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境教 校園體驗之旅

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報考學子認識博雅教育
知識研究與修行體驗兼具 學習轉心轉世界

【張田沛/金山報導】「讀佛教學系需要出家嗎?」「沒有足夠的佛學基礎可以來讀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午後,近三十位來自全臺各地,對佛教學術研究感興趣的民眾,在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師長、學長姊熱情引導下,展開校園深度體驗之旅。

「佛教學系究竟在學什麼?」系主任鄧偉仁以許多人常有的疑問為楔子,從文理學院推崇的博雅教育、佛教學系的架構、學生能力的培養等面向,以及海內外人才交流等實例,為現場及同步參與網路直播的民眾,講解學系教育理念與規畫,廣邀青年世代加入兼具知識研究與修行體驗的法鼓佛教學系,培養自己成為時代需要的跨領域宗教人才。

從學士班讀到博士班,在法鼓佛教學系學習多年的林悟石表示,學校的師長不僅溫文儒雅,而且都是底蘊深厚的寶藏,歡迎大家前來就讀挖寶。曾參與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至美國留學的劉澶枋,也分享至海外研修交流的甘苦經驗。

遠從高雄北上,原就讀中文系的楊雅琄,對於佛教學系梵文、藏文、巴利文等語言課程十分感興趣,希望能透過文史語文的學習,對於佛教經典有更深刻直接的認識。從學長姊分享的校園與社團生活中,她也感受到文理學院不僅學術底蘊豐厚,也是一座充滿人情溫暖的學習寶山。

法鼓佛教學系設有學、碩、博士班,還有結合人文與數位的佛學資訊學程,師資陣容堅強,課程豐富,歡迎青年學子踴躍報考。


▲學員透過文理學院師生解說,以及校園參訪,體驗博雅教育的學風理念。(張田沛 攝)

心靈環保與當代教育系列講座

大普化教育 用佛法熏陶普遍大眾


▲果毅法師指出學院、普化教育相互運用,對佛法的推廣與普及格外重要。 (張田沛 攝)

【本刊訊】一月四日上午,由法鼓文理學院心靈環保研究中心主辦的「心靈環保與當代教育」系列講座最終場次,邀請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為近百位師生分享「心靈環保大普化教育之理念與演示」。

果毅法師從執事經歷分享自己與普化教育的因緣,並以「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命名緣起,引領同學從法鼓山的使命「三大教育」:大學院、大普化及大關懷教育,重新認識創辦人聖嚴師父對大普化教育的規畫與期許。

法師指出,師父創建法鼓山之始,即定位為「教育的團體」,因此僧團所在之處都是教育園區,僧俗四眾都是做教育的工作,甚至來法鼓山當義工也在做教育的工作。三大教育環環相扣,透過「大學院教育」培養人才,「大普化教育」普及佛法、淨化人心,以「大關懷教育」普遍而平等地關懷社會大眾。

「大普化教育是用佛法來熏陶普遍的大眾。」果毅法師分享師父對大普化教育的定義,並提到二○○八年普化中心成立時,師父提出的原則是:「我們的課程要像流水一樣不能停,常態、持久性不斷地熏習。」
果毅法師表示,大普化教育課程強調解行並重、內容多元、系統次第等三大特色。目前普化中心課程發展順序,最早的佛學課程是二○○四年在高屏地區開辦,二○○八年普化中心成立後,將地區性課程回到中心級單位做全面推廣,二○一○年福田班開班,二○一一年禪學班、二○一二年快樂學佛人、長青班開班。未來地區分會對於課程辦理,只要有需求,普化中心將提供整套教案規畫。

普化教育未來如何持續開創新的面向?「大學院教育所學的內容與普化教育串接運用,顯得格外重要。」果毅法師勉勵現場同學,未來探索學術研究方向時,將普化教育推廣的素材納入,對於佛法的推廣與普及更是至關重要的。

