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預約自在的告別 晚美人生的生命關懷

高齡化帶來諸多生命挑戰,如何才能做到身心安詳的善終?2019年法鼓山安和分院再度舉辦2場《佛法與醫學講座》,啟動全方位的生命關懷,首場1/5邀請專業醫師分享居家醫療陪伴病患及家屬的溫暖善行,也了解自主醫療的規定,明白善終是一種責任,要準備、要發願、要討論、要演練,才能免於受苦。

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表示,法鼓山的長者關懷是順勢而為,應時而生,希望結合眾人的力量,期許大家都能活到老、學到老、健康到老、臥病更少,身心健康的面對老病死。

「居家醫療以人為本,介入生活、守護生命,不是看病,而是照顧病人及家屬,是關懷與陪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醫師首先分享居家醫療,談及醫療團隊啟動「藍鵲計畫」走入社區,體悟到病人用生命教導醫療團隊,非世俗的金錢物質可以衡量。

黃醫師以一位15年病患因行動不便未曾出過家門,後因居家醫療與鄰居有了交流,變得開心歡喜。因此,醫療社區化其實結合了自助、互助、共助、公助四個面向,透過生命態度的交流,讓病人、家屬以及醫療體系互相尊重,在照護過程中降低負能量,共同創造社會和諧。

講座也邀請前花旗銀行董事長管國霖以「父母養我小、我養父母老 」為題,分享自己早早退休,照護父親從亞健康轉變成臥床的過程。他表示多年的照護功課讓自己跟父母關係重新洗練,面對同樣肩負照護責任的母親,只能用柔軟方式溝通,跟職場大相逕庭;而人生也因此轉變,他發願要改變制度,讓社福、產業必須平行,並提議將廢校資源釋出,規劃成長照中心及日照中心,其悲憫之心與智慧令人讚歎。

臺灣臨終前的無效醫療,長期靠呼吸器維生人數是美國的5.8倍,超過5成是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而實施的無效醫療。陳秀丹醫師直言,不顧一切代價延長末期病人生命是恐怖的仁慈,造成「病人苦、家屬痛、醫療人員無奈、國家財政慘」四輸局面。

陳醫師表示,人生無常,死亡是必然,自己的人生大事要事先交代,有尊嚴自然死才是王道。《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病人自主權利法》就是讓人民保有自然死權益的法律,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思想行動力的衡量,傳記式的生命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而不是生物式的生命。

「越早接受死亡的病人,善終機會比較大,家屬比較心安。」陳醫師以照護經驗指出,我們應該尊重上天給人舒適的退場機制,例如老到不能吃,相對脫水、腦內嗎啡增加,反而讓身心比較安定。所以病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才能做出最圓滿無遺憾的道別,故家屬應引導病人將對死亡的害怕擔憂,轉化為對另一個世界的期待。

最後由法鼓文化副都監果賢法師,透過佛法對宇宙觀、生命觀以及死亡觀,說明一切命運都是自己的業緣決定,這一期生命的業緣已了,但若業緣未了,就走不了,能不能善終都在於自已平日修持,想要善終就要先善生,生活中就必須時時運用佛法,起心動念都要思考是否能幫助自己善終,把握每個當下結善緣,就是在做改編生命劇本的事。

果賢法師期許大眾,學佛要把握當下,除了以戒律行善止惡,還要進一步過宗教生活、覺悟生活,培養智慧,少點執著,最後要過解脫生活,隨時隨地練習「捨」,滋養法身慧命,生活就會越來越快樂,充滿法喜。

緊接著1/12(六)將邀請醫師與法師以失智症為主題,從醫學與佛法角度分享生命的關懷,歡迎大眾踴躍上安和分院網站報名https://anhe.ddm.org.tw/。

◎文:陳麗珠 20190106
◎圖:安和分院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