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參訪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為推動台灣綠建築制度而觀摩園區 肯定法鼓山對環保的用心

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辦,委託台北縣政府及台灣省建築師公會辦理的『推動綠建築及建立綠建築審查及抽查制度』研討會,5月20、26、27日三天,分三梯次參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26日上午,參與研討會的建築專家及其眷屬約近一百人,在台北縣政府工務局局長柳宏典及台灣省建築師公會主任翁清源的率領下,參觀了法鼓山園區大殿及藥師古佛步道等區域,並實地觀看園區的雨水回收系統等節能設施。負責接待參訪團的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師表示,非常欣慰專家們來此觀摩參訪的肯定,並再次重申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對興建園區的理念,以簡單、樸實的建築精神,落實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的環保理念。

26日建築師公會參訪團一行人,首站先到園區簡介館聽取簡報說明。台北縣政府工務局局長柳宏典首先致詞表示感謝,並推崇法鼓山是環保理念的先驅,『人家還沒說就自己先做』是局長對法鼓山園區的肯定,柳宏典局長並希望參訪眾人可以仔細觀察法鼓山對環保實踐的功夫,體驗法鼓山的落實環保理念。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主任翁清源也表示,環境資源的破壞,是人類對自然環境少了崇敬之心,今天能夠親身訪問法鼓山,看見法鼓山表現對自然尊重的理念,實際展現對環境保護的作為,相信對大家都是一種收穫。

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師在致歡迎詞時謙虛地表示,談到建築,自己是個外行。不過,果品法師重申了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對園區興建時的理念,以簡單、樸實的精神,創造一個與原生生態共生共榮的環境。寧願延長工程時間,也不願貿然破壞既有的環境與生態。因為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是一個倡導教育的所在,不僅教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教育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地方。

1996年台灣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綠建築的概念悄悄在台灣展開。標榜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綠建築』設計,在台灣,甚至是國際社會已蔚為風潮,是人類對環境保護的一項作為。綠建築共有九大指標評估系統,包括基地綠化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水資源指標;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生物多樣性指標與室內環境指標等,並經綠建築標章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始可發給標章,評定為綠建築。

法鼓山建設工程處長李孟崇表示,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規劃興建,在綠建築理念與評審標準推廣之前,已開始落實各項指標。例如在生物多樣性指標裡,園區有多層次、多樣物種的動植物,而且超過九成以上都是原生的動植物;日常節能指標上,園區有能源管理系統,一旦能源使用達到總需求量的80%,監控軟體隨即啟動,限制或輪流供應部分地區的能源;基地綠化指標,園區採軟性圍牆,以植物做為圍籬,提高綠蔽率及綠化量,並配合原生植物的生長改變建物位置,如『七如來』的七棵雀榕,為避免遷種影響其生長,特地將圖書館的建築位置後移,形成一個遊憩休閒的雀榕平台;室內環境指標,園區建築內的空間多發揮巧思,利用收納隱藏等技巧,創造出一個空間擁有多種功能及用途的環境,此外,設計上以極簡風格來減少建材的使用,並以迴廊及推窗設計,增加室內通風及溫度的舒適感,減少空調的使用。另外減碳方面,園區以接駁車減少民眾開車朝山的汽車用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並全區使用環保餐具,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及環境的破壞。雖然在嚴格的綠建築評選指標上,法鼓山園區尚不能算是一棟綠建築,但是法鼓山園區對環境的維護及尊重,依然值得重視。

午齋過後,台灣省建築師公會等一行參訪人員步行參觀園區,由法鼓山建設工程處處長李孟崇及陳洽由總工程師陪同,參訪莊嚴的大殿及生意盎然的藥師古佛步道,體驗建築物與自然融合的和諧之美,並實地參觀女寮的雨水回收設施及太陽能抽水設施,見證法鼓山對節約能源及水資源運用維護的努力與用心。

圖文:文宣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