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影音】 搭一座安心之橋 荖濃防災暨社區教育中心

八八風災10週年專題之二(教育篇)

「那個年輕的媽媽,還來參加過讀書會,分享嫁來沒有鄰居的地方,整天以淚洗面。後來,漸漸認識社區夥伴後,心就慢慢打開了。還在孩子的畢業典禮上扮演動物。沒有想到,八八風災,就把他們全家淹沒了,那麼可愛的孩子、用心的媽媽,就這樣走了……」。

回想起10年前,在寶來竹林邊坡怵目驚心的那一幕,荖濃國小前校長林敏婷至今依然難忍淚水。

風災過後,除了重新把房子蓋回來、把斷橋搭起來,還能夠做些甚麼呢?
選擇從都市來偏鄉教書,在六龜一待就是23年的林敏婷,因為都在寶來、荖濃、新發當老師,還參加過法鼓山教師禪修,在八八風災時,被推薦成為法師和義工勘災慰訪時的嚮導。

林敏婷校長說,風災那時候新發橋已被沖毀,法師們搭乘泛舟業者的汽艇,來回深入荖濃和寶來,慰訪及運送物資,精神真的是很勇敢。

法師和義工們在暫厝屍塊的升旗台旁,誦經迴向,這對於當時無助、震驚的民眾和救災人員而言,是很重要的慰藉。林敏婷說,鄉親們對於法鼓山開始有了認識及信任,後來,在荖濃托兒所與復興電台的舊址,就希望法鼓山能協助規劃運用。

於是,法鼓山慈基會領著建築、社工等各方專才前往訪察,傾聽在地民眾及瞭解地方長遠所需,決定幫助居民興建「荖濃防災暨社區教育中心」,成為鄉民和鄉民、鄉民和社會連結的一座「心橋」。

慈基會秘書長果器法師說,當時的災害引導大眾省思,我們能從此學到甚麼?確實發現 聖嚴法師所提出的「心靈、生活、禮儀、自然」等四種環保,其實就是防災、減災的教育,可以降低發生危難救災的機率。

果器法師指出,現在地球環境改變,極端氣候非常迅速,要和大自然災害共存,已經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意識和知識。法鼓山慈基會一直在推動全員防、救災的觀念,朝向不僅是救災,還要往前做好防災、減災的工作。以往大多憑藉「公助、互助」來防治災害,現在則更鼓勵民眾自己主動認識防、救災,提升「自助」的能力。

自從2010年8月8日,「荖濃防災暨社區教育中心」正式揭牌啟用後,明亮寬敞的環境,自然而然就成為在地鄉親最喜愛的聚會場所。

從啟用當天到現在,每周都來紀錄2次居民血壓的黃阿桃說,20年前她退休後就來到荖濃社區,自從有了這個中心,政府、團體都會請老師來教知識,這裡大多是獨居的鄉民,有了交朋友的地方,大家真歡喜。

里長江雅惠說,莫拉克風災過後,青年和小孩人數不斷流失。幸好有這處防災教育中心,可以讓四處蹓躂的孩子、在家獨居的長者,來參加讀經班、課後照顧班,還能提供社區開會、辦義工培訓。感謝社會大眾很有心,像老人家上課用的書包,也有人願意護持贊助。

在災後返鄉的江里長還提到,她和法鼓山與林校長,都是因為風災才由陌生到熟悉。從相片中她才知道,當初校長與法鼓山的法師們,默默跑到很偏遠的地區,去為居民修繕房屋、個案慰訪,許多長者感動地掉淚。無論是第一時間,還是後續設立安心站提供長期協助,法鼓山對於當地人心的安撫,真的讓人很有感。

現在,為了孩子的教育,這處社區中心也和學校緊密結合。林敏婷校長說,偏鄉的學校也是社區的文化中心,孩子深受原生家庭生活習慣所影響,只有學校、社區、家庭所有人共同學習成長,才能落實並發展出在地的特色。例如在產茶地區的新發國小學生,對於製茶的方式、品茶的禮儀,通通都要學習,再帶回到家庭,用社區的力量,營造當地的人文氣息。

「安心、安身、安家、安業」,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與高屏地區的義工們,以 聖嚴法師提出的「四安」為重建方向,與莫拉克受災地區的民眾,步步踏實,攜手走過風雨後的10年。

當您有空時,不妨專程到此走訪一趟,跨越新建的新發大橋,感受當地10年來的蛻變與善緣,以及居民們生生不息的力量。


◎文:張曜鐘20190806
◎圖:法鼓山慈善基金會20190806

(法鼓山八八風災10年關懷大事紀要,取自〈法鼓雜誌〉356期)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