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

結合在地力量 偏鄉教育更得力

職人分享、生活環保和禪修體驗 多元頒發活動 拓展受助學子學習視野


▲「百年樹人獎助學金」於彰化二林地區頒發,為偏鄉注入教育資源。(慈基會 提供)

【本刊訊】傳遞各界愛心,幫助學子努力向上!法鼓山慈善基會第四十一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十九日,接續於全臺各地頒發,為一千四百四十九位學子提供就學支援。其中,三十日於彰化縣二林高中舉行的頒發典禮,副縣長林田富致詞時,感謝法鼓山為地處「風頭水尾」、資源相對匱乏的彰化西南角鄉鎮挹注教育資源;祕書長常順法師特別感恩當地的慈暉愛心慈善會,促成獎助學金在二林地區頒發,讓法鼓山的關懷力量多了一倍。

除了社會各界的關懷與勉勵,各地區豐富多元的獎助學金頒發活動,更是受助學子拓展生命視野的學習之旅。十五、二十二日在海山、城中兩處分會,邀請護理師、社工、警察、軍人等各行職人,分享助人工作的養成歷程、求學時的職涯規畫、進入職場後的體會,同時引導學子分組討論,開啟未來職涯的方向。

高雄、南投、臺中、花蓮等地的頒發活動,則是融合自然生態、生活環保的學習體驗。二十二日在高雄鳥松濕地公園,學子們經由野鳥協會導覽解說,認識生活在濕地的鳥類、植物與昆蟲,了解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二十三日於臺中市的「臺灣最美農村故事館」,「明日餐桌」創辦人楊七喜帶領學子動手將細如筷子的小黃瓜、長相不美的番茄等「醜食」變「佳餚」,引導學子將環保觀念融入生活,為珍惜資源盡一分心力。

求學過程難免有課業壓力,落實心靈環保的禪修,有助學子安定身心,培養專注力。二十九、三十日,臺東和中壢地區的學子和家長,分別於信行寺、三坑自然生態園區,跟隨義工做法鼓八式動禪、進行托水缽,藉此體驗「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的生活禪法。

不只受人幫助,學子們也學習承擔自助助人的任務。十一月五日,於秀林國小舉行的竹山區頒發典禮,即是由學子們合力成就。典禮前,大專組學生多次進行線上會議討論流程,並在典禮現場承擔主持、攝影、報導、影片剪輯;高中組學生則協助防疫、分裝餐盒、引導動線,用心投入的態度,讓到場關懷的常順法師、副會長陳照興伉儷同聲讚歎,也為自己創造了美好回憶。


▲在「臺灣最美農村故事館」,學子們動手將「醜食」變「佳餚」,將環保觀念融入生活,為珍惜資源盡一分心力。(慈基會 提供)


▲竹山區頒發典禮上,雙龍國小布農族學生用族語演唱表達:「謝謝你們的支持,我們會用功讀書,當個快樂的原住民。」(慈基會 提供)

提昇學子求職保護力

近期社會上,求職詐騙事件頻傳,不少受害者是年輕人。為了提高學生的辨識能力與自我保護警覺,臺北市少年警察隊、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攜手合作,十月二十二日於城中分會「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現場,向受助學子宣導如何避免求職詐騙,像是看到標榜「高薪」、「免經驗」、「輕鬆賺」等與現實待遇相差太大的廣告,往往即是詐騙手法。少年警察隊並以先前許多國人前往柬埔寨求職,卻受騙的遭遇為例,提醒學子求職時務必謹慎小心。

少年警察隊隊長郭建成表示,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棟樑,也是社會的未來命脈,透過經驗分享及鼓勵,期盼降低他們誤入求職詐騙的風險。 (文/編輯室.圖/慈基會 提供)

法鼓山人基會幸福體驗親子營

陪伴與同理 讓親子的心連上線


▲小朋友和家長一起透過肢體律動,學習和諧共處的方式。(人基會 提供)

【臺北訊】親子間,彼此的心總是無法連線,怎麼辦?十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舉辦「噓!有精靈」幸福體驗親子營,透過親子共學,以及孩童、家長規畫分學課程,五十位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到臺北德貴學苑找答案。

一連兩天的親子營,環繞「陪伴與同理」的主題。在親子共學部分,包括:肢體律動課程、戲劇欣賞「兔子芝芝不能說的祕密」、「狐狸哈滿離家記」。在孩童分學部分,有結合戲劇觀後感的「我有畫要說」,小朋友用繪畫的方式,將心中想說的話描繪出來,藉由「瓶中信」傳遞給爸爸媽媽;「與自己作伴的彼得兔」則是製作襪子玩偶,培養小朋友生活環保、舊物再利用的觀念。

家長分學部分,從「回到內在寧靜,聆聽自己的心」出發,家長們先聆聽頌缽的聲音,停下來感受片刻平靜,再隨老師指導,學習放鬆身心,傾聽內在聲音。專題講座「如何給孩子高品質的愛」,由臨床心理師張嘉紋分享如何兼顧工作及孩子的教養,學習找出與孩子和諧共處的方式。

特別一提,這次親子營從課程發想、主持、演戲、隊輔、道具製作及內外護,由禪藝工作坊學員及義工協助圓滿;曾任美滿廚房主廚謝麗玲、法鼓山香積主廚林麗華受邀前來擔綱美味大使,帶領眾人從吃飯禪中,體驗飲食的美好。義工們的全力投入,讓所有參與的小朋友及家長,都有著收穫滿滿的幸福。

