23日(週四)

【課程時間】晚上7:30~9:30

【上課地點】臺中寶雲寺

【洽詢電話】(04)2255-0665分機9

■法鼓講堂1月

【主題】追隨覺者的足跡 通往覺悟之路——三十七道品

【講師】果徹法師

【課程日期】1月4、11、18日(週三)

【課程時間】晚上7:00~9:00

【預約電話】(02)2893-9966分機6663

■2017年快樂學佛人

【開班日期、地點】
2/5臺東信行寺
2/12臺南分院
2/25齋明寺
【報名對象】 想要了解佛教,無論皈依與否都歡迎

■2017年聖嚴書院福田班

【開班日期、地點】
2/12蘭陽精舍
3/5齋明別苑
3/9農禪寺
【報名對象】
想了解法鼓山理念,對加入義工行列有興趣者

◎以上課程,請於開班前二個月起報名,額滿截止
【網路報名】 http://dbs.ddm.org.tw
【洽詢電話】 (02)2893-9966分機6664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讀懂一句
受用一生
珍惜共讀的因緣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翻轉心靈的開始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活用佛法的觀念
【世界佛教村—東初禪寺】
我們的樹
我們的西方祖庭
學習成長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