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永遠的觀音信仰-靈驗應證觀音的慈悲

觀音菩薩在大乘佛教中受到普遍的信仰,而觀音信仰在佛經記載的諸佛菩薩中,是流傳最廣且時間最長久的一位大乘菩薩。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行的「第五屆國際佛學會議」,3月5日第二天的議程,主要探討的就是「觀音修行法門」、「觀音思想的開展」以及「觀音信仰與文化」三大主題。在來自美國、澳洲、日本、中國等各國學者精闢的論述中,對於佛教的觀音信仰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觀音信仰之所以歷久不衰,歸納其根本原因,在於觀世音菩薩的本質特性,慈悲力的象徵深深吸引眾生,因持念觀音聖號,在千鈞一髮的險境中脫身,觀音所有的靈驗感應,從其神奇妙境自然流露;來自澳洲的Edward F.Crangle博士在其論文發表中提出:觀音菩薩因其對人類的慈愛,故一直以來為佛教所尊崇,被認為是最具悲心的菩薩;療癒疾病的力量,乃其諸多特質之一,並簡要探討佛教禪修的一些概念和相關的療癒方法,希望藉此釐清,對觀音菩薩祈福或禪修祈願,背後所隱藏的內在動力。

其次,針對觀音信仰的起源,中國大陸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李利安所長認為,觀音信仰淵源於久遠以來的南印度海上寶馬救「黑風海難」和「羅剎鬼難」的信仰,經過長期的演變與發展,最後大約成型於西元前後時期,最早的經典詮釋則當是《普門品》,由此海上救難信仰進一步發展,才出現了觀音的淨土往生法門和般若智慧法門。

在論及觀音信仰的發展歷史與地域,大陸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所楊富學所長,在其針對回鶻之觀音信仰研究所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在敦煌、吐魯番出土的回鶻文文獻中,有不少內容與觀音信仰有關,包含佛教經典、佛教詩歌及藝術品等。從譯經、藝術品和誦詩來看,回鶻中流行的觀音,既有顯宗的,也有密宗的,既有漢傳佛教的影響,也有藏傳佛教的影響,同時又不乏自己的民族特色,體現出回鶻文化的多樣性;會場在楊教授的論文發表之後引起熱烈的討論,楊教授笑稱,沒想到鮮少人知的回鶻文化竟能引起大家這麼濃厚的興趣,有受寵若驚的感覺。

胡健財教授則從自利利他的觀點探討「觀音法門」的現代意義。指出人人學習觀音法門,人人都是觀音菩薩,付出就是收穫,在現代生活中,學習觀音菩薩的精神,以智慧、慈悲、信心、願力,成就菩提佛果,參與社會建設,造就人間淨土。

中華國際佛學會議在第二天的討論中,各國學者提出的論點深獲與會者的支持,會場洋溢在一股研究觀音菩薩的熱情當中結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