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生死四書」出版

生死Follow Me 智慧Follow You

生死是人人必須面對的功課,法鼓文化將聖嚴師父開示生死智慧的相關著作,
重新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層次分類整編,
引領讀者為老、病、死的人生歷程做好準備,提昇正向的生死觀,
進而運用佛法自度度人,看見生命的無限希望。


▲「生死四書」書封以四季為意象,傳達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過程。 (法鼓文化 提供)

◎張果耘

生死是修行最重要的大事,也是人人必須面對的功課。聖嚴師父一生的歷程,即是生死自在的典範,許多人在面臨慰問探病、助念關懷、佛化奠祭等生死課題時,都十分需要師父的生死智慧來指引。因應讀者的需求和期盼,法鼓文化規畫「生死Follow me」四本小套書,二月已全數出版,有助社會大眾提昇正向的生死觀,看見生命的無限希望。

依循四它 重新整理生死智慧

這套「生死四書」包括《生死不惑》、《心安病安》、《告別無憾》、《來生有福》,由法鼓文化將師父開示生死智慧的相關著作,依循「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次第重新分類,每本精選四十則短文,搭配「聖嚴法師的叮嚀」法語,循序引領讀者以自在心面對生死、智慧心接受生死、祝福心處理生死、歡喜心放下生死。便於攜帶的四本小書,對生死問題的解答份量十足,可說至精至要。

為傳達「生、老、病、死」猶如四季,是生命的自然過程,生死四書的封面特別採用春、夏、秋、冬的風景為象徵,搭配溫馨的插圖,讓讀者歡喜看生死。期望透過這套書,將死亡規畫納入生涯規畫,為老、病、死的人生歷程做好準備,進而運用佛法自度度人。

直面生死 運用佛法自度度人

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表示,人們對於生死常有許多迷思,從避談死亡、追問前世,到種種喪葬迷信,讓人無法直面生死大事。生死四書中,有師父開示正信佛教的生死觀、臨終關懷和莊嚴佛事的理念,幫助大眾安頓生命,祝福亡者也造福生者,珍惜此生在人間淨土福慧雙修,來生自能圓滿往生西方淨土。

生死是一體的,人從出生就開始步向死亡,當珍惜可貴人身,誠如聖嚴師父所說:「把生命做為修福慧的工具,既不貪戀生命,也不畏懼死亡;既不厭惡生命,也不逃避死亡,那就是生死自在。」生、老、病、死都在鍛鍊人們成為生命的智者、人間的菩薩。

讀者藉由生死四書,可了解生命不僅此一生,如果能像師父發願「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今生做不完的事,發願在未來的無量生中繼續努力,生命將永遠能看見希望,迎向希望


閱讀介紹

讀生死四書 學生死自在

◎生死不惑 40則生死自在指引
人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為不知死後該何去何從,聖嚴師父說:「我們要想著自己有永遠的過去,還要想著有永遠的未來,這是接受死亡最好的心理準備。」建立正確的生死觀,解開種種擔憂和迷惑,練習從生死徬徨,轉為生死自在。

◎心安病安 40則身心平安指引
生病是人生的隨堂考,聖嚴師父提醒:「健康不一定是身上沒有病,而是在思想上要有智慧,即是『活得快樂、病得健康』。」真正的「健康」,是心理的健康重於身體的健壯,只要心安定、身自在,就能通過生病的考驗,鍛鍊成一位生命智者。

◎告別無憾 40則臨終安心指引
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與其擔憂身後大事,不如提前做好規畫,在人生的最終一刻,安心地告別。聖嚴師父說:「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莊嚴的佛事。」建立正確的生死觀,便能善生,能做好死亡規畫和接受臨終關懷,便能善別。

◎來生有福 40則願生淨土指引
死後的世界充滿神祕感,佛教稱死亡為「往生」,表示死後是有未來的。如果生命的下一站是佛國淨土,那便只有滿心歡喜而沒有擔憂了。念佛修行、培養福報,能讓我們的心與佛相應,不但來生有福,今生也能活在美好的人間淨土!

生死關懷影音系列
1.佛事儀軌
2.經典課誦
3.生命教育

生死關懷影音系列

聖嚴法師生死關懷書系
1.人間淨土書系
2.智慧掌中書
3. 學佛入門Q&A

延伸閱讀

※一月起,農禪寺行願館(法鼓書店)、法鼓山園區第二大樓展出「生死四書」及延伸閱讀、相關影音等資訊,歡迎大眾前往看展。

僧大自覺營營前培訓

自覺覺他料理會 融入度眾願心


▲自覺營培訓課程邀請歷屆學長分享,為即將來臨的營隊做好準備。(釋演穩 攝)

【釋演穩/新北報導】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三日,法鼓山僧伽大學舉辦的生命自覺營於法鼓山禪堂溫馨展開,由副院長果光法師擔任營主任、常法法師擔任總護,今年共有一百八十多位學員參與,是僧大疫後首場擴大舉辦的營隊活動,迴響熱烈。

「覺他之前,得先學習如何自覺!」營隊開始前,二○二三年十二月三十至三十一日,僧大全校師生率先進行為期兩天的營前培訓課程,除了回顧營隊的歷史與初衷、歷屆學長分享經驗之外,特別邀請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主任楊蓓帶領行動研究工作坊,並透過一場別開生面的「自覺覺他料理會」,讓學僧們在分工合作中,認識自他、培養團隊精神,期能為營隊帶來更多「心」的啟發與動能。

