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18-11-07
禪修與快速的現代生活-趕而不急,動中有靜 現代人的生活,樣樣都是快速的。乘的是快速度的飛機、船隻及車輛,用的是快速運作的工具及機械,吃的是速製速食的快餐,連結婚、離婚也都是閃電式的。 「快」究竟對不對呢?雖不能說有錯,但是一般人在趕工作的時候,很容易是緊張的,會失去自我主宰而變得隨境而轉,只知道跟著環境的人事物,快!快!快!並未思考為什麼要跟著大家那麼快。雖然工作的效率快,競爭力就會提高,但在快速之中,可能也會著急,一急之下,情緒容易失控而生氣,一生了氣,就很可能捅出漏子來了。 不過,人在一生之中,縱然活到一百歲,也僅三萬六千五百天,一天之中能工作的時間也是很有限的,想把工作做得既多且好,不快不趕也是不行的。如能計畫明確、步驟清楚的趕工作,就不會緊張;唯有毫無頭緒、急急忙忙的搶時間,才會造成緊張。因此我主張:應當忙中有序的趕工作,不可緊張兮兮的搶時間。 禪修者的生活態度是精進不懈、為法忘軀,願度無邊眾生,願斷無盡煩惱,願學無量法門,願成無上佛道,那得趕、忙、快的進行,但仍須經常保持輕鬆愉快。 我有兩位性格完全不同的弟子,一位
2018-11-07
禪法即是安心的方法 禪法,就是用來安心的觀念和方法。釋迦牟尼佛年輕時,因為看到人有生老病死之苦,不知如何解脫,所以出家修行,悟得安心之道;他說法四十九年,都是專為人類做安心的服務。他告訴我們,身體需要物質來幫助,需要醫藥來治療,但心要依靠佛法的救濟。 身體的健康固然重要,可是如果心理不健康,即使外表看起來健康,也仍是一個有病的人。通常自認為身體健康的人很多,因為他們不知道身體是否有病,如果沒有感覺不舒服,就認為是健康的;可是,自以為心理完全健康、完全沒有問題、很正常的,恐怕就沒幾個了。 如果想要身體的健康必須要有適度的運動,可是心理的健康正好相反,必須要有適當的安靜;身體最好每天都有運動時間,心靈則最好每天都有安靜的時候;通常,人們可能每天有運動的習慣,卻很少有讓心安靜一段時間的習慣。 禪的心理治療,即是為人安心的方法,其中包括兩項:一是放鬆身心;二是放下心中的牽掛。這需要練習,如果僅是知道而不去練習,是沒有用的。但是,這種放鬆和放下也只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因為一般人做不到一次放下就永遠放下,可能可以放下一、兩分鐘,但之後還是
2018-11-07
有的人在四十八則公案裡選一則適合自己的,便用那則公案一直參到底,從生參到死,就只是一則公案。參到了沒有呢?參到死為止,是參安心。「參」,有安心地參、明心地參、無心地參,這其中有很多的層次。所謂「安心地參」,即是當心裡很煩、不安的時候,就用這則公案來參。例如,參「念佛的是誰?」的人,在心裡不安時,就參「念佛的是誰?」。 如果是心裡思緒繁雜、煩惱、煩亂、煩躁,這個時候參話頭當然有用,但如果是因為身體有病,痛得非常難過,這時雖然明明知道話頭可以用,但是用不上力。為了痛而參,怎麼參,痛還是痛。有一位倓虛老法師,他害了一種癌症,非常地痛苦。他的徒弟跟他說:「師父您用『觀』!就像您平常教我們觀空、觀無、觀虛,現在您也要把痛觀成空、觀成無、觀成虛,這不是很好嗎?」倓虛老法師回答:「唉!當我沒有病的時候,我一觀就很靈,不過身上的病痛,卻讓我恨不得想拿刀把它給挖掉。現在你教我觀空,可是什麼都空,但是痛不空啊!」 如果身體只有一點不舒服,這個時候用觀、用話頭、念佛都有用;但若是到了非常痛、痛不欲生,恨不得拿刀把它挖掉的地步,這時要用觀或是參話頭,都不太
2018-11-07
要進入修行,只需做兩件事:放鬆身,放鬆心。首先,確定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完全放鬆、自在。其次,放鬆態度和心情;要確定你的心態、方法的調性和心情都是自在的,這種放鬆是成功修行的基礎。現在我要你們都試著放鬆身心,我會引導你們一起放鬆身體的各個部位。 *放鬆全身的每個部位 開始時要選擇一個舒服的坐姿。從你的頭開始。要確定頭部的每個部位都放鬆。放鬆你的臉,放鬆眼睛。放鬆了嗎?繼續往下放鬆臉頰,往下放鬆頸部、雙肩。放鬆了嗎?繼續往下放鬆雙臂,然後放鬆雙手,要確定它們都放鬆了。接著是胸部,然後是背部—背部應該挺直卻放鬆。要確定腹部的肌肉放鬆,這一點很重要。 一旦完成了這些練習,應該有三點接觸到蒲團和坐墊,也就是臀部和雙膝。全身從頭到腳放鬆時,只有這三點感受到重量,讓你就像在地板上扎根一樣。身體的其他部位也應該完全放鬆。 在結束這些練習之後,如果還覺得不夠放鬆,就自己再做一遍。從頭開始,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放鬆,一路向下直到腳部。在心裡想像往下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掃遍全身,放鬆每個部位,只要有需要,就一直做,以便放鬆。 *清楚覺知自己在打坐
