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瑛 攝)

提起願心 再創新人生

自工研院董事長職位退休後, 資深悅眾蔡清彥來到天南寺做義工, 以一○八天的寺院生活為開端,展開人生的新階段。 與您分享這段回到心靈的家,踏實修行的安定與感動。

◎蔡清彥


隨大眾一同出坡,在勞動、奉獻中,無私利他的體會更加深刻。 (李東陽 攝)攝)

長在艱困的年代,我為了國家所給予的重要任務,總是不斷地督促自己努力,眼前有一個又一個急需達成的目標、一次又一次艱鉅的挑戰,讓我的人生充滿衝勁與意義。直到今年退休後,才發現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人生挑戰——無事可忙,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過日子!因此,在這個人生的轉折時期,我決定前往天南寺當義工,和法師們一起過日子,學習他們如何與自己相處,平靜生活。

懺悔往昔 清淨身心

每日除了隨眾作息,我的功課還有禮拜,以及用毛筆抄寫懺悔文。過去為了完成各項任務,過程中,難免有人因為我的堅持與做法而受傷,甚至在過去世,也可能做了很多傷人的事情,所以在這段沉潛的日子裡,我以慚愧懺悔,來自我反省。

這麼炎熱天的夏天,天南寺沒有冷氣,每每做完禮拜後,大汗淋漓,卻感到身心暢快,是十分難得的體驗。也許因為心沉澱了,每當拜懺拜到「今在佛前求懺悔」時,就會流下淚來;早晚課時,一唱誦到三皈依的「自皈依佛」,也會禁不住落淚,打從心中生起「我回家了」的感覺。

有一天,聖基會執行長楊蓓剛好前來,為在此舉辦的教師禪修營演講,她說:「人是需要感化自己的。」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接著,有一位學員分享,打過七後,她發覺樹上的果實、七里香的味道……一切都變得那樣美好,因為找回了赤子之心,對自然萬物生起了愛護之情。聽到這裡,我忍不住痛哭流涕。過去受到挫折時,究竟是別人虧待自己,還是自己虧待了別人?原來自己的性格是那麼堅硬,懺悔讓我的心柔軟下來,會感動,也會哭泣。

這段期間,還讀了楊蓓老師建議我的三本書:《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心的經典》。從前每次念「眾生無邊誓願度」時,總覺得這個願太大了,根本做不到。如今才了解發無上菩提心,只為眾生不為己,並非遙不可及。「只管自己能給別人多少利益,不問別人給自己多少好處」,正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實踐的修行方法,因為「利人」是用理智,而「自我」是一種潛=在意識,是煩惱,所以時時以理智來對治,就能消融自我。

修行精進 發菩提心

「照見五蘊皆空」這句經文,則讓我更明白「無我」的道理,知道現在只是一個過程,失敗不用頹喪,成功也不用太興奮,最重要的是,要好好活在當下,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有意義的事。此外,《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中談到,能夠以無所求的心來念佛,就可達到念佛禪的境界,我決定未來要以單純、無求的心,時時提起一句佛號,作為平日的行門功課。

回到日常生活,身邊的人都很驚訝地說,我變年輕了,原來這段在寺院當義工的日子,清淨了原本疲累的身心,讓我整個人都感覺安定而更有活力。未來除了繼續為社會奉獻,也要延續以上所體會的三點心得,作為日常的修行功課,並且希望每年能固定回寺院精進修行。更精彩的退休生活,現在才正要開始。

(林何臻/採訪整理)

【方丈和尚會客室】

把握奉獻利他大方向

◎果東法師(方丈和尚)

個月前,一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為了找工作的問題來看我,很慎重地問我:「如何找到人生的使命感?」他覺得人生應該有使命,而這份使命感與工作應是緊密相關的,可是他到現在還沒有找到。

有些人在求學階段,透過多元廣泛的接觸,已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發展為特長;通常畢業後找工作的方向比較清晰,容易聚焦。假使興趣與專長仍處於摸索期,面對求職不免感到徬徨。

常見的求職心理指標,也包括喜不喜歡、成就感等。我倒是建議,興趣與專長可慢慢培養,至於喜不喜歡和成就感,可能因心境不同而起變化。因此,不妨多給自己一點彈性空間,有機會發揮專長很好,有機會開發潛力也不錯,前提是大方向要清楚。

從佛法來講,把握利人利己的大方向,是最好的長期生涯規畫;至於短、中程目標,可因時、因地適度調整。所謂短程目標,是認清現階段自己具備哪些能力、條件與資源,坦然衡量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中程目標是進一步往前規畫,那就需要充實能力與經驗,並且隨著各階段所扮演的角色,予以彈性調整。

工作能夠學以致用、發揮專長,代表前一階段的學習已有所成果,正好可貢獻所長。不過,學習並非僅於在校期間,人生每個階段都是學習認識自己、開發潛力的進程。還要強調的是,成就感並不等於使命感,成就感偏重於自我中心的滿足,使命感則是以奉獻利他優先於自我利益。換句話說,成長自己,是為了利益他人;把這個大方向建立起來,做任何工作,都會覺得找到使命感。

【自我超越禪修營心得】

敲響心中的法鼓

◎程吉中(四川)

