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面對生死畢業考 講談安寧故事學放下

在安寧病房面對生死畢業考,我們如何自在告別?法鼓山安和分院於21日下午2點,邀請《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作者張寶方、該書採訪撰文張靜慧,以及素有「臺灣安寧之父」美譽的賴允亮醫師,在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主持下,與近4百位民眾暢談臨終課題的生命智慧。

「聖嚴法師曾說,菩薩因為受苦受難過,才知道怎麼救苦救難。」果賢法師鼓勵每個人都可以當一個守護者,自己先平安,才能帶給別人平安,這整個人間才有實質的安寧。法師透過提問,讓與談者針對民眾關注的安寧療護、臨終準備、宗教信仰、安樂死、失智等問題,分享陪伴關懷、自在告別與圓滿善終的原則與方法。


投入安寧療護服務30多年的張寶方分享,病人是她最好的老師,有一位罹患子宮頸癌的母親,子女堅持生機飲食、不打嗎啡止痛。病患則想著吃滷肉飯,經常痛到想撞牆、在地上翻滾,只因不忍拒絕子女的愛,直到進入安寧病房,義工滿足病患最後的心願,才感覺到舒適與幸福,令她反思「以愛為名,到底是我們的目標,還是以病患的需要為需要」?

還有即將臨終的高齡長者,面對家屬不斷對財產追問,讓張寶方目睹「生理監視器」的血壓波動起伏,她也藉此提醒大眾,生前財產要及早與家人達成共識,以免逝者無法安心,最後並分享:「我們從生命的開始,對人要疼惜,當我們有疼惜的心,我們就會全力以赴跟盡心盡力」。

「天使早就來過了,只是你知道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賴醫師將病人稱呼為菩薩、天使,在人間留下珍貴訊息與痕跡。他強調要有「共苦」的同理心,安寧要做的是「癒合」,第一線醫療人員是末期病人的守望者,當曉得自己救不了他,但是病患正在痛苦流血時,除了醫療處置外,還願不願意花5分鐘坐在床沿,用心關懷與陪伴。

賴醫師認為要圓滿善終就要滿足靈性需求,例如病人問「為什麼耶穌沒有保佑我?」,背後隱藏的是「他需要的是耶穌的愛」;在飲食溝通上時,可以透過醫療助力去引導子女,理解對病患孝順的方法,照顧其靈性需求。安寧療護越早開始越好,並認清假如疾病不會好,要如何選擇醫療處置,讓家屬、病患都能在心靈上感到平安。

張靜慧從採訪中得知,義工從事安寧服務,要面對各種棘手處境,如躁動打人的病患、難聞刺鼻的氣味、沒有閉眼的往生者等等,不光只有熱忱,還要學習用善巧方便的智慧化解。她指出,生命將至時,很多前塵往事會變成臨終障礙,唯有透過懺悔跟自己和解,學習道謝、道愛、道歉、道別,才能自在善終。

今天是法鼓山安和分院第三場「生死關懷講談會」,最後一場(5/28)將禮請果賢法師以「生死相隨:如何看生死」為題,分享宗教師的慰疾與臨終關懷經驗,鼓勵民眾把握機會上網報名,或洽詢(02)2778-5007分機156。

◎文:林雅櫻 20230521
◎圖:李東陽 20230521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