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雜誌第92期第1版


 

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探討人間淨土的可能

【林勝慧/台北報導】



出家生活體驗營首次舉辦

【林勝慧/台北報導】



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探討人間淨土的可能

中美日重要學者均出席 內容著重實踐性

包括信仰、戒律、社會、婦女、管理、環保、文學


【林勝慧/台北報導】

  由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於七月十九日起,一連三天在國家圖書館隆重舉行,共有來自國際的四十六位佛教學者發表論文,吸引了海內外一百六十多位宗教、哲學等學者與會熱烈的討論。李總統登輝先生也特別蒞臨致詞,佛教界悟明長老、淨心長老、明光法師等,以及內政部長葉金鳳、教育部次長楊朝祥、台北縣長尤清等,均參與了這場佛教與學術的盛事。

  李登輝總統再開幕典禮致詞時,除了強調宗教對安定人心的作用外,更肯定法鼓山聖嚴師父近年來所推動「建設人間淨土」的努力和成果。而具有哲學博士背景的台北縣長尤清,也蒞臨參與研討會,會中他特別發言指出,論文的內容和大會研討的焦點,充滿了對社會的關懷,讓他非常的感動,也得到相當多的啟發。

  在這場以「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為題的國際佛學會議上,不但邀請了國際知名的佛教學者,從信仰、戒律、社會、婦女、管理、環保等研究角度來討論淨土思想;更邀請了許多國際上備受推崇的學術界前輩,包括被尊為日本國寶級學者牧田諦亮、平川彰,馬來西亞佛教之父達摩難陀,以及專研華嚴思想的詹密羅、天台思想的史蒂文生等,一起探討各種思想的淨土觀,以及如何落實在現代社會的方向。

  擔任大會總召集人的聖嚴師父,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學術的研究應當與現實人間的需要結合,讓每個人都可以再生活中實踐「人間淨土」的思想,這是本次學術會議的主要功能和目標。而在這一場結合學術與宗教的學術盛會上,更吸引了全國各大媒體的報導。經過三天的討論後,學者們除了肯定會議的成果之外,更讚嘆主辦單位的用心與周全;牧田諦亮不但讚嘆佛教在台灣的發展情形,更敬佩聖嚴師父對建設人間淨土的實踐與落實。

  會後,主辦單位在法鼓山舉辦了惜別晚會,特別為這群來自十一個國家的學者,安排了一場中國傳統民俗活動,讓與會者在嚴肅的學術研討之外,欣賞了法鼓山的風光,並一起參與了茶藝、捏麵人、臉譜等民俗表演,許多人由於第一次參與,並可親自動手做,感到十分的有趣,現場一片歡樂的氣氛。

  而當學者們得知此地為籌辦中的法鼓人文社會學院所在地,不但讚嘆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更敬佩聖嚴師父重視教育的弘願,紛紛祝福興學早日完成。最後,與會學者在聖嚴師父的送行下,依依不捨的離開法鼓山,並希望下次能再法鼓山上舉辦第四屆的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出家生活體驗營首次舉辦

七天中聖嚴師父親自帶領並講戒 氣氛感人

【林勝慧/台北報導】

  為了讓在家居士實踐佛教律儀,體驗出家清淨梵行、簡樸生活,法鼓山首次舉辦了「出家生活體驗營」,共有來自全省各地,以及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三百七十多位男眾,從七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七日,分兩梯次,在法鼓山上,體驗出家生活,其中有許多法鼓山的悅眾和專職菩薩,都參與了這次殊勝的因緣。

  七天中,聖嚴師父則一再強調,希望大重要以戒律規範達到清淨的生活,並希望將七天所體驗的少欲知足、利人利己,勤修戒、定、慧的精神,帶回生活、工作中。

  這群發心來體驗出家生活的學員們,報到後,隨即落髮、換上僧服、僧鞋,從外在的服裝,開始莊嚴起出家的心態與儀態,威儀具足的度過了七天暮鼓晨鐘、早晚課誦、出坡勞動、聽經、聽戒,以及禪坐、念佛、朝山等共修的修行生活。

  雖然是短短幾天的出家體驗,但經過聖嚴師父的講經、說戒,循循善誘的慈悲開示,以及引禮法師、引贊法師一再的提醒,每位戒子們無不以真正的出家人應有的威儀來自我要求,因此不論是剃度典禮、正授典禮,都極為莊嚴,尤其在最後一天的朝山中,一百多位戒子蜿蜒在法鼓山的路上,晨曦中更見其壯觀與莊嚴。

  最後一天,在聖嚴師父的主持下,每位戒子均感動但依依不捨地完成捨戒典禮。活動結束後,學員們仍不捨離去地徘徊在大殿前,彼此分享心中的體驗。有人深刻的感受到出家的難得與可貴,今後對僧寶將會更加的恭敬;而目前在台大擔任研究助理的李汪華,則是摸摸己剃光的頭髮說:「真希望煩惱如頭髮已斷了!」也有人在脫下僧服的那一刻,發願很快能再穿上,過真正的出家生活。

  本次體驗營,因為報名人數眾多,特別由原有訂的一梯次,增加為兩梯次。而原本規定年齡不得超過六十歲,但仍有十多位超過年紀者,在身體狀況允許下,獲得了參加的機會。來自台中的程濤,雖年高八十二歲,但他自稱:「我雖然是老沙彌的年紀,但可有小沙彌的精神。」看他禮佛、朝山、出坡一切隨眾,令其他人讚嘆不已。

  幾天下來,學員們最為感激的是聖嚴師父、常住法師的慈悲成就,因此都發願將所體驗的生活,帶回生活中,未來並會常回法鼓山回饋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