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佛教如何由論議而保有辯證的開放性與多元性?
現代與後世俗世代中,佛教思想如何面對西方人文科學及方法論的衝擊?
從對論到方法,從傳統到現代, 挖掘新議題與新發現,整合佛教研究社群,開創佛教研究的未來。
▎時間:2023/9/8(五)~2023/12/22(五) (共8場)
▎地點:法鼓文理學院GC103階梯教室
▎議程與相關資訊詳見:北海潮音.2023年秋季「對論與方法」系列講會:https://user56645.pse.is/5c5wv9
▎如有任何問題請來信:buddhist_tides@dila.edu.tw
第1場 09/08(五)14:00-16:00 氣息、靈魂與正念(prāṇa, jīva and sati)-初期佛教與奧義書和耆那教之思想交駁
主講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黃柏棋教授/主持人: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莊國彬教授
第2場 10/06(五)14:00-16:00 說一切有部與瑜伽派的時間觀
主講人: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莊國彬教授/主持人:政治大學哲學系 胡志強助理教授
第3場 10/13(五)14:00-16:00 世親在《破我論》基於無我的記憶因果論的論證
主講人:艾恪博士 (Kaspars Eihmanis)/主持人: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蔡伯郎副教授
第4場 10/25(三)15:00-17:00 因果業報:佛的對話與善巧方便
主講人:關則富教授/主持人:鄧偉仁副教授
第5場 11/10(五)14:00-16:00 異熟與轉變:有部、經部與瑜伽行派的對論
主講人: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蔡伯郎副教授/主持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李幸玲教授
第6場 11/17(五)14:00-16:00 龍樹與正理派
主講人:李勝海副教授/主持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所長 何建興研究員
第7場 12/01(五)14:00-16:00 清辨論證方式之檢視:以《般若燈論‧觀緣品》與《掌珍論》為線索
主講人: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林恕安助理教授/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歐慧峰副教授(Matthew Bryan Orsborn)
第8場 12/22(五)14:00-16:00 空性論證方法之爭:以月稱和清辨為中心
主講人: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釋見弘副教授/主持人: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林恕安助理教授
▎主辦單位: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合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
▎本活動屬「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特設講座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