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第一線手記

透視生命佛法照亮希望

編按 五月中旬,臺灣爆發嚴重的新冠疫情,醫護人員站在防疫前線,面對常人難以想像的情景。本期分享來自護理人員的第一線手記,以及法師的回應引導,讓我們警醒無常生命,更當用功修行。

◎吳慈慧


(李澄鋒 攝)

5/28|病患急增

醫院急增的患者,措手不及、無法陪伴的別離,逐漸發生。每次看著快往生的患者身心痛苦、家屬無助,總想自己能做些什麼,也想著:如果我是患者,往生前經歷這些痛苦,是否真能安住正念?

感恩示現罹病的大菩薩與周圍的菩薩,讓我了解苦、無常,學習如何修行。面對近日的變化,也提醒自己必須好好努力用功。

6/6|面對關卡

昨天有病人大鬧情緒,還好一切平安。想到去年(二○二○)疫情嚴峻時,曾打電話關懷被隔離者,話中充滿焦慮、無助、憤怒、不知所措。在法鼓山禪修學到的放鬆技巧,及時派上用場。在道場中學過的觀念和方法,帶我面對層層關卡。

感恩三寶加持,也深刻感受聖嚴師父的智慧,留下這麼多法寶幫我們。

6/22|祈求觀音

支援內科一個多星期,病房幾乎都是重症。化療病人等不到病床,終於住進病房時,邊說邊哭。雖知道不能被外境影響,但是好難,只能次次在佛號與誦經中找力量,祈求觀音菩薩加持。

沒有家屬、只有看護陪伴的病人,便播放聖號相伴,請他一起念。有家屬問,是不是有方法讓家人安心地走?也有家屬不捨,堅持救到最後。不同的想法,同樣的焦慮無助,我們很難過,卻要假裝堅強。祈求疫情快結束,讓等待的慢性病人有床,讓我們能好好照顧病人。

【法師回應】
慈慧菩薩,阿彌陀佛!

您辛苦了,這些場景,猶如經典所說,眾生的苦難不斷進入眼中,但我們能幫的忙卻很少,所以需要祈求與仰仗佛力加持,相信歷經這次,您心中的菩提悲願一定增長很多。

播放聖號給病患聽,這樣做非常好,也請家屬一起念佛,還可供養三寶,或在社會上做布施,迴向給親人。請家屬記得對親人說「四道」:道歉、道謝、道愛、道別。如有未完成的願望,加速努力幫忙完成,他會更安心。

6/24|生命學習

一直夢到在全是往生者的房間,學妹也說每天睡不好,夢中不斷在做CPR,另一位說她夢到一直加藥,病人卻救不回來……

清晨為一位四十九歲的癌末病患急救,家屬一直抱著希望,團隊都很盡力,但是……昨天有位一百歲的老菩薩發喘,加護病房沒床位,詢問其他單位是否有床可收?最後老菩薩回家安寧。設備和人力不足,不得已放棄,這是刻在醫護團隊心中的沉重愧疚。

這場疫情共業,很多人身心都受傷。有人找到方法療傷,有人還在傷痛中,如能有一絲光亮穿透,就是希望。認真做功課祈福,也將在法鼓山學到的放鬆呼吸方法,分享給朋友、同事與病人。

常被外境打得團團轉,幸好有佛法與法師引導。有時寫下寄給法師,陷在其中很難過,卻也在引導中轉念,發現心力量,更能同理受傷者的心情,希望幫上忙。這場生命學習,也讓我看見無私的悲心與助人的能量。

【法師回應】
慈慧菩薩,阿彌陀佛!

看了您寫的內容,很不捨。不捨醫護承受壓力、不捨病人無法醫治、不捨家屬承受傷痛。我們都知道,您們盡力了。境界來時,謹記師父教我們用「四它」去處理。盡心盡力,就能放下,如您所說,在每個境界中,轉念可以發現心的力量,這是我們學佛最大的資糧。

一次次寫下來,您其實已經抒發並療癒自己。請您的學妹們上網寫牌位祈福,為病人念「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誠心祝福他們,較能無罣礙。醫療資源本有限,只祈求在這場疫病中,我們都可以學到對生命的珍惜。

建立正確人生價值觀

◎聖嚴師父

怎樣才能達到「動靜順逆皆自在」呢?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很重要的。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有三項認知。首先,我們要認知人生的目的,在於不斷地學習和奉獻,用來感恩、報恩我們這個世界,而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名利、權勢。

我今天看到一位高中生,他考取了臺大的醫學院,他說自己已經看了很多醫學倫理的書,知道做了醫生之後要救人、助人,要為病人服務,這樣的學生就讀醫學院,以後一定會是好醫生。臺大醫院這樣的好醫生很多,但仍會有人受到外在誘惑。雖然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一個受到威脅利誘的人,如果能夠逃過來,他就自由了,只是一般人通常沒辦法。站在我的立場,世界上沒有壞人,有了地位、身分的時候,很多誘惑就會隨之而來,如果他有防護網──對人生的目的有充分認知,這個問題或許就不會發生。

其次,我們要認知人生的價值在於盡心盡力,以利人來利己。前幾天我和施振榮先生進行一場對談,施先生表示,經營企業一定要把利益他人當作是在利益自己,當他人有利益時,自己一定也會受益。將「利益他人」做為首要考慮、第一目標,大家一定願意使用他的產品,員工也願意盡心盡力,因為公司是為了利益人而不是利益老闆個人。在這樣的理念下,施先生於是成了一個大企業家。

