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年 福慧滿人間

走過疫情,今年的龍年新春,充滿了團圓的歡喜,
民眾闔家至法鼓山園區、海內外各道場走春,與三寶團圓,
祈願以感恩、知足的心,開展美好的新年!

◎文/編輯室‧圖/李東陽、各分寺院道場 提供


▲東初禪寺.寫春聯迎龍年

歡喜迎龍年,人間有幸福!二月十日大年初一起,祈福、走春的民眾絡繹不絕至海內外各分支道場,隨著滿滿的人潮,處處洋溢著幸福。初一至初三,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至法鼓山園區、農禪寺、安和分院、天南寺、齋明寺,為民眾開示祝福,而各地新春法會主法法師們的開示,同為民眾帶來一整年的幸福能量。

「華人喜歡在新春參加法會,就是希望接福,迎接幸福。」初一上午,副住持果元法師於洛杉磯道場為祈福法會主法開示。「怎麼樣才會有幸福?」法師以今年主題「人間有幸福」,分享心情放鬆,心安就有平安;珍惜當下,時時都有幸福,「最重要的是將幸福感分享給親友,讓大家一同心安平安,有幸福。」

今年為聖嚴師父圓寂十五週年,齋明寺新春法會上,主法常應法師分享師父的三願:「一願,求佛菩薩,成就我利人的願心;二願,求弟子們,發恆常心利人利己;三願,求眾生們,精進學佛解脫煩惱。」勉勵大眾一起學習師父的精神,以願導行,讓幸福好願相續不斷。

除了法師們分享幸福法寶,各式各樣好看、好喝、好吃、好玩的活動,不僅帶給民眾闔家幸福的活力,其中茶禪、八式動禪、鈔經等禪的體驗,更帶來「心」的幸福感。在法鼓山上,「巡茶.尋茶」由法師引導大眾以手中一杯茶的因緣,找回與自己的連結。許多初次接觸茶禪的民眾,分享茶人注水後,蜷縮的茶葉舒展開來,如同生命獲得滋潤,開展新生的柔軟和韻味,從靜心品茶中,體會真正的放鬆。

臺南分院「賞心茶禪」透過靜坐、聆聽頌缽與古琴聲,引導民眾觀茶、聞茶、品茶,最後品嘗白開水的甘甜,體驗「喝的是茶,品的是人生」。舊金山道場「幸福茶棧」則帶領東、西方民眾先專心喝茶,進而體會不分辨、不比較茶,只享受一期一會的每個當下。

各地新春的幸福氛圍,對海外遊子來說,感受尤深。在紐約求學的Mia Chu說,這是自己在異國的第一個春節,在東初禪寺與東、西方眾一同誦經、用齋、出坡,讓她重回兒時過年的溫馨。Freda Liang感受到「正能量」,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透過學佛修行,學習消融煩惱的方法,增長智慧,讓生活更加美好。


▲農禪寺.小菩薩出發送祝福


▲法鼓山園區.巡茶品茶禪體驗


▲天南寺.新春八式動禪


▲安和分院.靜心鈔經


▲寶雲寺.法鼓山僧大特展


▲紫雲寺.「金龍納福」拍照打卡


▲溫哥華道場.茶禪話新年


▲舊金山道場.描繪佛菩薩


▲齋明別苑.手作小青龍


▲馬來西亞道場.闔家點燈祈福

洛杉磯道場 法子對談

果廣法師與吉伯論空

引導大眾了解因緣和合即是空 「見空性」是為了見本來面目


▲果廣法師(右)與吉伯(左)對談「空」義。(洛杉磯道場 提供)

【許常一/洛杉磯報導】二月十七日,洛杉磯道場迎來了聖嚴師父東西方的兩位法子――副住持果廣法師以及吉伯(Gilbert Gutierrez),以「論空」為主題展開對談,現場和線上共有近一百六十位聽眾參與。

