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教育基金會、法鼓文理學院及中華佛研所於8月31日至9月3日,透過線上會議及寺院參訪,聯合舉辦首屆「漢傳佛教四百年學術研習營」;並於31日上午9點開幕式中,為2019至2021年榮獲聖基會「聖嚴漢傳佛教傑出博士論文獎」的3位學者,頒發獎勵。
3位獲獎論文博士分別為,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簡凱廷、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郭珮君、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黃庭碩;營隊特別邀請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聖基會董事長蔡清彥、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果鏡法師出席頒獎,以彰顯殊榮。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表示,當年他赴日留學時,日本佛教界多認為漢傳佛教發展至唐宋後,即因缺乏人才而無研究價值;但是 聖嚴法師在他的《學思歷程》中提到,明末清初時,華嚴、禪宗、淨土、天台等等各宗派祖師大德輩出,有豐富的思想和研究空間。此次研習主題即聚焦於此,且有來自荷蘭、日本、法國、大陸的學者,共來承先啟後、培養後進,相信精彩可期。
聖基會董事長蔡清彥則分享 聖嚴法師留學的目的,是因為看見學位和學問,雖然和個人生死問題無關,但對佛法的合理和展望是非常重要的,倘無國際性的知識學養,佛教將難以立足於時代的潮流,甚至沒有創辦、培養高等教育人才的能力與機會。以此提醒與會者,研究學問是為服務人類,為人類謀求更幸福的生活;也希望研習能幫助更多人認識漢傳佛教的價值。
此次研習營共有150多位相關科系碩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研究員、助理教授報名參與,晚間還有小組討論。師資包括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研究員王靜靈、政大宗教所教授李玉珍、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汲喆、臺大戲劇學系副教授林智莉、中國社科院宗教所教授紀華傳、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陳繼東、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等等。首屆傑出博士論文獎得主簡凱廷也應邀講授。
聖基會說明,弘揚漢傳佛教的相關研究一直是創辦人 聖嚴法師念茲在茲的心願,聖嚴法師也曾對明代佛教進行過深刻研究,迄今嘉惠學子良多。長久以來,近世東亞漢傳佛教在學界始終缺乏深度的探討,因此本次研習營嘗試從多元的視域切入,希望透過多元的型態,與青年學子一起探究漢傳佛教的獨特景致。活動預計於3日前往天南寺、齋明寺進行禪修體驗後圓滿。
◎圖、文:張曜鐘 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