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19-07-26
初學念佛,為了使發心堅定,最好設定一個數量做為目標;使用念珠或計數器便能幫助記數,清楚計算每日達成的念佛功課。
2019-07-19
全面禪修時,用功原理的闡述、用功方法的指導、用功心態的調正,都是非常重要的。 開示,就是講解說明的環節, 因此,禪修開示極為重要,是課程進行中,不可缺少的。 但開示中,都談到普遍性的、原則性的, 即使是具體方法的介紹,也是大眾共同使用的。而禪眾在聽開示時,各有不同程度的領納, 在運用時,也有不同的進度。 因此如果只是開示,就無法全面指導到各個禪修者。 所以禪修的另一種指導,就顯示出其必須的重要, 那就是個別指導的小參。 小參也具有禪修者向老師報告進度、狀態的作用, 當然更是禪修者個別或深入指導的方便。 禪眾向老師報告進度,讓老師明白其狀況,看是否有需要指示;或禪眾在方法應用上有問題,就需要指導及調整, 而禪眾已用功至一定的程度, 需要較深入方法的教導,使禪眾能進一步提昇。 當然,當禪修者有了一些體驗, 也可以在小參時呈報或明示, 讓老師確定是否正確,乃至印可為開悟的體驗。 小參當以個別為佳, 但課程若人數較眾,一般會採用小組式的進行, 而有特殊需要者,則個人小參。 個人小參可以是因私人問題較私隱, 或問題較特殊,或有深入的體驗, 需老師印證種種情
2019-06-26
這就是不進大學就想畢業,簡直像做夢一樣。不過,如果大家覺得禪修最辛苦的是盤腿,那麼就不一定要盤腿,這樣大家應該有興趣來試試看吧! 打坐不一定非要坐在蒲團上,只要用穩定的姿勢,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可以練習;不過,如果要打坐超過半小時以上,還是要坐在蒲團上,才能夠持久。 ---本文摘自《動靜皆自在》
2019-06-26
任何時候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吃飯的時候專心地吃,走路的時候用心地走,看書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看書,這就是修行。如果吃飯心不在焉,邊走路邊想心事,看書累了也不休息,越看越迷糊,而造成身體緊張或昏沈,這就不是修行了。 ---本文摘自《動靜皆自在》
2019-05-30
有些人認為禪與禪修是同樣的東西,禪就是禪修,而禪修就是禪。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禪是透過不同層次的禪修經驗所達到的境界,卻又超越了這些層次。如果一個人只是修行禪坐,而沒有超越禪修的階段,那他最多只能達到統一心和不動心,這被稱為禪定。 當一個進入禪定的人,回到動態的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會回復到一般人心的狀態。一個人如果要維持禪定的狀態,必須不斷地修行,最好是離開日常俗事到深山裡去。然而,有了禪定經驗後,即使是回到世間,這個人也會因為有了這樣的經驗而有所改變。他或她會變得更穩定,也比未有禪定經驗的人更了解這個世界。 禪不等於禪修 真正禪的體驗是超越禪定的。當一個人的心達到非常集中而統一的狀態,禪的方法會促使你繼續下去,直到那個統一心也被超越了─也就是被粉碎了或被消融了─那時你將體驗到無心。這時,心不會回到它原本散亂的狀態,因為它不在那裡了。不過,過一段時間之後,殘留的執著可能使心回復到平常的迷惑狀態。 我描述修行的層次,是從散亂心到統一心,這是禪修的階段。但這最後的層次─禪,是連統一心也消失了。以禪的說法,連統一心也是一種執著,對大我的執著,這是相對於我們平時的小我。在禪修的狀態,自我是
2019-05-27
在《長阿含經》中,佛陀將入涅槃前,阿難與眾弟子陪同佛陀來到拘戶那伽娑羅雙樹間,阿難為佛陀設好牀座後,佛陀即舖好九衣,右脇臥躺下。 當時,居住於娑羅雙樹的眾樹神,為搶時效,在佛陀入滅前表達他們對佛陀的尊敬與不捨,於是,讓娑羅雙樹一夜開花,並且如花雨般紛紛落下,以此供養佛陀。
2019-05-20
不容易!因為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訓練。如果你已有深厚的禪修基礎,散步也就可以不離高深的禪境了。
2019-05-20
煩惱原來是虛妄的,心中無執著,煩惱便消失。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觀念不是那麼正確,方法不是那麼有用;也可能煩惱事實上已減少了,但自己卻不知道,或對自己的進步不滿足。 我借用一個譬喻,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如果覺得一片漆黑,可能離天亮已經不遠了。 ---本文摘自《動靜皆自在》
2019-05-20
所謂「明心見性」,就是以智慧的心,來明白煩惱的心。煩惱和智慧是相對的,智慧即菩提,有了智慧,煩惱自然消失,便能見到空性;也就是除去眾生之無明習性,便見清淨的佛性。 有些人有煩惱時,並不知道那是煩惱。就像是一個喝醉酒的人,已經醉醺醺不省人事,尚不知自己已經喝醉,還覺得頭腦很清楚,一直要等到酒醒時,才知道自己曾經喝醉過。我記得在我小時候尚未出家時,偷喝家中自釀的酒,甜甜的酒,越喝越好喝,喝著、喝著,結果醉倒在酒缸邊,到了酒醒時,才知道酒醉的滋味真不好受,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喝酒了。 煩惱心很重的人,不但不會知道自己有煩惱,而且也不承認自己有煩惱。例如:有位年輕人,正在單戀著一個女孩,並且愛她愛得神魂顛倒,當我說他煩惱很重時,他還不承認,認為那只是愛而不是煩惱。請問,這種愛跟煩惱又有什麼區別呢? 曾經有位母親當她的兒子過世時,非常痛苦,我勸她要想開,人死不能復生,不要再為死去的兒子煩惱時,她說:「師父,我只是沒辦法接受兒子已經去世的事實,其實我一點都沒有煩惱!」 以上這兩個例子就是說明,很多人已經在痛苦之中,還不認為那種痛苦就是煩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