證悟空性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高目標,但「空」(emptiness)是什麼?如何契入?對談內容首先追溯早期佛教的「空」,再到般若經典以及大乘三系的空義,最後談及如來藏的空與不空思想對禪宗的影響,兩位講者透過對話,彼此詰問,激盪出不少智慧的火花,不僅帶領與會者反思,也澄清了大眾普遍對大乘與禪宗的諸多誤解。

果廣法師首先溯源「空性」在佛教經論中的意涵與演變,同時透過次第止觀與漢傳禪法的同異處,將禪宗的思想和教法與根本佛教銜接起來。吉伯則從「萬法唯心造」的角度點出「緣起即是佛心」,在萬法生起前,空性本來就存在,在萬法生起後,空性依舊未曾消失,以此提醒大眾不要將現象與本體一分為二。吉伯也譬喻,眾生不識本心,如同掉了手機,並不代表手機已不存在或消失了,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在哪裡。

接著,從修行層面來談,果廣法師鼓勵大眾:修行就是從「不覺」到「覺」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當遇到粗重煩惱,可以用師父教導的「四它」去面對、接受、處理及放下,同時要不斷地回到法上,練方法、用方法,直到見性。一旦能夠「見空性」,才是真正知道煩惱,是修行的開始,也是成佛之道的起點。

吉伯則提醒,想要減少煩惱,應該多練習「回到當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若能在每一個當下都與佛心、與慈悲心相應,對「本自具足」佛性抱持強大的信心,便能穩健地走在修行道上。

最後,兩位講者皆提到,空性是不可思不可議的境界,他們說了這麼多,是為了讓大眾了解所有因緣和合的現象即是空,也了解到所謂「見空性」,正是為了見到人人本具的本來面目。

舊金山道場弘法講座

果器法師分享出家成長歷程


▲果器法師分享自己出家至今歷經四個階段的成長。(舊金山道場 提供)

【蘇果慧/舊金山報導】二月十一日大年初二,寺院管理副都監果器法師首度到舊金山弘法,五十多位信眾在道場聆聽法師述說「在時光與故事之間流轉」,分享出家以來,行菩薩道的心路歷程。

「在僧團裡有很多可以學習,好好把握因緣,進來試試看吧!」法師回憶一九九九年,受到聖嚴師父鼓勵,入住農禪寺成為行者,一年後剃度出家。法師表示,自己出家至今歷經四個階段,這是「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的階段,熟悉出家生活,去除在家人的習氣。

二○○一至二○○六年,正值法鼓山建設時期,法師上山擔任工務所輔導法師,是「從做中學、從學中做」的階段。法師說,看到師父愛護自然、重視水資源及原生植物,體悟佛法所說「依報」(環境)和「正報」(自己身心)同等重要。

法師當時也是師父侍者,提到幫師父洗衣物時,沒留意綁褲腰的帶子縮進褶縫,師父沒責備他,總是自行從褶縫裡挑出褲帶,令他感到慚愧,也領受師父寬厚的身教。

二○○六至二○二○年,是「入眾學習、護法慈善」階段。法師擔任護法總會輔導法師、關懷院監院,以及領執最久的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當年一上任即遇上緬甸風災、汶川大地震,隔年又碰上莫拉克風災,協助災後關懷及人心重建。

法師說,由於曾同時承擔五個執事,被眾人戲稱「五院院長」,「這就是師父說的『無牛駛馬』,找不到合適的人,我就先去做。」後來法師跌倒骨折,師父抱病關懷他:「是不是交給果器的工作太多,要不要調整一下?」令法師十分感動。

二○二○年起,法師謙稱邁向「感恩慚愧、隨緣奉獻」的階段。有信眾提問:「我們當義工時難免會想:這件事怎麼又是我來做?法師以何種心態,同時做五份執事?」法師說,因為看到師父的辛苦,能做的就盡量做,「有福報的人如果沒有服務奉獻,是對不起這個福報。」並以師父教導「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與眾人共勉。

喜迎龍年 福慧滿人間

【洛杉磯道場 法子對談】
果廣法師與吉伯論空

【舊金山道場弘法講座】
果器法師分享出家成長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