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相約法鼓論佛學 33位青年學者提漢傳佛教新視野

為學界俊材搭建佛學交流平台,由中華佛研所與聖嚴教育基金會、法鼓文理學院合辦的「2017年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於9/8、9/9在法鼓山校區展開,共有來自海內外學術機構、大學校院,上百位教授和青年學者、旁聽民眾約期同聚,為獎掖學界人才、重現佛學光采,相互觀摩切磋。難得遠方有朋相會,往來答問極為熱烈。

論壇開始前,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以「大悲願力,啟發智力;群策群力,同心協力;一起努力,展現潛力;堅定毅力,圓滿順力」,代表僧團感恩各界護持,延續 聖嚴法師培養佛教人才的心願;期許學者們能夠「以忍辱培養福澤,用精勤增長善根」,成就道業、學業並進,並且將研究和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舉辦願力相應。

論壇總召集人、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果鏡法師表示,今年發表論文的青年學者共有33位,期望藉由2天9場次的請益、切磋,達到資源互補、成果共享等目的。果鏡法師也轉述創辦人 聖嚴法師對「佛教學者」的期許,與大眾共同勉勵在歷史文化的研究外,還必須對人類人格心向的淨化與提昇有所貢獻,作為投入研究的目標。

鼓勵釋放「博雅」內性,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建請青年學者們,因應「驟變時代」,可以從腦科學對於習慣的研究,打破記憶的各種錯誤直覺,養成終身學習的「博學多聞」(閱讀、記錄、研究、發表、實行);以及經由「番茄工作法」的時間管理,養成身心健康的「雅健生活」(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用以打破慣性思維,重新設定自己的心智導航系統。

展現「漢傳佛教研究新文獻、新視野、新方法」的研討盛會,象徵佛學的世代相傳;研究子題可以跨越時空限制,由青年學者自行組隊,邀請擔任主持、講評的學者。來自東京的王芳說,由於論壇自行邀請組隊的特殊方式,讓她終於能見到、找到在日本少有的專題研究同伴,更加深她對於拓展近代東亞佛教研究的新希望。

此外,多元化組合尤能體現法鼓山此項論壇的特色。來自新加坡二度參與的徐郁縈說,這次新成員分別來自東京大學、耶魯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她們並邀請香港大學、南京大學教授評論指導;有趣的是,同組成員曾經是三年前參訪法鼓山時,在旁聽她發表論文後,「踢館」發問的民眾,如今卻都成為志同道合的好友。

中華佛研所表示,三年一度的「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秉持初衷,期為有志研究佛學的青年後進,建立交流合作平台,並提供論文發表、移地研究、補助出版等機會。已通過第一屆兩階段評選的論文,均將於今年陸續出版;本屆第一階段論壇發表圓滿後,則會評選贊助對象,就該項子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預計明年9月於法鼓山發表第二階段的研究新成果。


◎文:張曜鐘 20170908
◎圖:王育發、張曜鐘 20170908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