《法鼓全集》贈閱臺大醫院金山分院

一月七日上午,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致贈《法鼓全集》二○二○紀念版予臺大醫院金山分院,由院長張志豪代表接受。法鼓山社會大學校長曾濟群與院方八位一級主管皆出席贈書典禮,當日雖寒流來襲,現場充滿溫馨與親切。

「感謝張院長與曾校長促成此次贈書儀式。」方丈和尚感謝金山醫院對北海岸地區的醫療照顧,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再加上聖嚴師父佛法的關懷,就能達到身心最完整的照護。曾濟群校長分享,無論是待人接物、處事態度、面對困境或自我修持等方面,在這套書中都能看到師父教導我們應世的般若智慧。

張院長表示,金山醫院長期與法鼓山合作,從長照的靈性關懷照護到北海藝廊的藝術分享,都有益於療癒就診民眾的心靈。張院長強調,《法鼓全集》是聖嚴師父的智慧寶藏,院方未來將與醫護人員,以及來院民眾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得到師父佛法的祝福。

(文/編輯室.圖/王育發)

僧大專題講座

攝淨於禪 陳劍鍠分享禪淨思想

【釋演穩/金山報導】創辦人聖嚴師父長年主持禪七,也教人念佛,師父怎麼看待禪與淨?念佛與禪修如何融攝,以達成「提昇人品,建設淨土」的宗旨?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法鼓山僧伽大學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以「聖嚴法師的禪淨思想及其體證——以『淨念相繼』與『入流亡所』的詮釋為核心」為題,透過視訊,與僧大近七十位師生分享師父的思想源流與實踐。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務長常啟法師開場時,以《孟子•盡心章句下》勉勵學僧應深入師父的教法,了解其思想脈絡,未來弘化時,才不至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自己不清不楚,卻想教人清楚明白,猶如緣木求魚。

「聖嚴法師將禪淨的修持結合,使『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成為禪修法要。」陳劍鍠指出《楞嚴經•念佛圓通章》一向是淨土行者的重要經論依據,而師父在禪七時常以守護六根來詮釋〈念佛圓通章〉的「都攝六根」,並視之為禪修的好方法,同時結合念佛禪觀與人間淨土的思想,提出「一念相應,一念是佛,一念見淨土」。

陳劍鍠表示,無論念佛或禪修,種種的施設都是鼓勵大眾把握當下一念心,自淨其意,以提昇人的品質來完成人間淨土的建設。

陳劍鍠豐富的學識與活潑的表達方式,使學僧之間討論熱烈。禪學系三年級演滿法師說,由於剛打完禪七,聽了師父禪期開示再聽這場演講,讓他對師父提倡念佛禪中「事一心」、「理一心」的層次更加清楚;二年級的演責菩薩則對「耳根圓通法門」的修持感興趣,想深入了解根塵識的作用,以及浮塵根、淨色根之別。

文理學院法鼓講座

黃貞燕 淺談民間傳統與文化保存

【釋演曉/金山報導】法鼓文理學院於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下午,邀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黃貞燕分享「民間傳統的當代傳承與博物館 」,帶領現場四十位師生走入民俗傳統與博物館的知識領域。

二○○三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公告《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新的遺產觀念,對長久來以「物」為核心的文化遺產事業帶來新的衝擊。不但影響社群重新看待民間傳統方式,也使其更有意識地被帶到當代社會生活脈絡中,去思考未來的持續傳承課題。

黃貞燕表示,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heritage)是人類存在的基礎,這類「無形」遺產所強調的對象,並非物質性的存在,而是展現為知識內涵、文化表現形式,如民間傳統、習俗、風俗、口述歷史、口述傳說以及宇宙自然界有關的知識等,屬於「活的遺產」,所以它重視社群主體,也重視促使民間傳統持續發展的社會過程,並建構一套新的保存維護方法與倫理。

