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建設法鼓山
175期 2004.07.01 法鼓雜誌查詢

佛化聯合奠祭 10年有成

推廣禮儀環保 提倡樸實、簡約、莊嚴佛事 淨化喪儀文化迴響多


「人生的結束,雖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法鼓山為推廣禮儀環保理念,於一九九四年八月首次舉辦樸實、簡約、莊嚴的佛化聯合奠祭,今年已邁入了第十年,至今已為三百七十九位往生者送行。十年之間,不但受到民眾的信賴,更受到合辦單位台北市政府的肯定。
值此佛化聯奠十週年之際,本刊企劃專題,回顧十年歷程和成果,走訪助念團,分享悅眾菩薩的成長與收穫。


◎楊仁惠

有鑑於民間的殯葬風俗,繁文縟節、鋪張喧鬧,不但無法對對往生者做到祝福、追思;對在生親友而言,在悲傷之餘,更是一大負擔;對社會大眾而言,則受到聲音和環境的干擾。因此,法鼓山在十年前,即以「心靈環保」為核心主軸,提出「禮儀環保」的理念,希望透過佛化聯合奠祭的舉辦,推動簡約、莊嚴的佛事文化,不但淨化傳統的殯葬風氣,也做到生死關懷和生命教育。

當年,此一理念提出時,即受到台北市政府的支持和協助,因此,每年固定在台北第二殯儀館舉辦四次的佛化聯奠。十年來,在聖嚴師父的理念下,我們看到在聯合奠祭中,家屬與親友以祝福代替悲傷、以佛號聲代替樂隊聲、以助念關懷小冊子代替毛巾、以火葬代替土葬,不但落實禮儀環保,也做到了生活和自然環保。

十年來負責執行佛化聯奠的助念團,在輔導師果東法師及團長鄭文烈帶領下,掌握「帶動助念關懷、推動禮儀環保、淨化殯葬文化」的理念,面對一位位往生者家屬,給予耐心的關懷,並從佛法知見分享對死亡的觀念和喪儀的內涵,帶給往生者家屬光明與希望,不致對死亡產生恐懼、悲傷和憂慮。

果東法師表示,法鼓山所推廣的佛化聯合奠祭內涵,有一完整的關懷項目,包括臨終時的助念、家屬的關懷、家屬說明會,以及流程演禮等,希望能安定家屬的身心,進而為生命帶來尊嚴、為死亡帶來的莊重,達到生死兩相安的目的。

就在一次次佛化聯合奠祭莊嚴殊勝的示範下,漸漸地,社會大眾開始瞭解佛化奠祭怎麼做,有人甚至生前就立下了要用佛化奠祭的遺囑。現在參加聯合奠祭的家庭,遍佈社會各階層,有民意代表、政府官員,也有一般市民。有些家屬表示,聯合奠祭最殊勝的地方,除了典禮莊嚴隆重,還有各個往生家屬間的相互祝福。

從十年前即參與籌畫到現在,十年來始終如一的助念團團長鄭文烈說,透過佛化聯合奠祭的參與,更能夠體驗到師父所說的,「這是一項自利利人的菩薩道」。現任副團長顏金貞分享自己的成長:「臨終關懷的觀念讓我在接引家屬時,更能站在家屬立場,為他們設想。」另一位副團長陳茂盛則表示,自己在每次聯合奠祭中,都體驗到無常的示現,也因此期望自己和蓮友們能將關懷工作做得更好;「佛法中的慈悲和智慧,讓我每每遇到有人往生的家庭,都能以一份同理心,用佛法幫助他們走過生死的傷痛。」另一位副團長薛麗英說。

法鼓山推動禮儀環保,在台北市已有初步的成果,未來,助念團希望如同推廣臨終關懷課程一樣,也能將法鼓山在台北推廣佛化奠祭的經驗,逐漸推廣到台灣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讓佛化奠祭的理念、做法,能為更多人所認同、接受;讓人生的最後一幕,能展現生命最終的尊嚴與莊嚴。






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前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