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23期 2008.07.10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特別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法鼓山川緬救援心得分享】

房子垮了,用希望再蓋起來!

災區小菩薩雖然面對這麼大的災難, 但還是很樂意幫助別人, 每天與我們一起打掃廁所、撿垃圾, 不怕髒、不嫌累。 看著他們天真勇敢的臉龐, 彷彿就像透進災區的溫暖陽光。

▲ 吳慎 攝

◎ 釋常悅(第一至五梯四川救援團隨團法師)

五月十二日,四川發生重大災難,十五日清晨,我隨由果品法師領隊、醫師、義工組成的法鼓山救援團,搭飛機前往成都。路途上,我的心情很是沉重,腦中不斷浮現出災區可能出現的種種景象,一路懷著不安的心情,心中並默默為受難者祈福。

在安縣的前兩天裡,我每天主要進行關懷災民、協助團員翻譯四川話等工作。透過交談,才知道許多災民都是翻山越嶺、徒步走了一兩天才到達這裡,他們臉上寫滿了疲憊。當我問他們:「你從哪裡來?你的家還好嗎?」所有人的回答幾乎都是:「房子垮了!什麼都沒了!」有人答完不禁悲從中來,但也有人堅強面對

,他們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可以說沒有任何家當,甚至連身上的衣服都是陌生人捐的,看著他們無助的身影,我心裡感到一陣酸楚。

另一件讓人難過的事,就是帳篷內的環境非常簡陋,許多災民都是十幾個人擠在三坪大的帳篷內生活,篷內地面只鋪著油菜梗墊底,晚上根本無法安睡,遇到大雨更泥濘不堪。加上清潔用水缺乏,許多污垢、垃圾都已堆積、發出惡臭,尤其公廁狀況最糟,排泄物堵塞,讓人不敢進入,雖然官方會派人員來噴灑消毒劑,但如果沒有做清潔,消毒也於事無補。

經過兩天觀察,當務之急就是得先「撿垃圾、掃廁所」!我邀請災區小菩薩一起幫忙,這些小菩薩雖然面對這麼大的災難,但還是很樂意來幫助別人。由於清潔物資拮据,缺乏掃把、長夾,我們便就地取材,尋找可替代的東西,有一位小菩薩靈機一動,將竹子對折,DIY做成長夾,讓我既感動又驚喜!看著他們認真掃除的神情,不怕髒、不嫌累,曬得紅紅的臉上掛著天真的笑容,著實教人打心底感到一陣溫暖。

我們和小菩薩們,漸漸建立起情誼,他們也常常圍繞在法師四周好奇地發問,「法師是在做什麼的呢?」我們帶去的《一○八自在語》結緣小冊子和祈願觀音像小佛卡被他們當成寶貝,很多小菩薩後來都能背誦佛卡內頁的「十句延命觀音經」了。有小菩薩們恐懼餘震,晚上睡不著,常法法師和我就教他們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一、觀音菩薩二、觀音菩薩三……」,隔天,他們說,睡得很好。

許多災區的大人,看到我們每天清潔廁所,也逐漸主動加入,維護災區環境的整潔,學習自助助人,這樣積極的身心態度,對於受難者而言是多麼不容易啊!雖然許多環境衛生上的細節,仍有改善的必要,我自己過去學習公共衛生的背景知識,在此時也不斷從念頭中跳出來,讓我無法「接受」這樣的衛生狀況,但與災民相處過程裡,看見他們隨遇而安的坦然,也著實讓我上了一課,放下心中所有執著,接受當下。

回台灣前,當地有許多佛教徒來與我們話別,他們的念佛堂在地震中都倒了,但是他們卻不悲傷氣餒,反而充滿正向光明,有一位菩薩甚至拒絕到外地親戚家借宿,她說:「我要留下來,與蓮友一起將念佛堂再蓋起來!」我心中默默為這群大菩薩們祈福,願他們儘快走出災難,人生路上一切平安、快樂。

.................................................................................................................................................................................................................