第三,我們要認知動靜順逆的遭遇,自己最多只能掌控其中一半,另一半往往無法預期,既然如此,對於不如意的、不能預期的、不能掌控的事情,我們應該視為預料中的事。我們的生活中,有所謂的「及時雨」,就是要什麼的時候正好就出現了,但是也有「暴風雨」,當然沒有人會喜歡暴風雨,但是我們知道這是在所難免的狀況,只要去理解、認知這個狀況,就不會覺得失意或是不滿意。

諸位一定聽說過「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確定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那遇到不如意的事,不正符合我們心中的理解和認知,這不就是「如意」?比如說我到臺大醫院看病,看病時我的心裡已經有準備,人一定會生老病死,有病是正常的,有了病一定會痛苦,不接受痛苦,痛苦就多一些;願意接受它,痛苦就少一些。

(選自《禪的理論與實踐》)

【錄製《法鼓全集》有聲書心得】

與有榮焉

◎袁光麟(資深配音員、聲音導演)

從事聲音工作四十餘年,從去年(二○二○)八月起錄製的聖嚴師父有聲書,於我是一段全新的學習與成長。俗云:「人生七十才開始。」在這一年,我的工作與生活,確實起了意想不到的轉變。

去年八月中旬,首次與法鼓文化胡麗桂師姊會面,當她介紹師父書籍的性質與類別,而詢問我是否有意願參與為師父著作發聲的工作,我即欣然接受,深感與有榮焉。坦白說,在此之前,我對聖嚴師父的認識是有限的,從一般公眾視野,師父是一位偉大的當代高僧,然而除此之外,師父的著作及講經說法影音,我卻從未有接觸的因緣。因此,接下這份任務,我要做的,就是改造自己的「土壤」。

每天看師父的書稿、畫重點,琢磨合宜的念讀語氣,及上網觀看師父說法影片,從此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師父的偉大與智慧,使我打從心底敬仰;觀看師父的影片,又讓我感受到師父的幽默及可愛。我當然理解,師父任何的談話,只要是出自師父本人音聲,對聽者而言就是最好、最親切。至於我的念讀,並非代替師父發聲,而是從個人對聲音特質的掌握及念讀技巧,來演繹從著作中所接收到的師父的智慧。

每週一、四下午進錄音室,都是美好的時光。每回錄音,我都會在桌前擺放一張師父的照片,形同師父看著我有沒有認真工作。同時,法鼓文化特別安排陪讀義工,包括王琍英、陳春娥及陳子瑜三位師姊,輪流陪伴我進行各書錄製。我要是念錯一字、漏掉一字,或因理解有誤而未能正確讀出文句重點,他們就會當場糾正。有了他們的陪讀,使我非常放心,也更有信心把這份工作做好。

一年下來,已錄製十餘本師父的著作。這份任務,不僅為我的聲音本業帶來新的成長,個人身心土壤也有些不同。師父常提起,遇到任何突發狀況,或是待人接物起了浮躁情緒,可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來化解。這個方法對我確實受用,現在我已養成心中常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並且每天誦念〈大悲咒〉,好像修養上有一點點長進,家人也覺得我改變了,相較從前,似乎慈眉善目些。

錄製師父的有聲書是群策群力的團隊成果,大家對待此事的認真、投入與敬業精神,使我非常感動。我的參與,微不足道;能夠向師父學習,是我的福報。

(採訪整理/胡麗桂)

【線上禪一心得】

用禪法面對海浪

◎簡演明

摯愛的媽媽在三月五日離開,五月七日在金山環保生命園區圓滿植存。二、三個月間,忙著安撫家人、處理事情,感覺自己似乎能平靜面對,直到回美國,悲傷才開始席捲而來,悲痛與思念像無底的深淵。一位師姊跟我分享,悲傷就像海浪,不會消失,當我們的游泳技巧愈來愈好,就不會被浪淹沒。師姊們的關懷和支持,讓我從孤立自己、什麼都不想做,慢慢地恢復參與讀書會、禪坐共修等線上活動,並報名了七月的線上禪一。

開始前,常興法師為大家介紹禪修方法中的念佛法門,就是腦中憶念佛號,念一句佛號,數一個數目,相續不斷。想起為媽媽助念時,全家人跟隨念佛機,一句一句誦念阿彌陀佛聖號。因此從第一炷香開始,心裡便抱持著把每句佛號念好的想法。

由於居家禪修,法師提醒大家事先與家人溝通,做到三件事:一、禁語;二、不使用社交軟體、不上網;三、不看書報。休息時間,不管午餐或喝水洗手,每個動作都要清楚明瞭。中午休息時,腦中還是佛號不斷,有妄想就提起佛號。打電話跟同修報備禪修要禁語,接著準備午餐,用餐時不像平常看著iPad,心到處飄移,不管吃進什麼食物。用餐後做家務、在家裡散步,一樣提醒自己,每一個動作清楚明瞭。

二炷香之間,法師帶領大家做伸展、瑜伽動作和經行。法師在鏡頭前示範經行,腳跟慢慢離地,然後腳尖;慢慢往前跨半步,腳尖慢慢著地,再接著腳跟;心,專注在身體的動作上。法師說,心的專注點可先擇一,放在移動的腳,或是固定不動的腳,等到有比較深的覺察力,就可擴展到觀照全身的動作。結束前,法師回答我的提問,禪修的念佛法門是用意根,昏沉時,腦中佛號速度可以加快;較安定時,則可以放慢。

八個小時的禪一,學習到覺察,也感受到安定的力量。感恩法鼓山提供這麼多線上活動,讓我可以不出門,逐步參與活動,走出悲傷。雖然悲傷的海浪一樣會湧上來,但透過一次次的學習和練習,相信我將可以平靜、安定地面對它。

【防疫第一線手記】
透視生命佛法照亮希望

【禪的智慧生活】
建立正確人生價值觀

【錄製《法鼓全集》有聲書心得】
與有榮焉

【線上禪一心得】
用禪法面對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