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護法弘法 報恩傳唱法鼓

在聖嚴師父圓寂15週年之際,
護法總會三個會團:法緣會、合唱團、法青會,也邁入了三十而立。
當年在鐵皮屋內隨師學佛,至今老、中、青跨世代鼓手齊心,共擊法鼓,
「報師恩音樂會」凝聚了四眾弟子的心,更傳揚了學佛護法報師恩的共願。

​◎楊仁惠


▲「報師恩音樂會」凝聚了四眾弟子的心,更傳揚了學佛護法報師恩的共願。(李東陽 攝)

​當大雨嘩啦啦打在農禪寺鐵皮屋屋頂的橋段演出時,引起了報師恩音樂會現場極大的共鳴……

「在聖嚴師父圓寂十五週年之際,正是時候透過和師父、和自己對話,省思佛法和生命相遇的軌跡。」參與這次音樂會策畫的導演蔡旻霓表示,音樂會的場地選在農禪寺,而農禪寺正是許多人學佛的啟蒙地,憶念師恩的同時,想到自己曾在農禪寺受到許多護法信眾的包容與照顧,成長到今天,感恩心油然而生。

於是蔡旻霓運用「老農禪.新水月」的時空背景,以及「空中花,水中月」的意象,以資深法青的分享為起點,串聯資深悅眾護法故事,最後由法青團隊接力圓滿,傳達不同年齡層的護法信眾,以生命影響生命,一代又一代傳承的感動。

籌備音樂會的過程中,以音聲傳遞佛法、供養三寶的概念逐漸成形,法緣會的合唱組、合唱團和法青團隊也陸續加入,一次次的排練讓不同世代的護法信眾,相互學習、凝聚彼此。

「排練時,資深悅眾和我們聊了很多和師父相處的故事,這些點點滴滴,和看書、觀看影片的感受完全不同!」不曾見過聖嚴師父、參與本次演出的法緣會、法青會成員不約而同地提到,資深悅眾奉獻的行誼,感動他們發下宏願:「是承擔的時候了!」

曾是法鼓山觀音殿兒童營小學員的鄧常儲,如今懷抱著孩子來參加音樂會,她有感而發:「菩提種子一定要種下,只要種下,就會有發芽的一天。」祈願學佛護法的傳承,能長長久久。

「一場疫情讓人迫切地感受到,無常不知何時而至,報三寶恩必須及時。」法緣會副會長陳貞圭分享,這幾年整體社會環境的轉變,讓人深切感受到佛法的重要,籌畫過程中僧俗四眾齊心成就、分享佛法的願力不可思議,期許自己將這份力量延續下去。

「為了回報三寶之恩,就必須發願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為了報答弟子們的追隨之恩,就必須盡心盡力地勉勵自己做好一個師父;為了報答信眾菩薩們的護法之恩,就必須盡其一生,奉獻身命,來推廣法鼓山的理念。」聖嚴師父於一九九九年的全球會員代表大會中,曾如此勉勵大眾。報師恩最好的做法,盡在師父的期勉裡。

30而立 法緣會

廣結法緣 同心同願護法鼓

◎楊仁惠


▲法緣會期盼社會大眾傳揚心靈環保,延續師父的教澤,讓人間處處有幸福。(李東陽 攝)

佛法相緣,常樂我淨,以佛「法」的因「緣」而結合的法緣會,成立三十年來,以佛法互相關懷,持續護持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關懷偏鄉學子的數位學習,及法鼓山多項社會關懷計畫。期許未來將繼續實踐聖嚴師父的教法,跟隨僧團腳步,廣泛接引新人,運用女性社會影響力,帶動社會善的循環。

報師恩音樂會中,法緣會以會團整體的力量,護持音樂會各方面的需求,包括合唱演出與貴賓接待。「只要是護持三寶、護持法鼓山,大家都很願意去做。」法緣會副會長陳貞圭表示,會員展現自我要求的紀律,練唱不遲到請假,互相幫忙背譜;接待也重新接受禮儀培訓,服裝與威儀都細膩地要求。

「這場音樂會讓法緣會凝聚了起來。」參與合唱的紀雅菁分享,法緣會原本就有定期的共修,但透過籌備與練唱,大家的互動、互助增加,彼此不但更加熟悉,也感受到傳承的力量。而且這場音樂會也是一場學習之旅,會員之間、會團之間彼此觀摩,尤其法青同學們的創意與活力,讓她學習如何關懷會團的長者、護持會務。

「所有小小的好,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紀雅菁引用〈好願在人間〉的歌詞說,只要勇於嘗試,分享佛法並不難,她也發願:與不同領域的人分享法鼓山的理念,讓佛法的好,使更多人受益。

30而立 法青會

承先啟後 代代青年報師恩

◎林珮雯


▲不同世代的法青傳承學佛的感動、護法的願心,希望更多人感受法鼓山的好。(許朝益 攝)

二○○六年成立的法青會,由法鼓山大專青年學佛會、法鼓山學佛營合併而來,接引青年認識正信佛法。三月十日下午的報師恩音樂會,凝聚六十幾位不同世代法青承先啟後的願心,與人基會心聚團成員共同以歌詠的方式憶念師父教澤。

「師父就是實踐佛法的象徵,能在法鼓山學佛是我的福報。」曾經經歷法鼓山學佛營時期的林靖皓擔綱「走過農禪歲月」的演出,他說:「蔡旻霓導演創造法青經驗交流的對話空間,大家一起成就這場音樂會的願力很強大。」