活著,更應積極助人!

◎陳重光(第三梯四川救援團隨團記者)

在秀水鎮民興中學的法鼓山醫療站裡,每一位前來就診的居民背後,都有說不盡的故事,這些故事總會讓我想為他們做些什麼。無論是地震時跌斷肋骨卻無人照料的七十六歲老婆婆,或是從山裡走了四個小時來就診的老伯;或是已三十年沒看過醫生,不知自己罹患肺炎的老太太。這些人生活得雖辛苦,但臉上卻充滿堅強的生命力。

桑棗鎮云丰村裡,一片被推平的稻田中,架起了一頂頂白色帳篷,二千多位北川縣茶坪鎮鎮民被遷移至此。茶坪鎮位於深山,曾以擁有野生大熊貓及金絲猴聞名,強震讓當地建築物幾乎被夷為平地。被遷移至此的災民,三、四戶家庭使用一頂帳篷,吃飯以「村」為單位自行烹煮,臉盆裝菜、水桶裝飯,居民笑稱,就像是回到了當年的人民公社。

什邡市羅漢寺中,一群高中生在災後組織了一個章洛之焰志願者團,為災民提供各式各樣的協助。一位團員告訴我們:「我家也是受災戶,目前全家住在油布搭建的臨時帳篷中,我覺得自己一家人都能活著已經比別人幸運,所以要盡量的協助災民。」

受災民眾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身心也得繼續接受考驗和磨鍊。期望大家不要讓時間和距離,淡忘了那裡的朋友。回程中,在沿途倒塌傾頹的屋舍後,見到一片綠意,稻田中的農民正忙著插秧,在田田新綠中,我也看到無限的希望。

.................................................................................................................................................................................................................

永生難忘的相遇

◎邱惠敏(第二梯四川救援團隨團記者)

在災區的七天裡,不斷聽到一些感人故事,其中陳亮小菩薩與王莉校長的故事,至今仍縈繞我腦海裡。

陳亮在一歲多時就失去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是貧農,靠賣血養活他,陳亮在這次地震中壓斷了腿,被送到民興中學衛生院,骨折情況嚴重,正等待轉市區醫院作進一步治療。望著陳亮的臉,我感到震撼,一個小小的生命竟要承受這樣的苦痛,當台灣小孩還吵著吃麥當勞的年紀,他幼小的臉龐竟已布著淡淡的愁。

王莉是平武縣平通鎮小學的校長,學校在地震中倒塌,全校五百多位師生,有一○六位學生、六位老師死亡。身為校長的她一直守在現場,自責無法保護大家,而她也有一位就讀中學的孩子生死未卜,但她心中想:「孩子是死是活就看自己的福分了!」那刻心中竟自動浮現觀音聖號。後來得知孩子被倒塌建物擊中頭部,轉送重慶綦江人民醫院診治,但因為學校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她,她無法前去照顧,自己要與其他老師和倖存的孩子們留在這裡,等待復學的日子。

我不禁想,台灣與四川的距離那麼遠,若非災難,我怎會遇到這群受苦受難的大菩薩。看著來自港台的醫護人員攜手替當地病患看病,孩童主動擔任小義工,救援團員主動補位,哪裡有需要就去做,洗廁所也甘之如飴。還有曾在成都念書的常悅法師,說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向老人家解釋用藥,或帶領小菩薩做八式動禪,猶如一個小巨人般,安撫著許多人的心靈。

謝謝四川!這一場相遇,讓我永生難忘。

.................................................................................................................................................................................................................

