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佛教在歐亞之傳譯

惠敏法師(中)受邀至輔大演講,由聶安達神父(左)擔任主持人,右為計畫主持人劉雅芬老師。(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惠敏法師(中)受邀至輔大演講,由聶安達神父(左)擔任主持人,右為計畫主持人劉雅芬老師。(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輔仁大學文學院主辦之「歐亞連結——歐亞文化交流」(Eurasian Connection-Eurasian Cultural Exchange)大師講座,十月十四日下午邀請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主講「歐亞文化交流:佛教在歐亞大陸的傳譯」,由輔大使命副校長聶達安神父擔任主持人。講座有一百二十人選修,為安全防疫,以半數分流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

法師從公元前四千五百年至五百年之間,古代印歐民族宗教文化之婆羅門教、佛教的起源與開展談起,首先以大衛.安東尼(Anthony, D. W.)的著作《馬、車輪和語言:歐亞草原的騎馬者如何形塑古代文明與現代世界》,介紹處於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草原騎馬者文明」,將馴化的馬匹結合車輪等機械技術,發明了由馬匹拉動的有輪車與馬戰車,將「草原海洋」從原先的無人地帶轉變為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四處移居、建立聚落,最終在歐亞大陸形成繁榮的貿易和文化交流網絡,從而開創充滿活力的變革時代。

法師接著介紹佛教綿延數百年不斷流傳的佛陀本生故事——「捨身飼虎」傳譯亞洲各地的意義。故事講述佛陀前生曾是薩埵太子,與兄長出遊,見到餓虎,發起慈悲心,以自己肉體餵食餓母虎與七隻虎子之事蹟,出現於《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金光明經.捨身品》等諸多佛典以及壁畫中。

其中,以莫高窟第二五四窟南壁前部西側之北魏時期的壁畫最精彩生動,充分表達出〈捨身品〉中捨身的精神:「當使此身修廣大業,於生死海作大舟航,棄捨輪迴,令得出離……以定慧力圓滿熏修,百福莊嚴成一切智,諸佛所讚微妙法身,既證得已,施諸眾生無量法樂。」

惠敏法師以此本生故事勉勵同學培養具利他精神的敘事力,將專業知能實踐於社會,達到知識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文:轉載自法鼓雜誌第383期 20211102
◎圖: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202111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