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00
放眼世界
一九八二年聖嚴師父復刊的《人生》雜誌,至今年十二月出刊滿四百期了! 回望二○○八年,《人生》雜誌三百期時,聖嚴師父叮囑《人生》:「一定要辦下去!」 更期許舉辦國際座談會,走入國際,看見世界。
這份期許,在《人生》四百期中,不但一一實踐;未來,更將走向具開創性的新里程。
願心相傳 盡未來際
◎釋果賢(文化中心副都監)

跨越半年多的企畫製作期,《人生》四百期特刊終於出版。這幾個月,舉辦了四場座談會,編輯團隊前往香港、上海,甚至循師身影到北美採訪多個重要道場、國際佛教媒體、出版社負責人,實地探訪世界佛教村的各種樣貌和發展趨勢。
「世界佛教村,你在哪裡?」是我們提出的主題,在這國際交流頻繁的時代,更深刻感受到東初老和尚、聖嚴師父一再提醒弟子,要有開闊的世界觀,才能為佛教開創新的契機。
銜師命、續慧命。師父生前叮囑的工作:舉辦國際媒體座談會,雖因師父捨報未能成就,直到七年後四百期特刊,感恩編輯團隊完成這份任務。
看到新一代編輯團隊的用心,對於「傳燈續願」體會格外深刻,尤其在這段期間,也製作了「紀念東初老和尚圓寂四十週年」專題,此外還跟前總編輯果毅法師共同製作了「《人生》,不只四百期」特展,再一次深入師公、師父對佛教文化的願心,內心真切感受到:我們這一代弟子承接了師父的願、師父承接了師公的願,那份師徒一脈相傳的願心,前後相繼,燃亮了佛教文化的無盡薪火。
每一階段的編輯團隊接續做《人生》的時候,自然傳承了那份承諾和使命,這使我深信:我們一定都是過去生發了願,與師父、師公的願相應,今生因緣成熟,要來成就這份佛教文化的使命。
這次製作四百期特刊,不只感受師徒間願心傳承,同時也看到了新一代編輯團隊的人才傳承。有願、有人、有傳承,因緣具足,《人生》當然不只四百期,往後還有五百、六百、一千……願願相續,盡未來際。=
人生400特刊
世界佛教村 你在哪裡?
◎邱惠敏

身處現代多傳承、多文化、多樣性的世界佛教村中,你清楚自己的修行地圖嗎?
《人生》邁入四百期,我們特別企畫專刊,邀您一起走入世界,探索佛教文化,回到生活,一起為現代佛教的發展寫下紀錄。
首先是「宗教家與史學家的對談」,惠敏法師與廖肇亨老師從大歷史角度,俯瞰佛法弘傳至今的世紀風華,為以下三大單元拉開序幕:
世界四百:專訪長老菩提比丘、俞永峯、汲喆等宗教家與學者,一探佛教在歐美的扎根與挑戰,還有來自美國、瑞士、印尼等地的佛法老師分享學佛歷程,讓人看到現代佛教徒的縮影。
佛教四百:站在兩岸三地佛教文化的交會點香港,邀請皇冠出版社總經理麥成輝、佛教學者陳劍鍠、《明覺》雜誌總編輯林國才座談,探討佛教文化出版的未來。除此之外,更跨海採訪美國香巴拉出版社總裁尼可.奧迪修斯、《三輪》總編輯暨發行人詹姆士.沙欣,從文化觀察的角度,了解西方佛教的脈動。
人生四百:在寬謙法師、滾石文化段鍾沂、單德興老師的座談中,從自身成長經驗,分享臺灣的佛法生活美學。全聯實業總裁徐重仁則指出,臺灣除了擁有令國外稱道的「人情味」之外,更應取經日本,創造獨具人文特色的佛教文化生活。
還有,多達十九篇的側寫,包括香港大嶼山、上海特色書店、加州夏斯塔修道院、舊金山禪中心、紐約香巴拉中心、麻州內觀禪修社、韓國觀音禪院……每一頁的圖文,都刻畫出現代佛法的足跡。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www.ddc.com.tw
■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人生400特刊
回顧精彩人生 佛法智慧長存

▲(文/陳玫娟.圖/農禪寺 提供)
創刊於一九四九年、臺灣本土第一份佛教雜誌《人生》,近七十年發行過程中,有哪些動人的故事?十一月起,「《人生》,不只四百期」特展於農禪寺行願館展開。館內主題牆上,特別展出一冊大開本《人生》,翻開每一頁,可以展讀創刊、復刊、法鼓山創立、改版、聖嚴師父開示等重要內容的復刻。
「人生改變,智慧不變」介紹《人生》的改版歷程,從外觀型式、內容特色,呈現出不同階段的佛教文化新貌。「一脈相傳的《人生》願心」述說從創刊人東初老人、復刊人聖嚴師父到法鼓山僧俗弟子,師徒接力相續佛教文化薪火的心路歷程。
此外,還有歷年精彩專題導覽,無論是經典、法會、菩薩、大師等主題,還是禪與生活、生命關懷、心靈成長等系列專題,《人生》從各種面向分享實用的佛法智慧,引導每個人走向自在光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