首先登場的「自覺覺他料理會」,各組抽籤領取食材之後,開放討論菜色並交換食材,正式做菜時則全程禁語,考驗團隊的默契。九十分鐘後,色香味俱全的料理紛紛上桌,「初次見麵,請多指餃」、「覺性爆發」、「一花開五葉」、「自覺幸福一把抓」……充滿創意的菜色,不僅讓人食指大動,也引起現場熱烈討論。

一年級的寬意菩薩分享,他們和另一組抽到相同的食材,但兩組的呈現截然不同,讓他體會到面對同樣一個任務或情境時,處理的方式沒有高下,可互相欣賞、學習彼此巧妙不同之處。

禪學系六年級的演期法師表示,該組的作品雖是一款平凡的水果茶,但食材都是和其他組別交換而來,因此既獨立於各組之外,也能融入每一組當中,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極富巧思。

「師父的一生,就像一個行動研究的過程;他觀察這個社會需要什麼,然後一步一步地用自己的行動去促成這些改變,而這些改變裡包含了他對自己的改變。」第二天的行動研究工作坊,楊蓓老師以聖嚴師父的一生,引導大眾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透過一個與出家有關的小物件,用說故事的方式,整理出家路上遭遇的各種難關,並檢視其中的動機、選擇、情感和意志。

大堂分享時,三年級的寬信法師表示,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需要有冒險的勇氣,但隨著一步跨出,生命的結彷彿鬆開了,看見自己也願意接受自己,頓時變得輕鬆自在。「自覺營雖然只有八天,但你的出現可能會讓學員心生嚮往,而且在一來一往之間,讓人覺得應該要好好想一想:我未來的路要怎麼走?這是最根本的影響力。」課程最後,楊蓓老師鼓勵籌備自覺營的學僧們,結合禪修方法,幫助自己保持覺醒,並且活得通透,再用這樣的影響力來感動他人、改變社會。


▲學僧們透過料理,體驗團隊分工、培養默契。(釋演穩 攝)


2024自覺工作坊

啟動覺醒 繼續前行

【舉辦場次.日期】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 4/20、5/4(六)
高雄紫雲寺 3/30、4/27(六)

【對象】
參加過「生命自覺營」,或42歲以下想深入探索自我的青年

【時間】14:00~17:00
(每場二堂課,課程內容不同,可重複報名)

【E-mail】seb@ddmf.org.tw
【洽詢】(02)2498-7171分機2351
【網路報名】https://www.ddsu.org/news_tw.php?id=3716

《法鼓佛學學報》獲評比為核心期刊


(文理學院 提供)

【本刊訊】法鼓文理學院所發行的《法鼓佛學學報》,經國科會人社中心二○二三年「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暨核心期刊收錄」評比,榮獲哲學學門第二級THCI核心期刊。這項三年一次的期刊評比,受評為第一級與第二級者,收錄為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為國內期刊級別的重要指標。

《法鼓佛學學報》是以佛學為專業內容的半年刊學報,自二○○七年創刊號發行迄今已十六年,於每年六月、十二月出刊,以達到出版優良學術論文為目的,同時鼓勵佛教研究風氣,培養更多有志佛教學術研究的人才,提高國內佛教研究的國際學術地位。

《法鼓佛學學報》受評期間,由前任主編惠敏法師、前任執行編輯梅靜軒副教授、現任主編莊國彬教授主持,編輯委員包含:廖肇亨研究員、劉國威研究員、康特教授、越建東教授、關則富教授、陳一標教授、蔡伯郎副教授,皆具學術威望。此次獲評為第二級THCI核心期刊,顯示《法鼓佛學學報》的學術品質,已在學界獲得肯定。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86期2月號

禪的傳承——聖嚴法師圓寂15週年

今年是聖嚴師父圓寂十五週年,對您而言,師父最核心的教導是什麼?

禪法是聖嚴師父留給世人最珍貴的禮物。本身承繼臨濟、曹洞兩系法脈,師父立足傳統之上,提出了「中華禪法鼓宗」。一九八五年首度傳法繼程法師後,陸續傳法給多位西方在家居士,如今這些法子們已弘化一方。本期專訪繼程法師以及二度來臺帶領禪七的美國法子吉伯.古帝亞茲(Gilbert Gutierrez),除了談及師父對他們的影響,分別提出禪修應有的心態與正知見。在聖嚴師父座下出家,整理師父在西方培訓禪修師資教材的常慧法師,與長期帶領禪修活動的僧大教務長常啟法師,他們又如何為培養下一代而努力。

邁入新的一年,「清心自在」吉伯從佛教的時間觀,鼓勵我們如佛一般發願、修行,超越輪迴的世間。針對五花八門的素食迷思,「素食Q&A」邀請臺灣素食營養學會營養師來解答,首期帶您了解素食者為何容易骨質疏鬆,如何有效攝取鈣質。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法鼓文化「生死四書」出版】
生死Follow Me 智慧Follow You

【閱讀介紹】
讀生死四書 學生死自在

【僧大自覺營營前培訓】
自覺覺他料理會 融入度眾願心

【2024自覺工作坊】
啟動覺醒 繼續前行

《法鼓佛學學報》獲評比為核心期刊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86期2月號
禪的傳承——聖嚴法師圓寂15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