2018-11-07
要進入修行,只需做兩件事:放鬆身,放鬆心。首先,確定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完全放鬆、自在。其次,放鬆態度和心情;要確定你的心態、方法的調性和心情都是自在的,這種放鬆是成功修行的基礎。現在我要你們都試著放鬆身心,我會引導你們一起放鬆身體的各個部位。
2018-11-07
現代人的生活通常很緊張,如何使用真正有效的方法來讓自己放鬆一下是非常重要的事。 *放鬆身心不是縱情娛樂 放鬆身心和縱情娛樂並不相同。 有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飆車、開車兜風、釣魚、登山、划船、打球等,做為放鬆自己的消遣娛樂。這些活動的確可以調整生活的節奏、轉換生活的環境,能使身心得到緩衝的機會,也可以達到在短時間內放鬆一下自己的目的。 不過,在娛樂的活動之後,往往也會感到很疲累。本來是工作上的疲累,為了解除工作疲累,跑去跳舞狂歡,喝酒買醉,到第二天則會得到空虛感的疲累。原本是由於工作上的疲累才跑去玩,盡情地玩累了再去工作。就這麼忙著工作又忙著玩,累來累去,循環不已的人,不知道活著是為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做一個人,這就叫作醉生夢死。 隨時都能把身心放鬆的方法是:先放鬆頭腦,然後放鬆肌肉及神經,最後才能使血管鬆弛,如此一來,通體舒暢、身心平衡。 通常我教一般人用「五分鐘靜坐法」來放鬆他們自己: 「先把身體各部位調整到感覺舒服的狀態,容許躺下的地方,平躺一會兒也不錯,舒服地倚坐在沙發上也很好,若不能躺,又無處坐,輕鬆地站
2018-11-07
有幫助,平常保持固定的禪修可以讓禪修者遇到任何界境(沮喪或喜樂),身心都保持着放鬆和安定。在身心放鬆和安定的狀態下,可以啟發慈悲和智慧去接受,面對和處理當下的問題。所謂鬆則轉,轉則放。但若平常不練習,出現情緒起伏時才想禪修,那麼幫助則有限;然而平常沒練習,一旦有情緒則被情緒困住,是不太容易提起心力用禪法的。因此,平常固定的禪修很重要。在禪修使用方法時,不斷地告訴自己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都是第一次,不與之前自己做比較;當對於不好的狀況,會感到沮喪或後悔,對於好的狀況,則起貪著或懷念,這都是將自己放在過去,而忘了現在正在用方法。唯有不斷提醒自己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不與之前比較,不判斷自己現在是進步或退步,踏實的活在當下,體驗當下,要現在用方法用得很安定、很清楚並勇於面對,接受,處理和放下。
2018-11-07
那就先練習活在當下,做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還有,覺察自己對哪些人、事、物貼上〝好的〞或〝壞的〞標籤,然後從簡單的開始練習。
2018-11-07
是的,不過,兩者的作用不同。密教的上師,是代表他力相助的權威,他是本尊的具體化現,沒有他的傳承,密法的修行,便不能成就。而上師的傳統,是印度晚期大乘佛教的特色,是受了印度教的影響而設的新事物。神教大多數會以神的代言人、天使、神的道成肉身等,來神化宗教領袖的地位。印度教各派,至今尚是如此。 禪宗的明師,作用有二:第一,是指導或啟發你修持禪法的善知識,如南嶽懷讓啟發馬祖道一,馬祖道一啟發大珠慧海。第二,是協助你更進步,勘驗你是否已開悟,印證你已經開了悟,此種例子俯拾皆是。可見禪門的明師,既是益友也是良師,他可能為你作證明,卻沒有什麼東西傳給你,這是釋迦世尊以來的老規矩,佛都在僧中,明師當然也在僧中,所以沒有必要在三皈依之上,另加上師的權位。然而,在禪法的流傳上,溯其源頭,必須師師相承才能有所創新。 (一九八三年二月二十四日禪坐會開示) ---《拈花微笑 》
2018-11-07
攝心,亦即收攝自己的心念,不使它忘失或散亂,也就是把心從過去境及未來境中收回來,只緣現前境之後,進一步將現前境的範圍縮小,對於現前環境裡所發生的種種狀況,雖然可能都看得到、聽得到,但是不要被它們所影響而生起情緒反應。 如果時時刻刻攝心、分分秒秒平靜,輕鬆自在地欣賞、享受生活,這就是禪的修行生活,也是非常踏實、充實的生活,不會有挑剔、怨恨、誤解、猜測、懷疑、不滿等等煩惱心出現,生活也因而有條理、有規律、有趣味。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p.28、《公案一oo》p.200 轉載自法鼓山傳燈院-禪部落格 https://chanfaq.tian.yam.com/posts/3255239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