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期 2006.10.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特別報導 

(李東陽攝)

從不以為然到滿心歡喜

◎劉常牧

婚後,由於來到新的生活環境,我長期失眠,近幾年甚至患了憂鬱症。

先生適時為我講說信佛的好處、鼓勵我念佛,還為我介紹幾位台灣佛教大師的著作,希望我閱讀,
我總是不以為然……

我是一名大陸新娘,因為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的影響,一向不相信任何宗教。然而,先生在婚前即是一位尊仰佛教的素食者,兩年前跑去北投皈依聖嚴師父。我尊重先生的信仰,但內心卻認為:佛教無非就是講因果、輪迴這類的東西,因此在信仰上,我們一直是「和而不同」。

婚後,由於來到新的生活環境,我長期失眠,近幾年甚至患了憂鬱症。先生適時為我講說信佛的好處、鼓勵我念佛,還為我介紹幾位台灣佛教大師的著作,希望我閱讀,我總是不以為然,瞥了一眼書名就拋到一邊去。

今年年初的一個週末,先生和我從大陸回台,他提議到法鼓山走走,說那裡的景觀好得不得了,我半信半疑地跟他上了山。到了法鼓山停車場,我大為驚訝,整個停車場密密麻麻停了好多車輛,人潮不斷,卻沒有一絲喧囂吵雜,穿著制服的義工耐心引導參訪者上山,領隊高舉的牌子上寫著:「跟我來,輕聲細語。」

我們跟隨其他信眾沿路上山。左側潔淨的溪水、林間步道、遠近的山坡,無一不讓人感覺清淨、自然;踏入寧靜的林間步道,更讓人神清氣爽,心情隨之平靜。隨後,法鼓山的建築物進入視線,它們是那麼質樸,卻很有氣勢,不像想像中的那樣金碧輝煌。我跟先生表示想上去看看,從簡介館、文物紀念品館、開山紀念館。一路上,我十分留意領隊的解說,透過視訊影片,瞭解法鼓山的精神和理念。那一刻,我的內心受到極大觸動,尤其對思想廣博、學識高深、弘法利生的聖嚴師父心生敬佩。

回到家裡,從書架上取出聖嚴師父的著作《正信的佛教》,逐字逐句閱讀,接著又看《歸程》、作家施叔青所著的《枯木開花》,以及家中所有的《法鼓雜誌》,從中我瞭解到:正信、正行的佛法,對眾生絕對是有益無害。

這趟法鼓山之行,有幸認識了義工美珠師姊、忠良師兄夫婦。美珠師姊帶我參加大悲懺法會。第一次站在莊嚴的大殿,突然間有一種走失了而被家人找回來的感覺,在誦〈大悲咒〉時,噙滿的淚水從臉頰止不住地滾落,心中滿是感動、感恩。

如今每逢假日有空,我都會上山做義工。回來也會帶幾本師父的著作,將師父在書中所講的運用到生活中,化解許多煩惱和矛盾,心也就開闊了起來。想想自己接觸法鼓山半年多來,增長了不少知識和見聞,改變了對佛教的成見,對周邊人事的看法也因此跟著轉變。

親近佛法,讓我變得好健康、好快樂。

.................................................................................................................................................................................................................

【面對生死】

◎郭蕙婷

媽媽的身教


我的媽媽鄭春祝女在八月十一日因肝衰竭,走下了人生舞台。我們一家人在台大醫院陪伴媽媽三個多月,這段日
子的體驗,讓我們學習很多、成長很多。

媽媽真的很特別,面對自己的病痛,總是安心地接受,沒有抱怨、沒有恐懼。見到這樣的媽媽,想起自己先前因為害怕失去她,一昧要求她運動、吃營養品。直到她的身心無法負荷,我才恍然驚覺。總以為對她好的就是好,就能
挽回她的生命,卻忽略了自己的不安,反而造成她的擔心……想到這兒,自己內心滿滿都是懺悔。

媽媽清楚明白人生的實相,一再告訴我們要歡喜看待生死。慢慢地,我也學習去面對和接受。擔任助念組長的媽媽,總是將大部分時間奉獻給需要的人,因此之前我常向她抱怨:「孩子見媽媽還得預約時間」,她老是告訴我:「不趁能動的時候多做一點,將來就沒機會了。」我總不明白,她為何不能想著偷懶一下呢?我希望她能享享福,「這就是在種福、培福。」她告訴我。

臨終前,她妥善交代我們該如何處理其後事,然後放下一切事務,信心堅定、一心念佛。學佛的媽媽,很早就明白生死的必然因果,莊嚴安祥地面對自己的死亡。學佛可以除憂解困,從媽媽身上,我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道理。

因為媽媽的善緣,讓身為子女的我們,受到法鼓山法師、師兄姊的關愛。記得先前媽媽告訴我,她的個性做起事來比較急切,常常心直口快造成大家的煩惱,而大家的包容,讓她有機會修正自己的習性。藉此機會我以最誠懇的心感謝法師、師兄姊給予媽媽的成長和學習。

我相信媽媽此生的任務已經圓滿,接下來是我們要去學習的時候了。運用佛法去幫助自己、幫助別人,這個過程媽媽已經教了我們。親愛的媽媽,我們會將您傳承給我們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
【禪七心得】

◎劉果先

誰騙你來的?