法青會「心潮悅音」樂團在疫情後首次參與大型活動,團長張家豪表示:「聽到師父的行誼,希望傳承這份感動,讓更多人感受法鼓山的好。」指導老師葉宗鑫則說:「師父以傳遞佛法的毅力建設法鼓山,我們享受前人努力的果實,更要持續弘揚佛法。」

「是我們承擔的時候了。」舞蹈老師方駿圍在協助編創法青會〈雙手合十〉與人基會心聚團〈生命脈動〉的過程中練習消融自我,體認「佛法是實踐的藝術」。

當年在颱風天淹水的農禪寺,與聖嚴師父一起搬經書的法青,已走過青澀年少,承擔弘法、護法的工作;師父捨報後,仍有無數青年學子走進法鼓山,以佛法編寫生命篇章,懷抱感恩之心,在學佛道路上堅定前行。

30而立 合唱團

練唱鍊心 弘傳法音不停歇

◎楊仁惠


▲合唱團在寒風中彩排練唱,展現以法音接引大眾的願心,不曾停歇。(李佳純 攝)

經常受邀在各種活動中演唱佛曲的合唱團,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成立至今三十年,即使練唱的場地、團員、指導老師時有變動,堅持每週練唱共修,以佛曲熏習法義、弘傳法音接引大眾的願心,始終不曾停歇。

資深悅眾秦如芳曾任義工團團長,執事交棒後,在合唱團開啟學佛的另一扇窗:「早期培福奉獻很多,卻不愛研讀法義,現在則深入經藏,理解佛法的義理,才能記住歌詞。」

「當年簽署〈心靈環保全民宣言〉時,我們都在會場服務,卻不曾深入體會。」資深悅眾戴麗雪為了護持報師恩音樂會,睽違十年再加入合唱團,「不知不覺二十年過去,這次練唱的過程,讓我重溫教法,反思學佛近三十年,做到多少師父的叮嚀?」戴麗雪在佛曲中生起慚愧心,願更加精進與提昇自己。

熱愛合唱而加入的楊金華,深刻體會法鼓山的佛曲,就是師父教法的精華。「每次練唱,就感覺師父在提醒我:是不是盡心盡力第一?有沒有不爭你我多少?」音樂會全新的編曲及法青團隊活潑的演出,讓楊金華感受法鼓山道風的親切與包容,秦如芳也深有同感,好聽的旋律與朗朗上口的歌詞,很容易接引年輕人,讓佛法有新一代的傳承。

「經過這場音樂會,我發願更精進學佛,也要承擔起護法的責任。」楊金華說,雖沒見過師父,但奉獻自己的專長,以音聲禮敬三寶,就是最好的報師恩。

員林│彰化分會新址 灑淨動土

護法總會同日雙喜 四眾齊心籌建 祈願傳揚師父理念


▲都監常遠法師、張昌邦總會長、陳治明副總會長、卓伯源會長與多位貴賓,一同為員林分會新址啟建動土。(趙炳義 攝)

【陳玫娟/彰化報導】匯聚多年同心共願的努力,彰化地區的信眾將有兩處永久學佛護法的新家!三月十七日,護法總會員林分會、彰化分會分別於上午及下午,在新會址舉辦灑淨動土典禮,兩地共五百多位信眾抱著無比感動、歡喜的心,與僧團都監常遠法師、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總會長張昌邦、副總會長陳治明、顧問蔡錫奇、中區法行會會長卓伯源、營建團隊,以及由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率同的寶雲寺常住法師、中部悅眾們,一同迎接動土啟建的時刻。

灑淨儀式由常遠法師主法,四眾齊誦〈大悲咒〉為新建工程祈福。常遠法師代表僧團,向護持的十方大眾表達感恩;總會長張昌邦也代表信眾,感恩僧團的護念和支持,近年持續充實地區的硬體設施。「蓋分會的目的,不在於建築。」張總會長表示,建設分會最重要的是讓地區有固定、清淨的學佛場所,有奉獻、種福田的地方,幫助大眾修福修慧、精進成長。

「十幾年都不生,一天就生雙生!」大力護持兩地分會籌建的卓伯源,難掩心中的感動和喜悅。提到過去任彰化縣長時,同是「果」字輩的母親問他:「法鼓山在彰化怎麼沒有道場?」當時,他和陳治明、張基郁(中區法行會總幹事)便一起發願,要在彰化建設道場。

從覓地、購地到籌建,兩地分會都歷經種種因緣的考驗,信眾以當年聖嚴師父建設法鼓山的信心和願心,同心持〈大悲咒〉祈求觀音菩薩。「師父曾說,如果這世界需要法鼓山,法鼓山就可順利落成。今天再次驗證師父的話,彰化需要法鼓山,所以員林、彰化兩個道場就可以建成。」卓伯源充滿信心地說。

彰化分會的新址位於崙平南路上,員林分會則位於條和二街與三條街口。常遠法師期勉兩地信眾,未來分會落成啟用後,多接引左鄰右舍、社區居民來學佛,「透過我們的禪修、各種課程和活動,來利益當地的民眾。」

(更多報導請見《護法》季刊第38期)


▲彰化分會新址灑淨儀式,主法常遠法師率同四眾,齊心為新工程順利圓滿祈福。(廖順得 攝)

【報師恩音樂會─聖嚴師父圓寂15週年特別報導】
學佛護法弘法 報恩傳唱法鼓

【30而立 法緣會】
廣結法緣 同心同願護法鼓

【30而立 法青會】
承先啟後 代代青年報師恩

【30而立 合唱團】
練唱鍊心 弘傳法音不停歇

員林│彰化分會新址 灑淨動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