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開展 佛寺志數位文獻

中國佛寺志數位典藏系統為佛教研究帶來新材料、新論題

【釋演曉/金山報導】如何運用「中國佛寺志數位典藏系統」進行檢索、版本比對,使文獻為學界所用?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於去年(二○二○)十二月十一日舉辦第三場「雲端上的神聖場域」工作坊,邀請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簡凱廷分享「佛寺志的利用與研究」,從個人學術關懷面向運用寺志數位資源的經驗,延伸到可開展的新論題。

「傳統學術研究的訓練上,查找資料常局限在藏經的材料或僧傳,其實,藏經以外的材料也需要關注。」簡凱廷以聖嚴師父〈明末的唯識學者及其思想〉一文為例,對於明末唯識因明學復興的風潮,師父從諸家學者的生平、學風、著作及思想等,做了詳盡的爬梳,「當時能查找的文獻,一是藏經,另一是僧傳。」他表示有了數位文獻後,自己研究相同主題時,先以師父著作為參考基礎,進一步探尋寺志文獻,只要在數位典藏系統輸入人名,不僅能找到生平傳記,也會顯示原文書,甚至連結至相關地名、人物師承關係,此外,文人文集、碑刻也都是可循的線索。

學術研究常會遇到版本問題,簡凱廷以《五臺山志》為例,學界公認的版本為萬曆二十四年本《清涼山志》,編者是晚明僧人空印鎮澄,而坊間流傳較廣的是印光法師重修的版本。考究兩書內容可發現,鎮澄的序雖題為萬曆二十四年,但書中收錄了唐公靖〈同李令君佩韋登南臺書於月川丈室〉一詩,寫於萬曆四十年以後,因此稱為萬曆二十四年「序刊本」較合宜。而印光法師重修的版本,也不像序中所言「依明志稍為考訂增修耳」,而是將其所推廣的淨土信仰融入書中,含有編纂者的意志在內。

「這是版本所代表的重要性,需要從版本互證中,才能挖掘到資料。」簡凱廷表示,我們常將史志或材料,當成史料來研究,忽略這些材料是人為編纂,當中隱藏了很多有趣的問題可探討。他也提出這次未涉及的主題,如東亞的寺志、當代的寺志編纂,甚至域內到域外的比較研究等,期待與會青年學子能從此方向切入,開展出前瞻性的論題。

屏東大學│美和科大 典藏書展《法鼓全集》

《法鼓全集》二○二○紀念版自出版以來,陸續贈閱各大學、圖書館。繼高雄市立圖書館、國立中山大學之後,二○二○十二月二日,退居方丈果東法師代表法鼓山,前往國立屏東大學、美和科技大學贈書,由兩所高等學府校長代表受贈。除了贈書,屏東大學更於學校圖書館中設置《法鼓全集》主題書展,全校師生一進入圖書館,便能認識並飽覽聖嚴師父一○八本生命精華。

「聖嚴師父一生就是將佛法的好,與人分享。」退居方丈特別提到,一個看似小小的願,卻成就無數人學習佛法、改善生命的因緣,「《法鼓全集》集結收錄的,正是師父的無窮悲願和智慧寶藏。」

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表示,感恩師父為現代人提供生活化的佛法智慧,希望青年學子都能閱讀、學習師父的奉獻精神。曾參加「自我超越禪修營」的美和科大校長翁順祥,感謝法鼓山送來師父一生的智慧法寶,未來學校也會從《法鼓全集》中,選出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每月進行主題書展示,鼓勵學生在課業之餘,也能探索心靈的成長,讓生命更安定、更有願景。 (文/編輯室.圖/李東陽)


▲國立屏東大學


▲美和科技大學

中華佛學研究所出版動態

陳英善《華嚴與諸宗之對話》出版

【本刊訊】深入華嚴、天台二宗義理研究及教學的陳英善教授,新著作《華嚴與諸宗之對話》於去年(二○二○)十二月出版,書中透過九篇論文作品,呈現出了般若空的種種風貌,藉由華嚴與諸宗的對話,顯示般若空之深廣,展現華嚴法界的重重無盡。

