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趨勢 以心靈環保實現永續生活

Impact Next視頻專訪方丈和尚果暉法師 分享漢傳佛教與心靈環保鋪展永續之道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接受Impact Next視頻專訪,分享漢傳佛教與心靈環保所鋪展的永續之道。 (胡麗桂 攝)

【釋演穩/新北報導】三月十六日上午,法鼓文理學院永續發展辦公室「Impact Next倡議視頻:趨勢領袖系列」,專訪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談心靈環保與永續之道。

「Impact Next倡議視頻」是文理學院永續發展辦公室所推出的系列倡議活動,以公益、教育與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的精神為出發點,透過「趨勢領袖系列」、「永續先鋒系列」視頻,邀集各界菁英對談永續之道,並提出各領域的倡議,期能引起社會大眾對環境永續的重視。

永續發展辦公室執行長、社會企業學程助理教授楊坤修指出,二○一五年聯合國提出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但多聚焦於人類物質生活,缺乏精神層面的引導,因此「趨勢領袖系列」特別邀請方丈和尚分享心靈環保的意涵,以及心靈環保與人類文明永續的關係。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方丈和尚受訪時指出,由於心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動能,所以物質層面的改善一定要從人心來著手,訪談中,方丈和尚分別針對「人類追求永續的過程中,心靈環保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心靈環保的推廣,如何現代化?」、「心靈環保永續之倡議」等議題,做深入的闡述與分享。

方丈和尚提出「心安就有平安」作為心靈環保的永續之道,如果個人隨時隨地保持心的安定和平,家庭自然和諧快樂,那麼國家乃至於國際社會也會減少紛爭、平安幸福。方丈和尚並以「輕、鬆、慢(不急)、細(細心)、小(少欲知足)、分(分工合作)」作為具體的實踐方法。

面對環境的多變與挑戰,如何推廣心靈環保,與時俱進?方丈和尚分享留學日本時,在馬路邊上看到一塊「草木皆有佛性」的牌子,印象深刻,這是天臺宗湛然大師的話,表示一般社會大眾都能理解接受,「可見觀念的現代化,語言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培育,才能將佛法推廣出去。」

Impact Next倡議視頻接下來將約訪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律師黃珊珊、社會企業家朱竹元等人,本節目預計於四月底正式上線。視頻之外,楊坤修也將帶領社會企業學程的研究生共同經營Podcast(播客),透過個案研討,為當前社會企業面臨的趨勢與挑戰,提出解決方案,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

僧大招生說明會

把握出家殊勝行


▲僧大招生說明會中,以小組方式,帶領有意願報考者認識僧大。 (陳有德 攝)

【本刊訊】法鼓山僧伽大學於三月十二日舉辦招生說明會,有來自臺灣、日本、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及北美地區的青年學子,於現場和線上一同參與。

方丈和尚暨僧大院長果暉法師以「生命在呼吸之間」,鼓勵大家把握報考僧大的機會,並說明出家是大孝,僧團會關懷俗家父母,不用罣礙,可安心報考入學。

說明會上,四位僧大一年級的學僧,精闢而真誠地分享讀書方法和應考心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坦誠地面對自己,確立方向,常保出家的願心,以及多培福、可與志同道合的考生,建立共修群組,凝聚道心與願力。

今年有十六位海外的青年透過網路參加說明會,現職護理師的Dinh Ly,去年開始參加法鼓山洛杉磯道場的活動,他體認到生命無常,認為唯有用佛法幫助他人心安平安,最為究竟,因此發心報考僧大,祈願順利出家。


募僧‧慕父母

◎釋常寬(僧大副校長)

根據佛教史的記載,佛陀成道之後第五年,回到家鄉迦毘羅衛城的王宮,父親淨飯王聽了佛陀的開示之後,皈依三寶,也證得初果。成道之後第七年,特別去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也就是我們大家所孰悉的《地藏菩薩本願經》。

今年僧伽大學招生海報呈現的主題是「大孝終身慕父母」,就是希望我們學習佛陀的精神,除了感恩今生父母的養育之恩,也祈願將這一份恩情,像水中的漣漪一樣,漸漸擴展到生生世世的父母。僧大海報上的僧侶,帶著父母,坐在菩提葉上,象徵將父母從「生死苦海的此岸」出離到達「不生不滅的彼岸」。

除此之外,海報也呈現了僧大的校訓「悲智和敬」。這位法師手上拿的雙槳,一支代表慈悲,象徵以慈悲關懷人。一支代表智慧,象徵以智慧處理事。身為子女的法師要負責划槳,父母是乘客,以客為尊,代表以尊敬相對待。三個人同乘一葉舟,各安其位,各自欣賞獨特的風光,代表和樂同生活。僧侶看到的風光是海洋的遼闊,父母仰望無邊無際的天空,象徵解脫就是自在,自在就是海闊天空。

邀請有志成為法門龍象的青年,一起加入僧伽大學。

◎招生資訊網頁:https://www.ddsu.org/index_tw.php

法鼓佛教學系課程體驗

佛心·佛學 培育當代弘法人才


▲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主任鄧偉仁於體驗課程中,介紹佛教學系的架構。 (張曜鐘 攝)

【張曜鐘/臺北報導】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於三月十九日,在心靈環保學習中心,舉辦「佛學、佛心與佛系:法鼓佛教學系課程體驗」,由系主任鄧偉仁與蔡伯郎、莊國彬、梅靜軒、果幸法師等師長,帶領近七十名與會者,體驗「佛學」的精采,以「佛心」領略有別於「佛系」印象的佛教學系。

