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理學院14週年校慶

永續心靈環保價值

校長惠敏法師勉勵師生以世界為舞台 自利利他成就淨土


▲法鼓文理學院十四週年校慶,師生、校友齊聚,共願永續「心靈環保」、「人間淨土」的核心價值。 (王育發 攝)

【江胤芝/金山報導】從心靈環保出發,找回安頓身心的力量,四月八日佛陀誕辰紀念日當天,法鼓文理學院邁入創校第十四週年,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中華佛學研究所榮譽所長李志夫、法鼓山社會大學校長曾濟群、榮譽董事會會長黃楚琪等皆到校祝賀。

校慶典禮上,方丈和尚首先帶領全校師生,為日前花蓮太魯閣號事故中的傷難者及家屬持誦「阿彌陀佛」聖號,為他們祝福迴向。方丈和尚也以中華佛學研究所所訓「實用為先,利他為重」,期勉師生將在校所學知識,運用在奉獻利他的志業上。

甫過清明時節,校長惠敏法師提到緬懷祖先的意義,在於「德行」而非「血緣」,唯有道德典範的存續,才能讓家族、團體、社會乃至人類永續發展。校長藉此提醒校友及師生,校慶正是思考本校核心價值「心靈環保」、「人間淨土」能否永續發展的時機,鼓勵眾人善用覺察力、保持身口意的清淨,並以世界為舞台,自利利他成就淨土。

當天的校慶活動以「走步道、選好名」為主題,結合DILA年度攝影暨短文大賞、校友會獎學金頒發。典禮圓滿後,全校師生一同巡禮校區五條新建完工的「禪林步道群」,在天光雲影、溪聲水色中,領受禪悅境教,並集思廣益為步道命名。學務長莊國彬表示,平日自己就喜歡爬山:「走出教室,才能真正內化佛法所學,生活即教育。」校安中心主任張振華則指出,走步道防疫又健身,鼓勵學生來天然的戶外禪堂放鬆身心。

「走路、經行幫助我減輕課業壓力,腦袋自然就放鬆,氣血循環也變好!」就讀佛教學系碩一的越南籍曇當法師表示,文理學院的境教、教育理念,都深刻啟發他的身心,也發願精進學習佛法、中文,日後貢獻於典籍翻譯,將佛法化為平易近人的語言,接引越南的社會大眾。

僧大講經交流

用生命體驗來說法

【釋演曉/金山報導】如何以有生命力的弘講,讓一句佛號、一部經典活起來?四月十七日、十八日,僧伽大學在法鼓文理學院階梯教室舉行的第十三屆講經交流中,二十位學僧各自發揮創意,以穩健台風與精彩論述,具體展現結合經典與修行的生命體驗。弘講內容涵蓋禪修、淨土、觀音、菩薩戒、《阿含經》、《楞嚴經》、《圓覺經》、心靈環保等主題。

女眾副院長果光法師以石頭希遷禪師《參同契》中的「回互」思想勉勵全體師生,交流就是一種「回互」,將祖師大德的法義,透過生命的體驗分享大眾,就形成正向能量的傳遞。說法者掌握禪修要領,專注分享,聽者用心聆聽,不僅讓自身法喜充滿,更能利益大眾。

遇到佛陀保證能解脫?來自印尼的殊諦法師向聽眾提問,講述以「前後遇見佛」命題的因緣。法師表示,佛教在印尼並不普遍,漢傳佛教更是發展不易,他很珍惜能夠學佛修行,並引用《阿含經》及聖者的故事,強調見法如見佛,不論身處什麼時代,能得人身,聽聞佛法、親近善士,如理思惟,法隨法行,即便不能生值佛世,仍有得度因緣。

俄羅斯籍的演誓法師全程以中文講經,再次提出因果律對自己生命的影響,和與會大眾一起探索佛陀最核心的教法。青年院監院常炬法師講評時,讚歎講者用不熟悉的語言弘講,身體力行用心投入所呈現的成果,就是因緣因果最好的示現。

