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寺新建禪堂上樑安寶

感恩三寶護念及信眾護持 未來南臺灣將發揮更完善的教育弘化功能


▲紫雲寺新建禪堂舉行上樑安寶儀式,十方大眾期待已久的學習空間,將在不久之後落成啟用。(張簡于頌 攝)

【陳玫娟、張素梅/綜合報導】三月十一日上午,聖嚴師父所書的「佛」字紅幔,隨著金色鋼樑緩緩上升,為興建中的紫雲寺擴建工程,揚起無限的感恩與祝福。「感恩三寶的護念,以及工程團隊、護法信眾的努力與支持!」為上樑安寶祈福法會主法的僧團都監常遠法師,感恩擴建工程順利邁入完工階段,也藉由上樑儀式,勉勵大眾要做安定人心、安定社會的棟樑。

當天與會的四眾代表,包括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臺南分院監院常宗法師、紫雲寺監院常參法師等僧團法師,以及高屏地區信眾、建築師和潤弘精密工程團隊等近兩百人。眾人隨常遠法師及悅眾法師們,齊誦〈楊枝淨水讚〉、〈大悲咒〉、觀音菩薩聖號,為建築物各處進行灑淨,祈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護佑眾所期盼的修行弘化空間,施工平安順利。

南臺灣的心靈環保重鎮紫雲寺,為開山住持演禪長老尼於一九五四年發願創建,一九六二年完成大雄寶殿與功德堂(即今日的舊大殿)後,延請高僧大德講經說法,接引無數眾生親近三寶。隨著法務日益興隆,原有空間不敷使用,加上寺院土地被政府徵收,建物須配合拆除,於是長老尼再發大願,購地籌建新大殿。

二○○一年,法鼓山在各方因緣促成下,接續紫雲寺法務,並於二○○三年完成新大殿工程(現今紫雲寺的五層樓建築)。二十年來,由於新大殿缺少住宿、廚房等空間,弘法推展始終受限。多年前,有緣購得鄰近土地,讓完善弘化空間的期盼出現契機。歷經評估規畫,於新冠疫情期間,動土進行擴建工程。

紫雲寺新建禪堂為地上十層、地下二層的建築,大寮、齋堂、禪堂、小參室、寮房、停車場等一應俱全。未來完工後,將提供南臺灣信眾精進修行、學習成長的完善空間,接引十方大眾共同體驗心靈環保,一起「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紫雲寺上樑安寶祈福法會由常遠法師主法,僧團法師、高屏地區護法信眾、建築團隊一同與會。(張簡于頌 攝)

溫哥華道場「佛法的現實與超越」講座

佛陀講過經濟理財嗎?

果毅法師分享佛陀對生活的教導 期勉大眾從現實中找到學佛著力點

【林健深/溫哥華報導】早春的溫哥華,櫻花還沒綻放,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的弘法行腳已翩然來到,三月十四至十六日展開為期三天的「佛法的現實與超越」講座,法師以根本佛教的《阿含經》為主,緊扣人間、人性,為大眾帶來啟發與實用兼具的課程,近二百二十人次到現場聆聽。

佛陀談理財嗎?面對老病,佛陀怎麼說?有感於信眾的疑惑,果毅法師近年著手研究佛法與生活的議題。這次講座分為三個主題:現實、超越、修行原則。法師講述佛陀不僅解答問題,還帶出最殊勝的部分就是「超越」。

第一講「佛法在世間:現實的人間」,法師從經濟理財、人際關係、面對老病、生死自在、修福修慧五個面向展開,講佛陀對現實生活的教導,並舉《雜阿含經》所說:要有一技之長、要努力工作、要結交善友、要量入為出,不做守財奴……「既照顧現實,又知道超越,生活才穩固。」而老病的超越,則透過法的療癒,建立對三寶的信心,遵從聖嚴師父教誨:「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

第二講「不離世間覺:超越的佛法」,法師說明超越在於明白苦、空、無常、無我,「佛教講因緣,現象是暫時有、因緣有」,有這層認識,就不會執著非如此不可,「以空義搭配因緣法,在生活中真是非常好用。」

