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建設法鼓山
175期 2004.07.01 法鼓雜誌查詢

法鼓山發源地---農禪寺成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今年二月十八日,台北市文化局專案小組古蹟委員會成員來到農禪寺,評估農禪寺列為歷史建築的可能性;四月一日,專案小組決議,通過登錄農禪寺為台北市歷史建築,寺內的二層樓農舍、入慈悲門,都將得到保存。<詳全文>..........

什麼是歷史建築

歷史建築在二○○○年二月九日修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中,其法定地位是:「歷史建築指未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巿街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
歷史建築的登錄,所參考的標準如下:
一、 創建年期久遠者。
二、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
三、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四、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五、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根據台北市文化局專案小組古蹟委員會的決議,農禪寺建物年代雖然並不久遠(一九七五年落成啟用),樣式也很簡樸,但對於民眾的心靈淨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人文意涵豐富;而聖嚴師父弘揚佛法、致力世界和平,深受聯合國肯定,法鼓山發源地也在此,其歷史地位更是頗具份量,因此,台北市文化局透過《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規定,組成專案小組循序進行相關鑑定,決定將農禪寺登錄為歷史建築。(陳玫娟)

認識法鼓山教育園區
回歸禪宗叢林精神---女眾部寮房


女寮主要是做為女眾法師、僧伽大學學僧及僧才養成班學員的宿舍,能夠容量二百多位出家僧眾住宿,寮房內設備簡單清爽、空間採光明亮、空氣流通良好,是一個適合安心修行的好地方。建築包括中庭、地下一層及地上五層,其空間規畫依用途可區分為兩大部分,一為女寮的主體──寮房,一為配合生活需求而安置的各式設施,譬如佛堂、圖書室、教室、齋堂、洗衣室、如意寮、保健室等。而為區隔生活的機能,則將靜態的寮房集中在較高樓層(三至五樓),其它便集中在地下室及地上一至二樓。
<詳全文>..........

◎佛堂

位於三樓的佛堂,是整個女寮的修行中心,每日的早晚二課及禪坐都在這裡進行。佛堂的屋頂挑高、四面環窗,一片明朗清淨,再加上鄰近溪流潺潺日夜不絕,四周鳥蟲蛙鳴不絕於耳,每天共修時猶如置身於人間淨土中,十分清淨殊勝。
◎迴廊與中庭

二樓的中庭是住眾法務之餘活動、運動的空間,而連接著二樓公共空間的迴廊,則佈置了桌椅,住眾可在這半戶外的空間閱讀、討論課業;也是經行、練習跑香的空間。中庭的綠化工作,則是由女寮住眾自行設計規畫,在寬廣的空間中,賦予盎然的生機。

●女眾部寮房樓層分布表

樓層
主要空間運用
四至五樓
寮房
三樓
佛堂、寮房
二樓
中庭、會客室、執事法師辦公室、會議室、日用品室、省行堂(醫療保健室)、如意寮(二間)、教室(一大二小)
一樓
洗衣室、縫紉室、齋堂、洗碗室、義工寮
地下一樓
停車場、曬衣場

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前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