「困在三界密室中的我們,如何逃脫?」從小就喜歡各種遊戲的寬惠菩薩,發現自己在僧大經常「越級打怪」,透過自製繪本,引領大眾隨善財童子參沙洲上玩沙的自在主童子,從中體會持戒自在、遊戲人間的法喜,引人入勝。

「地球能容納七十億的人,卻無法滿足七十個人的野心。」禪學系三年級演保法師〈從「碳足跡」談「心靈環保」〉,透過影片指出,當前的自然環境非旱即澇,只要一個人破壞了大自然,其他人都會受影響。唯有扭轉觀念及實踐禪修方法,才能走出當前的困境。

為期兩天的講經交流,如同男眾副院長常寬法師所勉勵:「每場的主題都很有新意,同學們學會轉化名相,用貼近社會大眾的語彙,讓人更了解經典內涵。」特別是外籍生的分享,讓人體驗到講經和說法的不同,講者一字一字慢慢地說,聽眾一字一字地聽仔細,語言文字變得很單純,好像回到佛陀時代,這就是在說法。


▲學僧在講經交流中切磋法義,學習用不同表達方式讓大眾親近佛法。 (法鼓山僧大 提供)

何日生講授 實踐「利他」的善經濟

【梁金滿/金山報導】經濟的主體應是利他而不是自利!四月十三日下午,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暨哈佛大學文理學院CAM Lab特聘學者何日生,應邀於法鼓文理學院為近三十位師生講授「善經濟」,分享古今中外各文明經濟體系中的善與利他思想及實踐,以及親近慈濟的企業家如何將信念領導帶入企業經營。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陳定銘表示,善經濟與社會企業與創新學程推動的不謀而合,正是時代所需。

「西方哲學家柏拉圖講『至善』,強調追求最高真理;而中國人的『善』是『一人一口羊』,每個人都生活在共享共榮的社會,才是善。」何日生帶領師生從蘇美文明、古希臘哲學、猶太智慧、基督教、伊斯蘭教、儒家哲學到佛教教義,重新審視西方文明與東方思想中,推動經濟背後強大的文化思想,其實是「善」與「利他」。

在佛教教義中,佛陀對於居士的經濟生活有清楚的表述,如《阿含經》中佛陀以「四具足」回答經商者欲得現法安樂應具備的智慧;對於財富分配,佛陀提出「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於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的四分法;並以「六非道」言明取財之道。

「利己的思想支配人類經濟發展約三百多年,該是倡議利他經濟的時候了。」何日生說,像巴塔哥尼亞、大愛感恩科技等社會企業,或是印尼金光集團、馬來西亞偉特科技、臺灣宏碁電腦等,都體現了「以信念為核心」、「以價值為領導」、「以利他為系統」、「與地球共生息」等善企業思維,他們以善的動機與方法致力於善經濟,有助於成就一個「身、心、境」富足和合的共善人間。

中山大學|屏東大學

舉辦僧眼看世界講座


▲果賢法師受邀至中山大學演講,校長鄭英耀(左四)、西灣學院院長蔡敦浩(右二)、西語系教授黃心雅等教授一起接待,並巧遇前駐瑞典大使廖東周(右三)。(本刊資料)

【本刊訊】「出家前,我從事新聞工作,看社會是有問題的穢土;出家後,做的是文化出版,希望告訴讀者,人間處處是淨土。」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於三月二十九、三十日,分別應國立中山大學、屏東大學之邀,以「僧眼看世界」為題,與師生分享如何以佛法眼睛看世間?在淨與穢之間,調整了什麼眼光而看穿了世界?