體驗課程以禮讚佛陀的梵唱、誦持《心經》開場,以音聲傳遞佛教學者學佛的發心。隨後,由鄧偉仁老師說明佛教學系的架構、重視國際交流的特色,並表示:「選擇『佛教學系』,不只是選擇學習人類的重要文化知識遺產,同時也是生命價值與生活態度的選擇。」

文理學院佛教學系辦學特色,著重解行並重,因此透過「唯識典籍數位資料庫的文本對勘運用」、「菩薩思想的特質與實踐」、「佛教的身心療癒」、「懺悔法門」等主題分享,展現出對佛法的信心,及如何以深入佛學學術、跨領域學習廣度,培育出連結時代、接軌國際的高等教育佛教弘化人才,令人感受到互相尊重、多元和樂的法鼓校風。

專程與先生從桃園來參加的詹潤芝表示,因為從事教育、輔導、護理等經驗,聽梅靜軒老師分析佛典中的身病、心病、身心病,以及對治的療癒方法,更加啟發她深入進修的意願。果幸法師「懺悔法門」的分享,從正確的「業報」認知,談真正的「懺悔」觀念,引發與會者從生活經驗出發,展開熱烈討論,大眾紛紛表示意猶未盡,盼能再舉辦類似的佛教學系體驗課程。

「禪師.禪詩.禪思」經典講座

廖肇亨講晚明憨山大師


▲廖肇亨講述憨山大師一生受盡苦屈,詩文真誠質樸,盡現修行風範。 (釋演穩 攝)

【釋演穩/臺北報導】二月二十五日起,聖嚴教育基金會和心靈環保學習中心合辦「禪師.禪詩.禪思」經典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廖肇亨主講,透過詩文、偈頌帶領社會大眾走入禪師的生命,藉此叩問自己的生命經歷,也深入佛門教法。首場講座「晚明憨山大師的傳奇人生與詩文創作」於學習中心登場,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近四百人參與,回響熱烈。

「我們常以為明朝很遠,但從傳戒、禪門日誦的儀文,都可看到晚明佛教仍活在我們這個時代裡。」廖肇亨指出,詩文是認識禪師生活態度的最佳門徑,他從憨山大師所處的時代、生平、交友等面向切入,搭配各時期的詩文創作,並對比聖嚴師父的一生,聽來讓人耳目一新。

「身經赫日如爐冶,傲骨而今鍊已柔。」「緇衣脫卻換戎裝,始信隨緣是道場。」廖肇亨說,憨山大師一生起伏跌宕、傳奇不斷:從寺院刻意栽培的菁英、深受皇室倚重,之後被誣陷流放……儘管受盡苦屈之事,大師的文字真誠質樸,毫無一絲憤世嫉俗,在在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由於廖老師深入明末清初教史、文學史,信手拈來的禪門故事,生動有趣,讓現場大眾驚豔連連。平日在道場擔任義工、從未參加過佛學相關講座的王儀蓉,感恩有這般平易近人的演講,讓她對佛法及佛教史產生興趣。

聖基會董事楊蓓聽講後分享,了解大師顛沛流離的一生及詩文創作的背景後,有一種「沉甸甸的清醒」,尤其大師七十歲的〈自贊〉提到:「坐倚長松獨自看,白雲一片生幽壑」,看似雲淡風輕,骨子裡卻是厚重的自我實現,讓人既感動又深刻,「是一位值得再細細品味的大師。」

上半年講座還有見月讀體、雲棲祩宏、紫柏真可等多位大師的生命故事,報名請洽心靈環保學習中心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76期4月號

超越愛別離苦

人生路上離別有時,相聚有時,彷彿生命就是聚散交織的一場旅行。旅途中的來來去去,角色關係的轉換、世代更迭、色身的衰老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別離,您在裡頭看見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本期常格法師從佛法的無常、因緣觀來體悟悲歡離合只是暫時的現象,若能善用聖嚴師父所說的「四它」,面對人生的憾事,雖痛但可以不苦,添加慈悲與智慧的因緣向善而行。遠從俄羅斯來臺出家的演誓法師、護理師邱智鈴、旅行社負責人楊志明、自閉症基金會董事長彭玉燕分享,如何從愛別離的苦中轉化、成長,滋養出積極的生命力。

「佛陀的生命教育」佛陀建立僧團,強調眾生平等,但六群比丘依然嘲諷年少比丘的出身,看佛陀如何開導六群比丘。「世界佛教村.香港」從日本京都轉往香江弘法的有暋法師,分享禪堂的規矩與生活。進入後疫情時代,「人生座談會」聽聽媒體人龍紋敏與常藻法師的精彩對談,提醒我們把握現在,活在當下。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理學院 招生中

【日間學制】
(1)佛教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2)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社會企業組、社區再造組、環境與發展組)

【進修學制】
(1)生命教育學系進修學士班
(2)社會企業與心靈環保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招生資訊網站:https://www.dila.edu.tw/recruit-info

人類文明趨勢 以心靈環保實現永續生活

【僧大招生說明會】
把握出家殊勝行

募僧‧慕父母

【法鼓佛教學系課程體驗】
佛心·佛學 培育當代弘法人才

【「禪師.禪詩.禪思」經典講座】
廖肇亨講晚明憨山大師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76期4月號
超越愛別離苦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理學院 招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