第三講「修行的共同原則」,法師說明「四預流支」即「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是修學佛法的原則,也就是聞、思、修。法師表示,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從現實出發,學佛便有很好的著力點;若脫離生活,例如只是好讀書、講得頭頭是道,造成自我中心太重,反會處處碰壁,苦的是自己。法師不時提醒眾人「超越」的重要和殊勝,是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之處。

有人提問:「學佛十幾年還是老樣子,怎麼辦?」法師說:「繼續修學不停,點滴積累就好,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平實真誠的回應,讓學員感受踏實、明確、明白的學佛方向。


▲果毅法師從現實、超越、修行原則等面向,分享佛陀對人間生活各層面的教導。(溫哥華道場 提供)

馬來西亞道場

受邀開辦禪訓班


▲馬來西亞道場的法師及義工,前往莎阿南佛學會教授初級禪訓班。(馬來西亞道場 提供)

【馬來西亞訊】三月四至五日,馬來西亞道場受「莎阿南佛學會」之邀,由監院常藻法師率同常寂法師、演讓法師及多位義工,前往該學會教授初級禪訓班。九十八位民眾在兩天的課程中,從觀念的建立到方法的操作,實地學習漢傳禪法的基本工夫。

法師們從禪修的功能與心態、禪坐的方法與原則,以及放鬆、體驗呼吸、數息、數數念佛等方法,逐步指導學員每一個禪修環節。法師說明,禪法是要在生活的行住坐臥中運用,因此除了禪坐,課程也包含動禪、經行、吃飯禪與立禪。

學員在課堂中踴躍發問,法師一一釐清觀念和方法上的疑惑。許多學員曾親近不同傳承的禪修老師,法師肯定每個傳承的禪修方法,鼓勵眾人先以空杯的心態,學習法鼓山傳授的漢傳禪法,相信一定有收穫。

分享時,學員紛紛表示透過看書、跟著網路上的視頻學習,無法真正學到禪法,還是需要有老師指導。一位半退休的學員分享,法鼓山的初級禪訓班有完整的系統,讓她體驗到安定,學習專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力。一位中學生也分享,自己每天除了忙學業,還要兼顧課外活動,禪修的方法使他放鬆、感到自在並消融煩惱。

代表莎阿南佛學會邀請法鼓山授課的黃明強居士,本身也曾在學會指導出入息方法。他希望大眾有機會向不同傳承的禪修老師學習,特別是法鼓山有完整的教學系統,以及正統的漢傳禪宗法脈傳承。

常藻法師鼓勵學員要相信自己有善根,只要發長遠心持續練習,定能克服初學者面臨生理的痠痛癢麻、心理的煩躁等狀況。禪訓班圓滿後,法師及義工將每兩週一次前往該學會帶領禪坐共修,陪伴學員在漢傳禪法的學習路上繼續向前。

東初禪寺果廣法師講授《阿含經》

向佛陀學習 轉無明為明

【楊恆/紐約報導】紐約東初禪寺開辦、副住持果廣法師主講的「《阿含經》研習班」,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展開首堂課程「佛陀的證悟」,學員分別在東初禪寺、新州分會、波士頓普賢講堂、芝加哥分會上課,同步進行線上直播,實體和線上共近一百五十位參與。

果廣法師依據《阿含經》原文,從「覺悟的要素」、「證悟緣起」、「緣起的內容」、「緣起中道」四個面向進行闡釋,配合清晰的圖表,介紹「緣起支」四說,幫助學員認識生死流轉的根源及對治方法。

法師說明佛法的核心要義為「緣起」、「中道」與「四聖諦」,終極目標為自他得究竟安樂,從原始佛教發展到大乘佛教諸宗,皆由此開展。佛法的根本正見,肯定萬物依緣生起,是無常、無我、變易的,不否定宇宙本質的存在,但否認創造萬物的「梵我」。這也是佛法不同於當時印度主流思想《奧義書》的「常見」,以及一些外道學派的「斷見」。

法師期勉學員向佛陀學習,提昇對佛法的好樂心,精進修行,並練習「如理作意」與「現觀」,在生活中依「十善業」為著力處,遠離貪愛的過患與束縛,勤修戒、定、慧,逐步轉「無明」為「明」,方能離苦得樂。