兩場講座緣於《法鼓全集》二○二○紀念版贈書儀式時,校長的當面邀請。於中山大學舉辦的講座,由哲學所越建東教授主持,共有五十位師生參與;屏東大學則由中國語文系林其賢教授主持,近百位學生與校外人士與會。

果賢法師首先談到,自己一路透過新聞工作、關心公共議題,希望尋找生命答案和人生意義,然而對於世間紛擾的現象,始終充滿疑惑,透過世間知識仍遍尋不著答案,直到學佛才找到。「生命的目的在於受報、生命的意義在於盡責、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聖嚴師父這段話,讓他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標。

法師出家後,仍在法鼓山承擔新聞和文化出版執事。由於了解佛法的因緣因果觀,知道世間價值都是好壞、對錯、是非的二元對立,從而能進一步超越,清楚看見每一則新聞和社會事件背後的因緣。

法師表示,佛法教導人們「不思善,不思惡」,希望我們超越主觀的思考判斷,能以更高的視野、更多元的角度看待世界,便能發現每個人事物,都是因緣和合、業力運作的結果,而能以包容和慈悲心去面對、接受現象,積極地關懷他人。

除了思想觀念的轉化,法師表示還需要透過禪修的練習,讓自己隨時活在當下。當身心安定時,所見的世間便不再是二元對立,而是成就我們修福修慧的示現菩薩,讓人體驗「唯其心淨,則國土淨」。

法師勉勵同學,身處於資訊紛雜的現代社會,學習保持一顆寧靜安定的心,便能穿透種種複雜的現象,回到清楚簡單的心安自在。

智慧隨身書《用心溝通》出版

由法鼓山文化中心企畫選編,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出版推廣的智慧隨身書,三月份出版新書《用心溝通》,幫助大眾掌握傾聽與表達的技巧,達到有效溝通,在家庭及職場上,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溝通」在人際關係的維繫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效的溝通可以解決問題,增進人際了解與互動,但如何才能達到有效溝通?本書分為「傾聽的智慧」、「說話的藝術」、「有效的溝通」三個篇章,彙編聖嚴法師的開示,探討傾聽不光是用耳朵聽,更要用心聽,站在對方的立場,聽出對方真正的想法。

溝通時,「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拿捏適當時機,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溝通,讓「說話」成為溝通的好工具。除了聽與說之外,溝通應以互信互諒為基礎,處理問題對事不對人,釋出善意化解歧見,如此必能獲得對方的信任,達到有效溝通。 (編輯室)

◎請至法鼓山各分院、分會取閱,歡迎協助推廣及助印
◎法鼓山智慧隨身書電子書網站 https://www.ddc.com.tw/ec/smartbook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53期5月號

戶外禪,身心SPA

還在「報復性出遊」嗎?用上簡單的禪修心法,旅遊可以更smart!法鼓山僧伽大學女眾教務處課務組組長常正法師鼓勵在大自然中「微禪修」,善用所緣即景觀心,讓自然療癒身心,但別忘了體貼同行家人、旅伴的需要,不著痕跡、善巧融入心法,讓大家從「歡喜」出遊,到「喜歡」禪修。

旅遊度假只是暫時抽離,終究要返回生活常軌,在日本京都攻讀博士的有暋法師,每逢賞櫻季節,不會像日本朋友一窩蜂湧到「名所」,他如常到學校,休假時到寺院禪修、出坡、沏茶,體會只要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多訓練直觀能力,就會發現專屬個人的「名所」,就在燈火闌珊處。

新冠疫情打亂日常節奏,常慧法師在「清心自在」中分享被迫停留馬來西亞期間,再次展讀《拜佛禪》並以拜佛為定課,凝聚浮散不安的身心,涵養正面的能量。「人生座談會」整理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舞蹈家許芳宜與大提琴家張正傑座談精華,分享如何在逆境中找到生命的光,也以生命之光照亮他人。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永續心靈環保價值

【僧大講經交流】
用生命體驗來說法

何日生講授 實踐「利他」的善經濟

中山大學|屏東大學 舉辦僧眼看世界講座

智慧隨身書《用心溝通》出版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53期5月號──戶外禪,身心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