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劍橋佛學社啟問喜樂之源 禮請法師線上弘講

法鼓山溫哥華道場監院常悟法師應英國劍橋大學佛學社之邀,於當地時間11/18 晚間8點 ,透過網路視訊舉行分享交流。講題是「發現和感受喜悅」 ( Finding and Feeling Joy),共有包括法鼓山倫敦共修處7位成員等近50人與會。

以妙語拉近與會者的距離,法師開場即先補充主持人 Christoph對主講者經歷的介紹,強調自己還有一個身分是「學生」,而永遠不斷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喜悅。接著法師並引導與會者打坐,透過身體的覺受,從局部到全身放鬆。短短15分鐘結束後,法師詢問大家是否感受到平靜,和一絲喜悅 (Joy)。

常悟法師從「喜悅」的定義談起,說明一般人所謂的「快樂」(Happiness),是依賴外在的感官刺激,如好聽的音樂或好吃的食物。但這些是很短暫的,一旦消失了,就感到失落,快樂的感受無法持久。因此,探討更深一層快樂,稱為喜悅或真正的快樂 (True Happiness)。喜悅是來自於和諧的關係,自己的身與心、自己與他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緊密的連結(connectedness)。

法師並說明,我們已經習慣於身、心不協調的狀態,長久以來的生存機制,讓我們會編織故事來說服自己、將行為合理化、甚至矇騙了自己。我們的「心」太忙碌,身體在執行某個動作,心卻塞滿了其他不相關的念頭。只有當心和身在一起,活在當下,清楚知道身體的覺受、動作,才是擁有平靜和喜悅的開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功夫。

而在現代社會的演變中,具有獨立性、競爭力的贏家勝者往往是被讚揚的。所以,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視他人為對立的一方,追求獨立自主、展現自我的同時,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密切關係。法師強調,如果沒有其他的人,我們是無法存活在世間的。當我們認知到這個事實,不再只是關注自己,看到別人的需要和感受與自己相同,就有了更大的力量願意分享、關懷,也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喜悅。

演講結束前,社員們也紛紛就打坐、工作和生活所面對的問題提出來請求建議。最後,常悟法師再次應主持人和社員們的請求,帶領禪修體驗,學習慈心觀 (Metta Contemplation),圓滿當天充滿喜悅的聚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