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蘭陽好風情 參學愜意行 北三區蘭陽分院參學活動報導

蘭陽好風情 參學愜意行 北三區蘭陽分院參學活動報導

天氣放晴 正是出遊參學好日子
晴朗的初夏,5月26日(也是佛誕日)這天一早,北三區榮董會的菩薩們齊聚在安和分院樓下,由許吉欽副召集人帶領前往蘭陽分院參學。前幾天連續大雨,擔心戶外活動的不便,也規劃了雨天備案,今天放晴了,是出遊參學的好因緣。

早上08:00開車,坐定位後馬上接受陳媛秀師姐的關懷,送上熱騰騰的包子,真是貼心!車行順利,約09:30到達第一站梅花湖。梅花湖因湖形很像梅開五瓣,加上湖心有一小島如花蕊,因此獲先總統蔣經國先生命名。湖水三面環山,滿眼翠綠,讓人暑意全消,心情舒暢。我們在此停留一小時,或是快步經行繞湖一圈、或是隨意而行,都可欣賞無限靜謐美景及豐富的湖泊生態。

參訪蘭陽分院 菩薩熱情款待
暖身運動後,前往我們心靈的家—蘭陽分院。北六區召集人呂慧嬪師姐及義工菩薩們在烈日下等候我們,依序進入蘭陽分院2樓法堂,菩薩們已準備好茶點歡迎我們,清香微甜的檸檬茶生津止渴,真好喝!主持人陳菀渝師姐說明蘭陽分院造型很像一艘渡輪,帶領我們回到心靈的家,在寺院寧靜安定的氛圍下,保持內心安定,清楚當下的動作,好好體驗禪法,不要空手而回。

接下來欣賞影片「蘭陽分院介紹 蘭陽普照 慧日高昇」。法鼓山蘭陽分院,隱身在羅東運動公園旁的巷弄內,是一幢看起來不像寺院的寺院,低調樸實,謙和靜謐。步入寺內,有潺潺流水照壁,滌淨俗塵。是由蘭陽地區菩薩發願募款購置,用以接引地區菩薩共同來學法、護法、弘法。2016年7月23日舉行灑淨典禮,正式啟用,之後舉辦各式共修活動,並開辦各類課程,為蘭陽地區的菩薩們提供一個修學佛法的場所。

以安定的身心,依序到3樓大殿禮佛。大殿供奉釋迦牟尼佛,手結法界定印,端坐在須彌座上;方型須彌座上、下寬,中間窄有腰身,雕刻台灣特有種動植物。陳師姐也建議發心做清潔佛像的義工,可以近距離仔細欣賞須彌座上的雕刻。

常諦法師關懷 勉勵做供養人
再次回到2樓法堂,恭請監院常諦法師關懷開示。法師說,我們是對法的認同的因緣,才在這裡聚在一起的。蘭陽分院依四種環保理念開設自然農法班,也特別安排下午到自然農場參觀、學習的活動。

接著法師以「做供養人 To Be a Donor」為主軸為大眾開示,依普賢十大願--廣修供養說明,菩薩以勝妙莊嚴物具,普遍供養十方三世佛剎,無量無數諸佛,更以廣大最勝供養心,供養福田,敬田(三寶)、悲田(眾生)、恩田(父母師長),而無有盡。

三業供養,是以清淨的身口意供養,身供養--內財供養,正報身供養,禮拜、伎樂、合掌…等;口供養--稱揚讚歎功德、誦經;意供養--傳播佛法;物質供養—外財供養、十供養。法師期勉大眾以真誠心做供養,生生世世做供養人。感恩法師開示,願以清淨身口意、隨分隨力真誠心供養,種福田、種善根。

以歡喜、感恩的心品嚐菩薩們準備的香甜可口的飯菜,非常滿足。飯後漫步在禪修步道或在祈願觀音前虔誠供燈許願,還有菩薩們結緣的無毒青菜,真幸福。

參觀自然農場 菜園中品好茶
13:00全體集合在蘭陽分院前拍團體合照,離開時法師一一致贈每人一份伴手禮,是菩薩們親手烘焙的麵包。依依不捨的在副召集人陳師兄的陪同下,前往下一個行程「自然農場」。

不可思議的是,在菜園中的大樹下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有泡茶的茶具、杯子和十幾張椅子,多位自然農場的老師們在等著我們。等我們驚呼連連一陣後,老師才開始介紹自然農法的操作理念。

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救護農地的生物和解決食安問題,依「不除草、不耕作、不用藥、不施肥」四大原則,體悟人與大地共生共榮的實相,並學習運用自然農法保護大地的方法。實施自然農法,保護人類健康,維護農地生態,照顧這片土地,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解說中飄來陣陣的香氣,送上自製的熱茶,田園中的碟豆花、芳香萬壽菊、甜菊沖泡的茶香甜潤口。接下來老師陪同現場一一解說介紹各種菜類,在田園中走一圈。在毛豆區,老師問我們為什麼要多吃豆類﹖因蛋白質含量高,為什麼豆類蛋白質高﹖老師解惑--根瘤菌進入豆科的根部形成根瘤,固定氮素供應所需之氮源。豆科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固定氮素,獲得大量氮素營養,提高豆科的產量與品質。

下半場由班長親自解說自然農法堆肥目的,在於餵養土壤中的微生物,微生物是在地底分解有機質、幫助作物生長的英雄,「注意堆肥的碳氮比,營造適合微生物生存的環境,讓自然生態發揮作用!」

身心收穫滿滿 圓滿參學活動
謝謝自然農場老師們耐心解惑,15:00離開,前往羅東林場,自由活動一小時,在公園中散步或坐樹下聊天,喝咖啡。

16:00開車回程。上車後又收到北六區召集人呂慧嬪師姐和大家結緣的金橘醬,以及吉欽副召集人為大家準備的伴手禮「六合蔬食燒餅」,真是滿載而歸。回程至頭城時下大雨,我們是有福報的!相約9月24日禪悅樂活再見。17:30順利回到安和分院,平安快樂地圓滿今天的參訪活動。

(報導/林秀容‧攝影/北三區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