關懷院 新莊分會

參訪社大三芝戶外教室

【本刊訊】近來,法鼓山社會大學三芝戶外教室各項設施及景觀逐步完成,開始迎接各地的訪客。十月二十八日,關懷院監院常哲法師率同雙北、基隆地區三十七位大事關懷悅眾前往參訪;十月三十日,新莊分會八十二位義工也接續到訪。先後參訪的眾人,一同在蘊涵法鼓山境教精神的戶外教室中,體驗心靈環保與自然環保。

社大校長曾濟群向參訪大眾分享三芝戶外教室的緣起及規畫,是以「自然環保」理念來維護生態環境,不動用大型機具進入,盡量維持原有地貌,並「借境造景」規畫三園、兩亭、一溪、一道,與原有環境融合為一,延續法鼓山園區的境教功能。

在社大專職及義工帶領下,眾人放鬆步伐,行走在山林間的自然步道,沿路行經芳香園、三心亭、觀心亭、咖啡園等景點,都有社大義工細心解說。回到休息區,社大講師陳玉蘭指導眾人「葉子彩繪」,學習用植物枝葉手繪圖案,製作胸章;廖中賜老師分享「啡來幸福」,帶領眾人沖泡及品嘗咖啡;李宗烈老師傳授「觀心品茶」,以手捧起缽碗,品嘗在地特有的阿里磅紅茶。

「感恩社大曾校長和菩薩們,如此用心地準備和接待。」常哲法師表示,多年前曾和僧團法師們來訪查,這片荒廢多年的土地原本雜草叢生,經由曾校長帶領社大團隊和義工們規畫整理,如今的戶外教室,具體呈現了創辦人聖嚴師父的精神理念,「相當不簡單!」


▲常哲法師與大事關懷悅眾參訪三芝戶外教室,體驗心靈環保與自然環保。(法鼓山社大 提供)

珍愛地球專題演講與工作坊

面對氣候危機 向內探求解方

全球氣候變遷,長時間有感「氣候焦慮」的青年世代,可說深受影響。
如何化解種種環境危機?透過常濟法師、果禪法師的分享與引導,
回歸「心靈環保」的實踐,未來的世界,將有愈來愈好的轉變。

◎陳亭君


▲青年學員在「珍愛地球工作坊」,隨著常濟法師、果禪法師引導,一同省思氣候問題的根源。(本刊資料)

十月三十日,法鼓山世界青年會、聖嚴教育基金會攜手舉辦「珍愛地球──專題演講與工作坊」,邀請法鼓山聯合國NGO規畫小組成員常濟法師和果禪法師,以「心靈環保」為主軸,結合世界公民的概念,對全球正在發生的各種環境議題和現象,進行內在深層根源的探討,引導與會青年學員意識到「環境」與「心」的連結,共同珍愛地球。

向內與向外心態 決定環境未來

當天的專題演講由常濟法師主講,談到現今世界環境有三大危機:「公域的危機」:人類共享的山河大地被大量破壞;「視野的悲劇」:短視近利的觀念;「心智的悲劇」:教育缺乏全面視野。由於面臨三大危機,以致世界氣象組織(WMO)提出數據示警,五年內人類將面對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尤其島國可能消失的危機更嚴峻。即使近年爆發疫情,人們生活型態轉變,環境惡化看似減緩,實際上只是暫時的。

「身為世界公民,迎接挑戰就從自身做起。」法師表示,人類並非世界中心,所謂「文明之夢」帶來不可逆的代價。我們須與大地一切眾生共好,才得以相互依存,「只注重自身利益的『向內心態』,與理解關懷他人需求,進而調整自己、服務利他的『向外心態』兩種心態,決定未來環境的樣貌。」

回歸內在省思 發揮利他精神

由果禪法師帶領的工作坊,進一步帶領學員覺察自己的「向外心態」和「向內心態」。藉由「必須被視為、我應得、我較差、我較優越」四類受害者心態的模擬,學員們即興演出許多日常情境,反思自己帶入某種特定受害者的心態時,對他人和環境造成的影響。

當今的青年族群成長在快速時尚、快速取貨的便利環境,想要化解氣候危機,需從外在欲求回歸內在省思。果禪法師以三個提問:「我們對塑膠的依賴做了哪些改變?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改變行為去珍愛地球?」勉勵學員用自己的方式珍愛地球,為了他人和自己的未來,放棄短期的方便,發揮利他精神,實際培養平和之心,自然能夠產生善的循環。

聖嚴基金會董事長蔡清彥表示,聖嚴師父三十年前提出「心靈環保」,即在提醒世人必須面對氣候變遷;青年院監院演柱法師則以「一個人的高度,決定他的氣度」,期勉眾人一同放寬視野,調整價值觀,以心靈環保的精神來消融危機。


▲做為世界公民,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青年族群,更有珍愛地球、守護環境的使命。(謝承翰 攝)

【第41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
結合在地力量 偏鄉教育更得力

提昇學子求職保護力

【法鼓山人基會幸福體驗親】
陪伴與同理 讓親子的心連上線

【關懷院 新莊分會】
參訪社大三芝戶外教室

【珍愛地球專題演講與工作坊】
面對氣候危機 向內探求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