在授課之外,法師還安排了小組研討以及課後作業,鼓勵學員思惟所學,彼此交流心得。這次課程也首次運用「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Moodle共學平台,學員只需用自己的帳號登錄,即可在課前下載講義,課後上傳作業,並運用上傳的課程錄影,進行複習或補課。期盼藉由網路實現資源共享,提昇學習效率,方便不同地區學員參與,讓聽經聞法超越時空限制,處處皆有佛法講堂。

臺南分院

法師與學子的對談

三月十二日,臺南分院舉辦「心的對談── 與法師有約」活動,近九十位青年學子及信眾,向監院常宗法師(右二)、青年院監院演柱法師(右一)、演信法師(左二)請益,在主持人張維珊帶動下,現場氣氛熱絡。

有學子問:「我們為什麼要有信仰,信仰有什麼幫助?」常宗法師反問同學:「先問問自己:為什麼今天選擇來道場,而不是去看電影或購物?」讓與會大眾反思世俗活動只能舒緩一時的壓力,信仰才是化解煩惱和壓力的根本。

演柱法師分享,佛教徒以「五戒十善」來審視自己面對他人的身、口、意。說該說的、不該做的不要做,在與人相處上是有幫助的。練習如實觀,學習看清楚事情的全貌與本質,比較不易落入自我中心。

演信法師分享學佛後,讓自己學習以平等心對待眾生,「我們很容易因他人的一個表情就陷入情緒中,甚至改變原本善意的決定。如果凡事以平等心看待,就不會被情緒牽著走,較能用智慧來行事。」

(文/編輯室.圖/洪素芬)

各地短波

安和分院上千人共修《法華經》

二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連假期間,安和分院舉辦《法華經》共修,逾千位現場與線上信眾參與,在監香常弘法師帶領下,透過發願、誦經、繞佛、聆聽聖嚴師父影音開示,安定身心,將共修功德迴向因地震、戰爭、疾病受苦的眾生。 「學習聖人過生活,也要檢查自己這一期生命有沒有落實佛法,端正身語意。」常弘法師讚歎眾人能在佛陀出家日參與共修,很有福報,期勉大眾用佛法來開發智慧和慈悲。

近年來,安和分院多在連續假期舉辦共修,許多民眾感受十分殊勝法喜。「《法華經》講人人可以成佛,實在太好了!」由媳婦接引皈依三寶、今年七十多歲的富徐海鷹分享,只要是分院的共修與課程,一定積極參與,「每天都是與佛相會的好日,《法華經》共修更是不能錯過。」 (編輯室)


舊金山道場舉辦戶外禪與半日禪

二月底、三月初,舊金山道場分別舉辦了本年度第一次戶外禪及半日禪。二月二十五日戶外禪當天早晨,烏雲密布,天氣寒涼,十八位學員加上三位義工,戴好帽子、口罩、圍巾、手套,由禪修組悅眾先帶領眾人練習八式動禪,再從道場走至對街的社區公園,在常興法師指導下,隊伍在公園的綠地河堤上安靜地循序前進,體驗戶外行禪的放鬆與自在。

三月二日「半日禪」則是陽光普照,近二十五位學員在常興法師帶領下,透過八式動禪、打坐、出坡、瑜伽等結合動靜的活動來體驗禪修。學員謹守不說話、不用電子產品、不閱讀書籍「三不」,減少對外攀緣,讓平日思緒奔騰、天馬行空的大腦休息片刻,並延伸到蒲團上、行走、用齋、出坡時,練習身心合一,不疾不徐,五個小時中,覺受自己身心的變化,讓心回到當下。(編輯室)

紫雲寺新建禪堂上樑安寶

【溫哥華道場「佛法的現實與超越」講座】
佛陀講過經濟理財嗎?

【馬來西亞道場】
受邀開辦禪訓班

【東初禪寺─果廣法師講授《阿含經》】
向佛陀學習 轉無明為明

【臺南分院】
法師與學子心的對談

【各地短波】
安和分院上千人共修《法華經》

舊金山道場舉辦戶外禪與半日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