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學佛Q&A:常聽佛教徒稱讚人「很有善根!」善根從哪裡來?要怎麼種呢?

善根的梵文kuśala-mūla,意思是破惡、生善的根本,因此又譯為善本、德本。善根是眾生本有的,若自己不親自加以培養,善根就不會增長、顯現;《法華經》便說「不種善根」,指不修學佛法的人,也就生不起本有的善根了。

舉凡受三皈、五戒、八關戒齋、菩薩戒等,都是種善根。在佛陀的時代,佛制比丘要沿門托缽化善緣,原來的目的不在飲食,而在讓大眾有機會種植信學佛法的善根,因此即使不是佛教徒,只要對三寶生起一念的敬意或信心,禮佛、念佛、布施、供養……等等,就都是種善根的行為。

佛教也指出幾項人的行為類型,用來說明善根的多寡:修學佛法是「有善根」;精進於佛法修行叫做「多善根」;修行時而懈怠是「少善根」;不學佛法叫做「缺善根」;不學佛而又多造惡業、不善業,則是「增不善根」。

個人的善根也有深淺,就好像學生讀書,有程度的不同。用功的學生,自然培養出深厚紮實的善根,根深而大,生長力便會增強;如果荒廢不用功,善根也就停滯無法成長,根小而弱,遇到風雨烈陽,就容易受環境影響,還可能因而起退心。因此,種善根得靠自己努力,善根愈種愈深厚,學佛修行不懈怠,就有助於修行時減少障礙,也更有著力點。

進一步來說,善根是成佛的直接因,成佛必須具備五種善根,是一種修行次第,即「信、精進、念、定、慧」,善根發起之後,修行的工夫才算著力,而能繼續精進修行。這五種善根都是修觀和修定所扎穩的根基,每一種善根的根基都有力量,是解脫道和菩薩道的基礎,所以稱為「根」。這些善根的增長,全賴自己用功努力。

◎本文摘自《人生》367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