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期 2004.10.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法鼓人文講座】

在全球視域下的宗教對話

◎劉述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國科會講座教授)
二○○一年發生在紐約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證明了當代知識份子,如史威德勒(Leonard Swidler)提出「對話或死亡」的呼籲,絕非是杞人憂天或危言聳聽。如今伊拉克戰爭已結束,但恐怖攻擊並沒有落幕,究其根源,在於根深的信仰、族群間的仇恨和衝突,今日如不加以化解,終會有不知伊於胡底的憂慮。
在這種情勢下,全球視域下的宗教對話有其迫切性。根據史威德勒的見解,當前世界已進入全球意識覺醒的新階段,人類正處於一種休戚相關、禍福與共的狀態。然而,在資源有限、信仰和族群衝突不斷、大量毀滅性武器威脅下,卻只有少數知識份子察覺到這樣的危機,並大聲呼號,籲請各方及時改變。
天主教神父孔漢思(Hans Kung),在聯合國宣揚「沒有宗教之間的和平,就沒有世界和平」的信息,並起草「世界倫理宣言」。孔漢思認為,儘管我們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族群,有不同的傳統、信仰,但還是有共通的Humanum(Humanity,人性、人道),因此便具有可以互相對話、理解的基礎。舉例來說,基督教和佛教均側重慈悲、大愛,這表示兩個宗教均有共通的精神資源,兩者價值雖不會完全統一,卻可以和平互濟,成為促進人類精神、心靈和物質和諧演化的燈塔。
孔漢思指出,共通的精神資源並非是指對上帝的信仰,而是對人性和人道的關注。從各個傳統對自己的反省出發,他找出了建構全球倫理宣言的基石。一九九三年,他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宗教會提出「世界倫理宣言」。文中指出:「經歷數千年,在人類許多宗教和倫理傳統之中都可找到下列原理,並不斷維持下去,此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積極方式來表達即是『己之所欲,施之於人。』這應是所有生活領域當中—─家庭和社區、種族、國家和宗教,不可取消的、無條件的規範。」
孔漢思強調,他所講的「全球倫理」(Global Ethic),僅是一種低限度的倫理,呼籲我們在基本態度上進行改變,並不是要發展一套倫理學。宣言所提出的,是讓有不同信仰、觀念的人,能對全球倫理的原理和指令,於精神上互相呼應、有所共鳴,有此一基礎,才能面對當前問題的迫切感,並做出相應的改變。
因此,各種傳統間的差異不必完全解消,仍然可以各自立足本位,通往世界。只要經由不斷地對話,增加彼此的理解和諒解,自然能減少敵對和仇恨。(節錄二○○四年三月五日於台灣大學中正堂演講內容)
◎台灣大學法鼓人文講座課程實況,可於網站上直接觀看。網址:http://ceiba.ntu.edu.tw/course/a75cc1/index.htm

 
法鼓山教育單位/93年聯合典禮 展現多元化、國際化特質

在全球視域下的宗教對話

剃度典禮 地藏菩薩聖誕日舉行
【新聞集錦】

圖書館週活動「觀音特展」邀展

【法鼓書齋】
[回上一頁]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