當博物館技術(蒐藏、展示、教育、治理)介入無形文化遺產保存,人們可以在其中發展他們的身分認同、蒐集他們的傳統以傳承給下一代。黃貞燕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為例,主張地方、社區就是博物館,居民即是自己文化的詮釋者,並在此概念下,成功推動當地的現地展示與社頭文化傳承。

黃貞燕表示,無形文化遺產實踐的意義是立基於未來而非過去,所重視的價值是未來,透過今日的努力,讓這些重要的民間傳統得以保存,並使未來能有不同的開展,有助當代文化與社會的創造力。保護無形文化遺產的最好方法,就是護衛其在當代社會脈絡中的生命力,這種新的論述,更加強化文化遺產與當代生活、過去與現在的關係。

【法鼓書齋】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師父《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於2月出版,此書以2007年出版的同名結緣書為基礎,增補相關文稿,以期完整介紹中華禪法鼓宗的傳承。

在結緣書的前言中,聖嚴師父寫道:「都是闡述我個人對於漢傳佛教的使命感與責任心,說明中華禪法鼓宗的淵源、因緣和目的……若未能在我住世之際,見到漢傳的禪佛教快速復興,至少也要將此一使命和責任,寄望於法鼓山的僧俗四眾,來持續地推動,以之來利益普世的人間大眾。」

聖嚴師父創立中華禪法鼓宗的目的有二:一是使禪佛教與義理之學互通;二是使禪佛教與世界佛教會通,並且接納發揮世界各系佛教之所長。該書分為「中華禪法鼓宗」與「修行、傳承與傳法」兩大部,第二部分為新增師父對於自身傳承法脈與法鼓山傳法的重要開示,尤其是〈告誡眾弟子書〉,更是師父深深的勉勵與提醒。


■《人生》雜誌450期2月號

平安自在《觀無量壽經》

疫情封鎖了邊境,解禁遙遙無期……但只要心中有希望,透過《觀無量壽經》的禪觀法門,憶念諸佛無量的智慧與慈悲,平安與光明就能遍滿身心。

本期收錄聖嚴師父講解《觀經》第八觀「像觀」觀法,是禪淨合一的重要依據。曾堯民從《觀經》的傳入與流傳,看《觀經》弘布史。常啟法師根據文獻,還原十六妙觀的觀法,深入兼容三根、止觀雙運、自力他力互資的修行法門。惠敏法師以落日觀,學習隨時安頓身心、因應生死,反思逆光背後的光明。果鏡法師分享因師父教導的普觀想,從淨入禪而出家的歷程。

農事也要斷捨離?「心農業進行式」分享成為一個輕鬆的農夫之路。「平安湯之味」本期端上養生湯與巧拼盤迎新春。下午茶是真的餓了?還是想當合群的人?「廣角萬花鏡」反思現代人的「慣性」群聚感染。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苑》第11期 「尋找防疫善知識」出刊

僧伽大學學僧自製刊物《法鼓文苑》第11期於2020年12月出刊。本期專題「善財童子出任務——尋找防疫善知識」,善財童子來到21世紀出任務,回應與反思新冠疫情的種種現象,請益善知識以佛法觀照不同面向,分享疫情帶來的禮物。

專欄「跟著海報故事心旅行」、「實習試煉場」、「修行白皮書」、「僧命撰寫」、「空谷踅音」,記錄學僧出家生活、實習、參訪等點點滴滴。(編輯室)


僧大招生說明會

【日期】3月14日(日)
【報名】2月1日起
【網址】https://ppt.cc/faTVVx
【洽詢】02-2498-7171分機2351

知識 境教 校園體驗之旅

【心靈環保與當代教育系列講座】
大普化教育用佛法熏陶普遍大眾

《法鼓全集》贈閱臺大醫院金山分院

【僧大專題講座】
攝淨於禪 陳劍鍠分享禪淨思想

【文理學院法鼓講座】
黃貞燕 淺談民間傳統與文化保存

【法鼓書齋】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人生》雜誌450期2月號
平安自在《觀無量壽經》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苑》第11期「尋找防疫善知識」出刊

僧大招生說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