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禪法青出覺招 提起放下有方法


▲在生活覺招研究室可以放鬆、安心發言,學員之間用開放的心去傾聽與接納。(李佳純 攝)

◎林貞均

「聽到『我是為你好』時,我想到誰?」「聽到『我是為你好』時,我的感覺是……」四月二十一日,農禪寺生活覺招研究室以「我是為你好」為主題,與現場六十一位十八至四十歲的青年朋友,透過互動遊戲、觀看影片、小組討論,探討時下最熱門的「情緒勒索」議題。

進入主題以前,法師先請學員在黃紙條寫下「對象」,橘紙條寫下「感受」,貼在活動教室的兩面牆上。不具名的紙條各有心聲,有人想到家人、朋友、上司、自己,多數人對這句話備感壓力、不耐煩,但也有人認為是接收到真心關懷。隨後法師引領大家討論,如何達到有效的溝通。

接著,小組一起合作,針對媽媽與孩子、男女朋友以及閨密之間三種情境,討論如何回應,各組透過演戲、小組分享等方式,發想故事橋段,逼真演出面臨三種情境時的不同處理方式,現場笑聲不斷。

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表示,「生活覺招研究室」提供一個以佛法觀念為基礎的實用平台。每次的主題皆針對青年常面臨的困惑,包括:認識自我、人際關係、工作壓力等,透過小組討論、影片欣賞、禪修體驗以及生活佛法的運用引導,進一步深入探索自我的生命。

因母親推薦而來的周碩為說:「本以為是個嚴肅的講座,小組交流與活潑有趣的內容,讓人印象深刻,很期待後續活動。」專程從花蓮來的陳柏穎分享,「若能離親,即能離怨」特別觸動他的內心,他常會對親近的家人抱著很深的期待,當期待出現落差,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未來會從觀察自己做起,適當表達情緒,進而放下。

共學點滴,大家有說不完的感觸,有青年分享:「這是我工作之餘的放鬆時光。」「來這裡能稍微舒緩工作壓力,有空就會來。」「生活覺招研究室」從最初的二十多位學員,近三年來,學員人數穩定成長,這不是一堂課程,而是一場聚會,歡迎青年朋友來出招,一起面對生活中的煩惱和困惑,學習傾聽與接納,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覺」招與安心之道。


▲生活覺招研究室提供一個平台,讓年輕人透過討論、聆聽聖嚴師父開示,了解佛法如何看待與回應問題,再回到生活中去體驗與探索,找到答案。(李佳純 攝)

安和分院長青班淨街

十字街頭掃塵埃

歲數加起來超過千歲的老菩薩組成掃街團,三十分鐘內,為臺北市大安區清出三大袋垃圾!

四月十二日,安和分院長青班舉辦第三次掃街活動,八十二位報名的老菩薩結束上午課程,用過午齋後,陸續到分院樓下集合。老菩薩們滿心歡喜領了掃具,在交通組義工引導下,攜手相扶過了馬路,隨即沿著敦南誠品外圍的人行道,展開一場有趣的垃圾尋寶。

「再裡面一點,再找看看就有了。」老菩薩彼此叮嚀,他們一個個彎著腰,在行道樹下的矮樹叢中,探頭找垃圾,「你看!丟在這裡就沒人看見。」七十八歲呂美玉菩薩手扶著腰,舉起長夾夾起菸蒂丟進垃圾袋裡,袋子裡除了成堆菸蒂,還有空啤酒罐、廣告單、面紙包裝袋……「怎麼會丟到這裡?」八十六歲的王愛玉就住在附近,對這些亂丟垃圾的行徑,實在不解,「城市的乾淨,應該要大家一起愛護啊!」老菩薩有感而發。

曾經把垃圾這樣順手一丟的人,可能作夢都想不到,自己製造的垃圾竟讓高齡老菩薩來收拾。隨隊關懷員賴心婷說,第一次淨街時,還從樹叢中撿出半瓶酒、損壞的鞋底、甚至還有耳環包裝盒。

