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講堂

心心念念中 探索心.意.識

鄧偉仁解析佛教心識運作諸說 認識心的本質與淨化之道


▲鄧偉仁老師從不同面向,帶領大眾探索佛教的心、意、識諸說。 (信眾教育院 提供)

◎邱惠敏

開春第一堂「法鼓講堂」,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與你談「心」。從二月九日至二十三日每週三晚間,以「心心念念:佛教心、意、識諸說」為題,從初期佛教對於心識的說法、唯識學對於心識的說法、心的淨化的現代意義三方面,帶領聽眾探索心識。

鄧偉仁一開始提問:《華嚴經》的「一切唯『心』造」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心」一樣嗎?其實二者不同,從梵文來看,前者是citta-mātra,代表認識作用;後者hṛdaya是名詞。繼而介紹佛教經典常見的心、意、識等用語,如《法句經》提到「諸法『意』為導」、《相應部》之「比丘若禪思,以得『心』解脫」、《金剛經》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到《解深密經》的「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普門品〉之「『心』念不空過」,從中可知心、意、識,通常指心的不同面向。

鄧偉仁解釋,佛教談心指的是「認識活動」,不是有形或無形的實體,有別於印度的梵我、儒家的魂魄。心是緣起的,身心是互緣的,且須具備三個條件,才能起認識作用,即能認識的心(心法)、認識作用所需的感官(名法),以及被認識的對象(所緣),也就是《心經》的六識、六根、六塵等十八界。從五蘊來看心的作用,受、想、行、識蘊是名法,其中行蘊關於心的品質與能力,將影響到心認識的結果,錯誤的認識結果是顛倒妄想、迷、無明;正確的認識需要兩個條件,即心的清淨(定學)與智慧(慧學),是正見、如實知見、悟、覺。

唯識學派如何解釋心識?鄧老師首先指出唯識學派在印度稱為瑜伽行派,以《瑜伽師地論》為代表著作,瑜伽即是強調心的修習,無著與世親菩薩為重要的根本論師,唯識、阿賴耶識、三自性是唯識重要的核心。

他進一步解釋唯識學派的識轉變,如《唯識三十頌》:「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變,此能變唯三。」從阿賴耶識轉變變現出外境與其他七識;此外,必須認識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自性,以及心與三種緣起:名色互緣、性空緣起、賴耶緣起,唯識學派依賴耶緣起,認為所有存在都是識的轉變,五蘊的色、受、想都是由識轉變;從心修習的角度來看,心是問題的根本,因而強調瑜伽(禪修)的重要。

我們常說「心有餘而力不足」,鄧偉仁表示,其實是心的力量不夠,心的覺察力、洞察力被雜染弱化了。既然心是一切問題的根本,該如何去除雜質(煩惱)來淨心?他提出佛教傳統教導提昇心品質的方法,如:佛法僧隨念、四念住與四無量心,而聖嚴師父也提出了心靈環保的「心五四」具體實踐方法,幫助人們轉心轉念轉世界,讓淨土就在人間逐步實現。

【探索愛情 火熱 能量 生涯四星球】

青年人生星際探索 啟航!


▲法青學員藉由牌卡遊戲探索自我,清楚當下的生活,進而點燃生活及工作熱情。(洪莉婷 攝)

◎黃哲宏

人生猶如一場星際之旅!法鼓山護法總會淡水分會法青組舉辦「人生星際探索」系列活動,二月十八日晚間展開「火熱星之旅」,藉由牌卡遊戲幫助學員點燃生活及工作熱情,並時時刻刻清楚自己當下的生活。儘管當天大雨滂沱,但十位學員熱烈參與,一如活動主題所標的「火熱」。

活動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學員先從牌卡中抽出五張讓自己最有所感觸與能提昇自我生命價值的牌卡,並從中選出最想要的一張。接著將所選出的牌卡依照感覺和想像排列,引導者則提問,進一步了解學員對這些牌卡的定義與關聯,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學員也不全然清楚的項目,在一同探索的過程中,除了樂趣,也有增進更多的了解。

第二階段,學員須思考現實生活中最想解決的問題,並於覆蓋的「障礙」、「靈感」及「天使」牌卡中選出四張卡牌。帶領者於過程中特別強調只須如實感受牌卡上的字句與議題的關聯,不涉及任何神祕色彩。巧妙的是,每位學員所選的卡竟不約而同與自己在第一階段遊戲的結果非常契合。因此幫助學員找到更合適的心態及方法,來滿足人生的渴望,並解決眼前的問題。

參與學員對於活動所學都感到如獲至寶。學員黃哲宏說:「帶領的法青引導我深入看見內在的自我逃避。提醒我是時候做出改變了!」范育源分享:「我們其實沒那麼了解自己,或是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透過牌卡上的文字,我看見真實的自我」。擔任觀察員的洪莉婷表示:「藉由熱情渴望卡邀請學員自我闡述真實感受,而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學員更深層接納與了解自己。」

系列活動藉由饒富趣味的牌卡遊戲,幫助學員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及超越自我:在親密關係「愛情星」,理解到對另一半的同理與慈悲;在自我渴望「火熱星」中,學習自我懺悔與開發智慧;在發展個人能力「能力星」,練習接納與肯定自我;最後在整體生涯「生涯星」,找到人生終極目標。

三月十一、二十五日及四月八日尚有不同場次及名額,歡迎青年朋友一同來體驗。請線上報名或電洽淡水分會知客處:(02)2628-1246。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以書相會 共學受用多

◎林書妍

因孩子學校開辦讀書會而加入讀書會成員已近十年,但上了方隆彰老師的「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課程」後,讓我對讀書會有更新的認識。讀書會是一種「覓食」而不是「餵食」,更非僅於接受而已,是主動的參與,每個人都是老師。