【來自四川的感謝】

法鼓山 深深感動了我

◎劉浩(四川安縣秀水鎮衛生院醫師)

在大地震發生以後,我們安縣有二十多個鄉鎮受災,兩千六百四十餘人遇難,六百多人失蹤,八萬八千多人受傷,一座座房屋倒塌,一條條寶貴的生命消失。

但是在這場大災大難面前,我們展現了凝聚力、向心力,不分男女老幼,每個人都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忙。除內地各界的援助之外,更有來自台灣及其他國家的自願者,到災區捐款、捐物,提供醫療。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很多人因此受到鼓舞。

其中,法鼓山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個國際團體,不但讓我印象深刻,也深深地感動了我,改變我的人生觀。法鼓山救援團員不辭辛勞幫助災區的民眾,協助我們義診,一幕幕、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當救援團知道災區人民住屋倒塌、沒有住處的時候,他們就用最快的速度運送來帳篷、油布;當他們知道災區的自來水廠倒塌的時候,就捐助我們建水廠的資金;當他們知道這裡的衛生院垮了,老百姓沒辦法就醫的時候,就一次次派來了醫療團隊來,協助我們的衛生院同仁,一起為災區民眾服務,並協助衛生院的重建。

在義診中,他們對待災區病患的態度和藹、認真,當我看見唐高駿院長因條件限制沒辦法治療病患而深深自責;當看見陳維熊主任抱著患病的小孩飛奔急救;當看見法鼓山義工彎腰去拾一片片災區垃圾、法師帶著孩子們去打掃廁所的時候,這些舉動都深深地感動著目睹者的心靈。

這次大地震讓我感受到了台灣民眾的溫情,知道台灣是充滿溫暖與愛的地方,也深深地體會到法鼓山的理念──心靈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與禮儀環保。最後,我要代表災區的所有民眾、醫務工作者,對台灣民眾、法鼓山的朋友們表示最深切的感謝,因為有你們的關懷支持,讓我們更有勇氣面對災難。

.................................................................................................................................................................................................................
▲ 慈基會 提供

以智慧慈悲 克服困難

◎楊仁賢(第二梯緬甸救援團隨團記者)

緬甸民主領袖翁山蘇姬,曾這樣介紹緬甸人民:「生活對許多緬甸人而言,是相當艱辛的。但是,緬甸人民仍保有一種非常寶貴的和平、寧靜特質,而這應該歸功於他們信仰的宗教。」

佛教是緬甸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僧侶在社會上享有崇高地位。年輕人更在十四、十五歲時,就會被父母送進寺院裡進行短期出家的修鍊。對他們來說,一生中須當兩次和尚,可為自己和家人修福,「出家」,對緬甸人來說是一輩子的功課。如此的虔誠與實踐,讓每一個

緬甸人都帶著一種溫良特質。

在一次與災民的對談中,一位遠從南方沿海牟炯(Mozhon)小村落,搭了兩天小巴士來到仰光市探望兒子的母親說:「災情發生至今,政府只關心過村落一次,我們村裡有一半的人已經不見了。」她臉上掛著的靦腆笑容,令我難以忘懷。

或許是擔心動搖統治基礎,緬甸軍政府一直對國際救援組織及媒體記者心存疑慮。但為了救濟苦難同胞,當地的人道團體幾乎都動員起來,在前往南方災區的鄉村道路上,掛著各式旗子、代表不同團體的物資卡車時時可見,與寺院僧侶合作,將糧食發送給在路邊等待援助的災民。

寺院在災後,更是承擔起災民心中精神撫恤、物資救濟、孤兒收容與教育,以及避難所的角色,體現出同體大悲的宗教情懷。聖嚴師父說:「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或許這場風災正是佛菩薩給予緬甸人民的教化示現,讓他們學習用佛法的智慧與慈悲去克服一切困難。

祝福所有緬甸人民,平安、快樂。

.................................................................................................................................................................................................................
 
【法鼓山川緬救援心得分享】房子垮了,用希望再蓋起來!

活著,更應積極助人!

永生難忘的相遇

【來自四川的感謝】法鼓山 深深感動了我

以智慧慈悲 克服困難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