秋十月,學禪法鼓,四天三夜,創辦人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眾位法師與義工的用心護持,讓人收穫滿滿,感觸頗多。

感受一:撥雲見日,正念自在

在這次到法鼓山前,對佛教、禪宗的認知,僅為香煙繚繞、各種神通、求發財、求陞官……但是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如電光火石般一語驚醒夢中人,讓我們有信心,可以站在一個普通人的立場來修行,以智慧心轉境、歡喜度日,以慈悲心關愛大眾、關愛環境,以出離心對待名利、金錢、煩惱等。誠如高曉蒙師兄的感言:「法鼓第一次在心中敲響!」

感受二:四大環保,真修實證

在禪修營中,充分感受到以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為核心的法鼓山禪修生活方式,簡約醇厚、直指人心。問訊、禮佛三拜等,充分表達了對佛、對人的尊重與崇敬,是對禮儀環保最直接的詮釋;簡單、合用、自理、自律的生活作息,讓我們感受到這就是生活環保;聖嚴師父在籌建法鼓山過程中,對原生樹木的關愛、讓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自然環保理念,讓我們既能感受到佛堂的莊嚴,又能享受清溪潺潺、石徑蜿蜒、清風鳥鳴的無盡禪意。

感受三:護持人的尊嚴,共耀人性光輝

我們不會忘記報到時,在雨夜中撐著傘,排成兩列的歡迎通道中,一張張真誠的笑臉,和一聲聲熱情的問候;也難忘雨中經行時,義工遞上斗笠、雨傘和防蚊液等,無微不至的照顧。

義工,法鼓山禪修理念的實踐者,無處、無時、無刻都在護持著人的尊嚴,閃耀著人性光輝,為我們做出了修行的榜樣。在今後的生活與修行中,我將感恩法鼓慈悲、弘揚法鼓精神、傳遞法鼓關懷、分享法鼓禪法,共同建設人間淨土!

拿什麼來供佛?

◎賴素媛

次參加法鼓山的法會,遠至桃園的齋明寺,雖然有些許懵懂,但是在監院法師細心的指導,義工們用心的引領之下,佛三暨八關戒齋的會場相當莊嚴,令人讚歎。

每天三百拜佛還有五千句佛號的功課,第一天我非常安分地拜了三百拜,但是到了第二天,由於沒睡好,加上前一天的拜佛、跑香,身體痠痛不已,所以決定y還是念佛就好了。

直到中午過堂,當維那法師起腔「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時,心中起了一念:「我拿什麼來供佛?」剎時驚覺,對啊!我要拿什麼來供佛?頓時心中起了大慚愧心,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下來。接下來一整天,「我拿什麼來供佛?」這句話,一直在心中迴盪……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我感受到維那法師每一次起腔,每一個轉折音都非常用心,尤其唱誦到代為歷代父母師長「求生淨土」時,音調提高,鏗鏘有力,大眾也用同樣的心力回應「阿彌陀佛」,這種力量就好像要衝破十方法界,直達佛國一樣,相當震撼。梵唄利人天,用這樣的音聲接引無數眾生,讓人心生歡喜。

法師要大家把心安住,不要東張西望,可是每次聽到快板地鐘時,都會忍不住想要偷瞄一下,到底是怎麼敲的呢?地鐘帶著大眾念佛,那種急促又快速的節奏,就好像要「趕快、趕快,衝上蓮台」的感覺。確實,我們一直受著無明煩惱的逼迫,如果不趕快發願求生西方極樂淨土,一直沉淪在六道輪迴,真是苦不堪言。

再一次的感謝主法法師、悅眾法師及共修大眾的護持,阿彌陀佛!後會有期!

樂當知客好修行

◎Joseph Wang(舊金山)


▲(許敏雄 繪)
早穿上法鼓山義工服,騎著單車前往舊金山分會,開始享受做一天義工,同時學佛的樂趣。

恭敬虔誠地在佛像前,供水燃香,拜佛念佛,身心清淨安定;將拜墊排得整整齊齊,放上早課課誦本,檢查梵唄CD是否已放入播放機中。不久,資深師兄姊準時帶著大家做早課,恭誦〈大悲咒〉、《心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三皈依,再迴向功德給法界一切眾生。只要用至誠清淨的心,早課的時候,便能戒定慧三學一次體驗!

打開圖書管理系統,看看哪些人借的書已經超過期限,然後恭恭敬敬地打個電話或留言,溫馨提醒他們有空的時候,請來分會還書或續借,我們也歡喜提供電話續借服務。應對中正好練習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攝法!

法師講經說法或舉辦法會時,知客組要負責接待、報到、收善款、發放課程資料等第一線的工作。有時等待服務的人一多,大家難免心浮氣躁,此時深深吸一口氣,放鬆身心,這正是考驗知客義工修行工夫的最佳時機。每天念誦的普賢第一願——禮敬諸佛,絕對用得上。

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在知客組服務,能提供我們更深刻體驗、實踐佛法的機會,當知客義工真是好修行!

提起願心
再創新人生
【方丈和尚會客室】
把握奉獻利他大方向
【自我超越禪修營心得】
敲響心中的法鼓
拿什麼來供佛?
樂當知客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