《華嚴與諸宗之對話》對於修行問題多所著墨。陳英善表示,授課時常遇到學生提問:什麼是華嚴的觀行法門?華嚴宗有修行法門嗎?華嚴與淨土的關係如何?為了回應此類問題,她從「解」與「行」切入,探討華嚴的觀行法門,尤其華嚴宗強調「行起解絕」,與禪宗所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有異曲同工之處。佛教學者藍吉富讚歎本書「不唯可以被學術界所參酌,同時,重視修行的佛教徒,也可以從中取得修行資糧。」


《中華佛學研究》第二十一期出刊

【本刊訊】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的《中華佛學研究》第二十一期,於二○二○年十二月出刊,內容為青年學者論壇專刊,涵蓋禪學、詩偈、俗文學、歷史等佛教藝術、文化人類學等主題。自從二○一五年開辦「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以來,青年學者們透過田野調查、文獻考證等方法,細膩進行分析與探究,成果已發表於第十八期《中華佛學研究》、甫出刊的第二十一期,以及《無盡燈》和《撞倒須彌》兩本專書,藉由出版專書及專刊,與各界分享跨領域的研究成果。

中華佛研所所長果鏡法師表示,六年來與青年學者接觸,感受到年輕世代對研究漢傳佛教的熱忱。隨著第二十一期專刊出版,青年學者論壇也完成了階段性使命,未來將轉型進入另一個新階段,持續搭起漢傳佛教的對話平台。

更多專刊內容

研究兼具實踐

單德興分享訪談技藝


(文理學院 提供)

【釋演曉/金山報導】訪談不是面對面坐下才開始,貌似一問一答的過程,其實有很多「眉眉角角」。二○二○年十二月八日下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單德興來到法鼓文理學院,向近二百位師生述說三十七年來面對學者、作家「訪談的技藝」。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分享,帶給眾人豐富的「技藝」饗宴。

一九八三年訪談作家兼老師王文興,是單德興初試啼聲之作。他表示,當時整理出三萬多字的訪談錄,不僅在《聯合文學》發表,也是後人研究王文興的重要資料。初次訪談的成功,讓他產生信心,爾後隨著個人的興趣和關懷,薩伊德(Edward Wadie Said)、齊邦媛、余光中、金聖華等當代中外作家與學者,都成了他訪談的對象,內容橫跨文學、歷史、社會學等領域。

「訪談是學問又是經驗,要研究又要實踐。」單德興表示,主訪者有自己的發言位置與關懷,事前閱讀資料、準備題目,現場隨機應變,引發受訪者分享個人經驗、學思歷程、專業洞見與人生智慧,提供當事人的第一手資料,讓讀者進入其內心世界。

單德興以訪談後殖民論述學者薩伊德為例,他身為其著作的中譯者,訪談前先擬好兩套題目,結果訪談過程集中於第一套必問題,彼此相談甚歡。「這是力求周延、事前準備的重要性,訪談者更要主動,有趣的問題能刺激受訪者思考。」

生命教育學程學生廖德明表示,單老師分享的訪談技藝,不僅對研究人物生命故事有助益,對於自己從事紀錄片訪談人物,提點甚多,也呼應單老師所言:「以自身專長、學識作為公民社會的橋樑,連結彼此,是身為當代讀書人責無旁貸的使命。」

美國交換研修見聞

聽到西方同學的心聲

◎釋妙潔(法鼓文理學院碩士班二年級)

就讀法鼓文理學院學士班時,常聽學長姊分享許多遊學的經驗,不論在學術領域、心靈宗教,還是生活上遇到的文化衝擊,點點滴滴讓我生起了好樂心,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要將所學與西方人交流,讓西方社會認識漢傳佛教。