像是來自深層記憶的呼喚,「禪修」一直是我由衷的嚮往。今年初鼓足勇氣和人相約打禪七,六月中旬終於圓滿成行。

第一天,心情緊張、課程緊湊,還來不及想,忽地就過去了。第二天,身體的反應體會到了,除了痛還是痛,習氣馬上出現,心想:「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何苦和自己過意不去,選這麼辛苦的?何況開悟和打坐又沒有必然關係。」我自覺像極了誤闖叢林的小白兔,被騙了!

晚上藥石後,聆聽聖嚴師父開示。「誰騙你來的?」這一段開示竟然單刀直入地問,我聽了嚇一跳,「一定是自己生活上有一些不自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才會上山。」我心裡嘀嘀咕咕起來,但日子過得不是還可以嗎?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要在山上待七天。

第三天用完早齋,師父再開示:「你的目的是來打禪七,現在你已經坐在禪堂裡打禪,你的目的已經達成了!」當時我單腳盤坐,師父的話猶如當頭棒喝,頓時腦海一片空白,只能兩眼直直地望著地板上的那片金光,那是由門窗外飄灑進來的和煦陽光,整個人好像掉進另一個世界,除了安靜還是安靜。

「誰騙你來的?」、「你的目的已經達成了!」是的,我打禪的目的已經達成,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還胡思亂想些什麼呢?難道不該感恩周遭一切,讓我因緣具足打禪成行嗎?

想著、想著,兩行熱淚不禁涓涓流下,腿痛變得比較可以忍受了。安靜地坐著、坐著,不清楚時間過了多久,只是心裡清楚明白:「自己的目的已經達成了!」安住以後,禪七變得可愛起來,腿痛也不再可憎恨了。

這次禪七,讓我體會到什麼是修行,那可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需要老老實實一步一腳印,堅持奮力不懈,或有可能剋期取證。期許自己明年再上山,好好再打一次禪七。

.................................................................................................................................................................................................................
【從心耕耘】

◎常助

安家安業的安心丸

「給您一顆安心丸」,法鼓山的安心丸究竟有什麼功效?帶著好奇心,我參加了八月二十日北六轄區的「心五四課程」。

課堂播放《雙腳萬能》影片,敘述一位失去雙手的女子,依然勇敢無礙地扮演好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讓人體會唯有面對、接受逆境,才能積極處理並放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解決危機困境。一位小朋友看完影片後,當場擁抱自己的媽媽並大聲說:「媽媽,我愛您!」他感受到擁有健全的身體,竟是那麼大的福報。

法師一句「當下的因緣,就是我們的福田」,深深觸動我的心弦。兩年前療病期間,眾人對我百般呵護照顧,一直以為那不過是人情上的互利,今天終於明白:不勤加耕耘當下的因緣,是不會覺察自己的福報,更無機會享有福報。如果每個人都能好好經營自己或家人的「福報銀行」,人品自然而然會提昇。

「心五四」其實就是我們的「安心丸」。經由法師們說明安心丸的內容成分、適應症狀、彼此的相互作用及分享診斷後,讓人清楚知道「四安」須由安心著手。以放鬆再放鬆的心,去觀照身、家、業,自然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進一步去關懷、體諒、尊重包容別人,更可以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認真負責。

誰說佛法是深不可及的?聽完法師們的講解,不難發現只要以佛法為方法,從一件小事做起,必然可以體會什麼是「離苦得樂」,並享受到「一念新、念念新」的生活新世界!「心五四」就是「心無事」,是讓我們身心吉祥的妙方。

平日自己會以早課、禪坐來安頓身心,這次服用了「心五四」這顆安心丸後,就更有方法安家、安業了。這顆安心丸,真是珍貴啊!

.................................................................................................................................................................................................................
分享您的「生活佛法」!

不管您是:
(一)上佛學課、參加活動、做義工的心得
(二)運用佛法和家人、朋友相處的經驗
(三)以佛法觀念面對人生困境的體驗
(四)閱讀一本書的收穫和啟發

快快提起您的筆,投稿「生活佛法」版, 和大家一起分享您的成長。

來稿請寄:
■台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
5樓 法鼓雜誌 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一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本刊將不另行通知)
.................................................................................................................................................................................................................
 
從不以為然到滿心歡喜

【面對生死】

【禪七心得】

【從心耕耘】

分享您的「生活佛法」!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