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翻轉「食」力惜食樂 法鼓山社大培福有講

「平常都在上班,有空就趕快採購把冰箱存滿」,「1個40元,3個100元,新鮮俗賣」,「大顆高麗菜買二送一」,這些話語在生活中時常聽到,家中有多少存貨你知道嗎?據環保署估計,臺灣平均每人一年的廚餘量高達96公斤,該如何減少浪費,將剩食轉為盛食,法鼓山社會大學在4/25(日)上午9點半於新莊校區舉行「沒有剩食的培福生活」 專題講座,邀請張翡珊老師來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惜食」觀念,擁有「培福有福」的人生。

講座有近50位民眾參加,張翡珊先分享她現在已在法鼓山社大任教12年,看到社會上有很多食物浪費,其實「剩食」≠「廚餘」,剩食指的是剩餘食物,是可供食用食品,但由於種種原因,並未被銷售或消費,最後不再適合人類食用。而剩食的產生,從農地就開始,太大、太小或形狀不同的格外品,這些依然營養美味,甚至因為沒有受到農藥影響而更安全健康的食品,一開始就被丟棄,再來運輸、市場、餐廳陸續產生壓到或摔到等被丟棄的食物,最後在家中還出現買太多、放到過期、吃不完倒掉……。

張翡珊提到,現在有很多單位都在做惜食,也簡單介紹有農地協助加工農產品,而不直接報廢,更重要的是要從家中做起,先「慎食」才能減少「剩食」,同時列表家中可能存貨,帶領現場大家一起為剩食開菜單,將麵粉和玉米粉加水揉團煎成餅皮,塗上鹹甜醬料;或者果醬變果凍……,用智慧讓剩食變成盛食,同時老師也提醒大家,不需買新的食材去處理剩食,重要的是要清點家中存貨,採買時注意四要,特別是想要的可以不要,惜食減少浪費就是培福。

最後老師介紹社會大學香積義工班的活動,如協助烹調義工餐,天南寺見菜做菜,鼓勵大家培福之外更要來種福,最後在熱烈討論提問聲中結束這場充滿歡樂的講座。
來自基隆的陳如意同學分享,以前就有吃過老師的料理,特地來上這門課有很大收穫,回家要清點存貨。丁玉珍同學母子一同來聽講座,分享以後會定時清冰箱,量力採購不多買。有上香積義工班的王秀韻同學也分享,來聽了之後更了解剩食,會從自身做起,培福再種福。

如果想了解更多社大資訊,各校區優質講座或活動相關資訊,可上法鼓山社會大學官網或FB查詢,網站:www.ddcep.org.tw,也可電洽法鼓山社會大學服務中心02-
2408-2593分機9洽詢及報名,社會大學歡迎所有人一同來學習與成長。

◎文:謝宛真 20210426
◎圖:法鼓山社會大學提供 20210426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