從選讀文章後給予標題、討論的主題、四層次提問架構,方老師從淺入深,逐步引導同學發言,不斷地在互動中,激盪思考能力,並將整理後的文字再轉化成口語描述,彼此相互交流,藉此達成「共學」的意義。

為期二天的課程精彩又豐富,非常緊湊,原以為會打瞌睡,出乎意外地是聚精會神地聆聽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深怕自己錯過任何一個學習的內容。

此外,還有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精要地詮解聖嚴師父《法鼓全集》,以及師父每本著作的理念與思想,如法師說:「師父要將知識利益他人,而非知識本身,所以師父將佛法的名相用淺顯的字句解說,讓大家能在學習時能很快理解而受用。」

讀懂一句,受用一生。以書相會,以法相聚。感恩方隆彰老師、信眾教育院及法師們、師兄姊共同促成此次難能可貴的課程,也願自己能將所學,分享運用於親友中,一起來法鼓山共讀共學。

課外心一章

重啟人生下半場

◎蘇瑛玫(107新莊佛學班)

聖嚴書院佛學班的課程,是我人生下半場很重要的一個階段,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意義與方向。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深信因果」,這是第一學期法師的開示重點。因果的觀念,對於學佛初入門、認同科學邏輯的我,相對較能接受。一下的行門功課,我便能夠背誦〈大悲咒〉,持誦〈大悲咒〉也成為我的定課之一。法師曾鼓勵我們,每日十分鐘的定課對修行很有幫助,於是每到上課的日子,我都帶著歡喜心來熏習,因為上課不正是修行的功課之一嗎?

二上課程是《學佛五講》,很慚愧並沒有認真研讀內容,當時感覺自己好似是到僧大上課,總聽得一知半解,但現在回頭複習,又能懂一些五講的內容,我想是因為後來參加讀書會共修,透過成員彼此的分享,漸漸對佛法的觀念有了理解,雖然在生活中依然會有煩惱,但是聖嚴師父說,能夠看到自己的煩惱,就是有智慧,我也覺察到自己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二下是我三年中最用功的學期,法師講解《心經》方式非常活潑,透過實際演練與同學分享「蘊處界」及「十二因緣」,後來我也成功地與孩子分享佛法,這是收穫滿滿的一學期,讓我對佛法的博大精深,有了不斷學習的嚮往;三上的《戒律學綱要》與《菩薩戒指要》,雖然學習得不是很好,也不再戒慎恐懼怕受菩薩戒,並且發願要去受戒,這應該是自己最正式的一次發願了。

三下的唯識學,我們的課程受到疫情的影響,改為線上上課,大家都誠惶誠恐地學習上線,透過視訊可以看到每個同學,也可以近距離看到老師的上課內容,雖然少了實際的互動,卻沒有減少學習的熱忱。

感恩三寶的護佑,讓我們順利完成三年的佛學班課程,我發願常隨佛學,盡心盡力隨順因緣,發菩提心護持佛法,希望有機會將佛法分享給更多人,讓每個人都能透過佛法改變觀念,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與方向,不再彷徨失措。修行這條道路雖然漫長,但是有佛法相伴,你我都能心安平安。


學佛應對境界隨堂考

◎郭彥均(107蘭陽佛學班)

非常感恩完成佛學班的課程。期間歷經了搬家、轉班、疫情嚴峻時的停課、線上復課,三年的學程,多了半年才圓滿,這一切需要多少善因緣和合才能成就,此刻心中有著滿滿的感動。

在天南寺出坡擔任參學員時,就意識到自己必須建立佛學基礎,以免遇上訪客提問時,無法適時地給予回應,另一方面更希望能將佛法活用於生活中,並分享給身邊的人,基於這樣的信念報名佛學班,更發願要圓滿。

猶記第一學年在臺北安和分院上課,從五戒十善、戒定慧三學、三法印,接著認識法鼓山的理念,運用著「佛法」即「活法」,「淡定」即「幸福」,練習在生活中觀照自我;下學期學習觀音法門並持誦〈大悲咒〉,還有《四十八個願望──無量壽經講記》,也開始上基本禪修課程,不僅確定了修學的法門,更受了菩薩戒。後來遷居宜蘭,轉班到蘭陽分院開始第二學年的課程。到了第三學年疫情爆發,又歷經停課、線上復課的波折,終於圓滿最後一學期的課程。

佛學班結業了!回想三年中每次的作業,都是檢視自我、與心對話的機會,如同法師勉勵:「成佛之日才是真正畢業之時,此刻只是一段解門的學習過程結業了。」期勉自己,在這一期生命中,將所學運用在面臨境界的隨堂考,經由不斷地練習,進一步去看到自己不足,讓心能更謙卑、更慈悲。

感恩能學習佛法、感恩教授課程的法師及老師們,感恩同行的菩薩同學,願時時不忘報恩,祝願所有眾生能一起早日畢業!

快樂學佛人3~5月

【開班日期、地點】
實體課程: 3/12新竹班、3/12海山班、4/16寶雲班、4/23安和班、5/1臺南班、5/14齋明別苑班
線上課程: 4/17馬來西亞班

【報名】 課前兩個月起,請上網報名http://dbs.ddm.org.tw 或洽各地知客處(額滿截止)
【洽詢】(02)2893-9966分機6658

【法鼓講堂】
心心念念中 探索心.意.識

【探索愛情 火熱 能量 生涯四星球】
青年人生星際探索 啟航!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以書相會 共學受用多

【課外心一章】
重啟人生下半場

學佛應對境界隨堂考

快樂學佛人3~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