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22-01-24
不是的。這是在過去生中,你跟人結的善緣少,所以今生在與人共事時,就得不到助力,甚至障礙重重。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你今生更要加倍努力,來生才會有好的果實採收。若能如此想,你的人生就會開朗寬闊,擁有一片光明未來。
2022-01-17
問:很多人誤以為宗教人士都不食人間煙火,不懂得如何運用財物。請問法師,佛教裡有具體的方法教人怎麼樣使用金錢嗎?答:錢是要用的,即使沒有錢的時候也要用錢,不用等於沒有錢;用了錢以後,就自然會想辦法找錢。佛教常教人布施,如果是個很窮的人,叫他如何布施 呢?人若為了要布施,就會想辦法賺錢,即便是乞丐也可以把乞討來的錢拿去布施,這是光明正大得來的,以現代的用語來講就是「募化」得來的。
2022-01-10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滿懷理想壯志,期許自己的人生要有大格局、大視野,還要發大願,實踐人生的價值。但是到了中年、到了老年,卻發現自己一個願望也沒有達成。究竟人的一生該如何發願才能落實,而怎樣的願才是大願呢?年輕人因為不知道天高地厚,對自己的能力也不清楚,既想要做這樣、也想要做那樣,總認為自己的未來是無限的。因此以為別人能夠做的,自己也一定能夠做得到;別人不能做的,自己可以挑戰出一番大事業來。所以,志向非常遠大,對自我的期許也非常高。然而,對自己沒有深切了解而設想的未來,其實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就像是一場遙遠的夢。
2022-01-03
有「經中之王」之稱的《法華經》,是漢傳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經文主張:不論有無善根,善根是深是淺,將來必定成佛。《法華經》超越了社會階級、男女性別、眾生類別,也超越各式各樣的族群,甚至連造十惡五逆的人,最後皆能成佛。由於《法華經》不捨任何一個眾生,因而為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帶來了希望。在今天這樣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和時代中,《法華經》的包容性和消融性,正為我們所需要。
2022-01-03
父母在身體仍然健康之時,即應對一生積蓄做完善的規畫,本著對子女有助、對社會有益的原則來做適當的分配,以免身後害得子女們為爭遺產而對簿公堂,徒增人間悲劇。父母親的積蓄,父母自己當然擁有處置的權利,其首要原則是:不能在生前就把全部財產交給子女,否則會有兩大後遺症。第一是子女之間會計較,為何他得到多一點,我分到少一點,造成子女間的猜忌疏遠。
2021-12-29
嚴格地說,中國人是雜修的佛教。例如︰為了求現生的健康、長壽、消災、免難而持誦〈普門品〉、《藥師經》、〈大悲咒〉或念觀音菩薩及藥師佛聖號;若為求西方的未來利益,便誦《阿彌陀經》,並念阿彌陀佛聖號;若為消除病障、業障,則多半誦持〈觀音靈感真言〉、〈白衣大士神咒〉或者禮拜《水懺》、《梁皇懺》等;如果為了超度先亡、親友,則念《地藏經》、〈往生咒〉、放焰口、放蒙山等。類似的修行方式,既是顯教,也混有密教的形式與意味;既是修西方淨土,也修東方淨土。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為了不同的目的,就可能用不同的法門。
2021-12-06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比如《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也說︰「云何忍辱?謂由三種行相應知︰一不忿怒,二不報怨,三不懷惡。」另《大智度論》卷六亦云︰「眾生種種加惡,心不瞋恚;種種恭敬供養,心不歡喜。……是名生忍。」同書卷十五也有:「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瞋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瞋惱、淫欲法,是為法忍。」在《優婆塞戒經》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兩種︰第一是世間忍,就是能忍飢、渴、寒、熱、苦、樂;第二是出世間忍,即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忍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癡等,能忍難忍、難施、難作。
2021-11-29
若以《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為實相無相,故有相的淨土都屬於界內,不屬界外,那就是人間的淨土或天國淨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國報土。 所以,古來即有大德以為西方彌陀淨土,是屬於方便土,或者是凡聖同居土,不是佛的實報土。但是唐朝的善導大師,主張以阿彌陀佛的本誓願力所成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凡夫若無法從有相的修行,實證無相而進入實報土,也可因阿彌陀佛的願力帶業進入佛的實報土;只是若尚未證入實相而直生阿彌佛陀的實報土,他將無法親見彌陀的報身,只見化身,亦即在無相的報土,不妨有相的化身。
2021-11-22
答:律部經典《十誦律》卷十一記載,有二位比丘到祇園精舍掛單,起床後沒有收拾床鋪便逕自離開,不久引來大批的昆蟲,不但把鋪床的草吃光,還大肆啃咬僧房中的被子和枕頭。佛陀等所有比丘都外出應供時,親自到僧舍巡視打掃,慢慢地掀起每一床被褥,抖一抖房中的寢具,昆蟲便四散而去。佛陀在打掃驅蟲的過程中,舉止輕緩溫和,並沒有懷著害心與憎惡。 ⠀ 卷三十七也記載,祇園精舍的浴室因為太濕熱而生蟲,佛陀的處理方式是告訴弟子們:「應蕩除令淨。」還要放乾積水,並且在排水孔上遮一塊織布,防止蛇蠍蜈蚣再進入。佛陀示意,打掃是為了恢復環境的清潔,並不以傷害昆蟲為目的,在乾淨的環境中,蟲類也不容易滋生。
2021-11-16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佛的智慧和福德的深淺大小,那就是「無知即全知,無能即全能」。無知並不等於愚癡,無能並不等於無力。有和無是一體的兩面,有存於無,無涵容有;唯「無」能涵蓋全體,「有」則不論是多麼深廣、遠大,都是有限的,不能涵蓋一切。 佛陀是福智圓滿的人,既是圓滿,便不能以形相來形容,也不能以有無來判斷。從他本身說,他就是全體,以全體的法界為身,故稱為法身。法界遍一切處、一切時,法身藏於法界的任何一個時空,已無自我中心的存在,而是以一切眾生善根福德的感應,隨處、隨時,以各種不同的形相、方式現前,那就成為化身。既然是化身,就是局部的,受時空限制的,不能代表全體;既不是全知,也不是全能,只有具備善根福德因緣的眾生能夠接觸並感受到他的存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