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下午2點半,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應邀至臺灣師範大學,以「人工智慧VS人生智慧」為講題,向在場60多位機電工程研究所師生,分享人工智慧如能結合人文理念,方能達成科技發展平衡;並以「青年與老年的我」與「秒針動靜狀態」,生動詮釋佛法生住異滅、念念生滅的道理,打破慣性思惟,為生命的智慧帶來省思與啟發。
「人工智慧本身是中性的,我們以『善』來運用,能為人類增加福祉與好處;以『惡』來運用,則對人類帶來危機與威脅。」方丈和尚引用林軒田博士在《科學人》的發表內容,指出當代的人工智慧,其實就是人需智慧,它成為解決人類需求的新利器,好用的就是智慧;另一方面又從科技取代職業、規範AI助理、複製羊、京都議定書等議題,提出科技對人類生活與環境所造成的衝擊。
「科技要為人類服務。」方丈和尚並向師生介紹CBETA中華電子佛典集成的運用,指出人工智慧要結合人文理念,應用現代科技來促進人文的發展與研究,才可以達到一個平衡。方丈和尚以電影《哈利波特》、動畫《代先生奇幻旅程》為例,提醒真正的人生智慧要超越科學,很多的創作、創造都是挑戰人的極限而產生,其中也包含宗教,人們盼從信仰中追求生死意義。
提昇對於「生死與生滅」、「如何感受生命(我)的存在」、從「80歲的時候,曾經有過20歲」到「20歲的我,不等同80歲的我」等等的人生覺察。方丈和尚帶領師生探討存在與心念的關係,並指出自我的存在,不離時間與空間;自我的存在感,來自剎那、連續的念頭;自我的認知,就像照鏡子般不斷更新。而「念念生滅」的原因,是我們後一念心,永遠抓住前一念不放,因而產生了「自我」。
方丈和尚最後鼓勵同學,積極發展自己的潛力,學習提起與放下,不要跟過去的自己比較,時時刻刻讓心活在當下,同時要將自己專業結合人文理念為人類服務,不只讓我們這一代生活過得好,也要讓下一代的生活過得更好。
李則旻同學分享,方丈和尚帶領大家探討時鐘秒針的狀態,因為我們後面的念頭執著於前面的狀態,念頭的流動,讓秒針動了起來,但如果從每個當下去看,其實每個當下都是靜的,可以啟發自己重新觀察生活各種面相。擔任行政人員的龔靖雅也特地前來聆聽,她說這場演講十分精彩,領悟到因為我們後念抓著前念,念念牽流,便執著一個真正的我,人生才會有很多煩惱,讓她深感獲益良多。
◎文、圖、影音:林雅櫻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