二○一九年夏天,想像自己正在踏上聖嚴師父留學的足跡,不由得感到滿滿的興奮與期待,獨自踏上了美國遊學的旅程,來到由世界各大宗教組成的柏克萊聯合神學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實現自己的西方見聞與學思歷程。

在美國交換研修期間,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和神父、修女、在家神職人員一同上「大乘佛教」這門課。課程以漢傳佛教為基礎,深入介紹中國佛教各宗派的義理,像是:如來藏的佛性思想、天台宗的一心三觀、華嚴宗的性相圓融、法相宗三性說等。

面對這些深奧的理論,大家都嚇到了。一位神職學生告訴我,佛教讓他卻步,連老師也和我說掌握漢傳佛教教義的難處,希望我協助課程,還有修女讀到盂蘭盆相關經典時,問我如果佛教對女性不友善,為何有女人想信仰佛教?

聽到同學、老師的心聲,想起了師父的感嘆:「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身為漢傳佛教的法師,當然要挺身而出,為大家「解危」。每當遇到難解之處,大家總會對我投以期待的眼神,此時,自己努力用簡單的英語,嘗試為同學解釋、釐清一些教義。畢竟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也不確定他們對漢傳佛教是否有正確理解,只希望或多或少帶給他們一些正向思惟。

這次的交換研修,體會到聖嚴師父所說:「慈悲,是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來講解佛法。」如何以輕鬆易懂的語言,將佛法帶入我們的生活中,一直都是重要課題。佛法是生命的心靈良藥,而不是硬梆梆的哲學,或是只在法會共修上,短暫與佛陀、佛法相遇。

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為漢傳佛教注入活泉,讓更多人體驗佛法帶來的圓滿。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49期1月號

心靈防疫在雲端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人們戴起口罩,拉開彼此的距離,無法自由跨越國境,疫病、死亡的恐懼近在眼前。這場前所未見的疫情,迫使我們深刻思惟人類的處境。所幸,拜網路科技之賜,疫情中,人們仍能看見世界的彼端、他方的友人,可以相會雲端,互道關懷,給予自他安定的力量。尤其運用網路資源,參與雲端的法筵,與善友以法相會,參加法會共修、禪坐、共讀、上課、研討……學習調整自心並實踐慈悲,提昇了心靈的防疫力。

新專欄「與生命相遇」,安寧義工張寶方分享所遇見的生命故事,陪我們反思生命課題,一起歡喜看生死。「法鼓全集導讀」由林其賢導讀第一、二輯教義論述類與佛教史類,看見聖嚴師父學術與遊化生命的完整藍圖,幫助讀者建立寬廣的視野與正知見,引領研究者概覽師父畢生法要,入林覽樹,領略其深邃心行。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山僧大2021自覺工作坊

【地點.時間】
桃園齋明別苑3/6、3/20(六)
臺中寶雲寺3/21、4/25(日)
高雄紫雲寺4/24(六)、5/2(日)
【對象】40歲以下青年,參加過「生命自覺營」 或經法師推薦
【上網報名】1/15起
https://www.ddsu.org/?page_id=8375
【洽詢電話】(02)2498-7171分機2351
【E-mail】seb@ddmf.org.tw


法鼓文理學院碩士學分班招生

【課程名稱】
長期照顧產業與創新
修行與自我轉化
心靈環保管理學
【上課地點】東吳大學城中校區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2/19 (通訊報名,額滿為止)
【洽詢電話】(02)8978-2131分機8012
【E-mail】sem@dila.edu.tw

活用+開展 佛寺志數位文獻
屏東大學│美和科大 典藏書展《法鼓全集》

【中華佛學研究所出版動態】
陳英善《華嚴與諸宗之對話》出版

《中華佛學研究》第二十一期出刊

【研究兼具實踐】
單德興分享訪談技藝
【美國交換研修見聞】
聽到西方同學的心聲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49期1月號
心靈防疫在雲端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山僧大2021自覺工作坊

法鼓文理學院碩士學分班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