儘管只有三十分鐘淨街,老菩薩們都覺得收穫滿滿,呂美玉說,能夠幫環境做點事,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還能奉獻,造福社區。六十六歲的李淑惠則體會到,這些看不見的垃圾,就像自己的習氣,有時候還真的很不自覺。長青班班長劉俊北坦言,以前自己也曾製造過垃圾,但現在學了佛,人生重新開始,真的不一樣了。

(文/楊雅穎.圖/李佳純)

走進聖嚴師父智慧海

舊金山佛學課 共讀《法鼓全集》

◎史曉英

舊金山道場今年度的佛學課程,以研讀《法鼓全集》,學習聖嚴師父的慈悲與智慧,課程由僧團法師帶領,透過共讀,深入師父的內心世界。首堂於四月四日開課,由常源法師導讀《美好的晚年》,共有六十餘位學員參與。

法師分享,師父曾在「佛化聯合祝壽典禮」上以「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前程美似錦,旭日又東昇」來祝福長者壽星,夕陽十分美好,但不是已近黃昏,就如同人生必須一生生的過,我們必須不斷的往前走。這句話也體現在師父晚年,即使疾病纏身,依然如昔地會客、演講、參與會議及諸多場合的開示,甚至在書中說:「我的晚年是非常美好的。」

法師隨即問現場同學,看了聖嚴師父一生的身教,個人的自我期許又是什麼?法師率先分享自我期許——做一個利人利己的人,並修正今生不好的習氣,而此生的終極目標是往生淨土。

法師說,師父修持觀音法門,因此法鼓山落成開山大典的主題為「大悲心起」,依此鼓勵社會大眾,「大悲心起」是指廣大的慈悲心,一般的慈悲,是指同情、有條件的互換,或者是占有的愛。廣大的慈悲,則是把所有的人當成自己,不僅僅是當成家人,更是待人如己。慈悲心是先安定自己,才是慈悲的開始。

課程最後,法師以師父的開示:「我的法鼓山已經建好了,大家的法鼓山建好了嗎?」勉勵學員,今年是聖嚴師父圓寂十週年,希望大眾秉持師父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此為目標努力,先從自己做起,進而利益他人。

僧大悟語

逐浪自由

◎文.圖/釋常啟

出家前,一位熱愛衝浪的女同事,週末總是投入大海的懷抱,衝浪之於她,樂趣似乎難以言喻,而當時年輕的我,也嚮往著能征服這風口浪尖的自由,也跟著她學習衝浪。海邊的浪來浪去波動難平,但她乘著浪頭一派瀟灑自如。我在做完基本訓練後,也泡在大海中,努力分辨好浪與壞浪,好浪是還沒出現白花泡前的湧波,壞浪則是形成的浪花滔滔。

理論上,見到好浪時,平貼著浪板,兩手快速滑動逐浪,追過它才能駕馭它,趕上浪頂,再昂然立起。站上浪頭乘駕的快感無可取代,這或許是大海讓人著迷的美妙所在吧!但我不是追不過浪,就是身體立不起來,狼狽地趴在板上,任由洶湧的波濤衝入沙灘,感官刺激伴隨著驚恐也難以言喻,卻也倏忽即逝。

終於,我決定在沙灘上看著一波又一波的好浪與壞浪,就只是看著,不追逐好浪,也不排斥壞浪,那一刻,體會到何謂自由,自由並非好浪尖上駕馭的快感,因為有揀擇就有好壞對立的局限;亦非感官上的順情刺激,因為感官有著須臾變滅的短暫性,真正的自由是任它來去而不迎不拒。

權貴、聰明與美貌,如同人生際遇的好浪一般,人人以為那是人生勝利組,殊不知跟貧賤、愚癡、醜陋一樣,都是人生險境,因為容易驕慢放逸,被習氣障蔽的機會更大。所以當有人批評隱居遁世的禪師:「郎將狂耶,何為住此?」禪師卻說:「我狂欲醒,君狂正發……貪榮冒寵,流轉生死,何由自出。」

不過出家領執後,對自由的體會又有些轉變:精神上可以印契絕對自由,但立足點仍須返回人間,吃喝拉撒睡,隨著現實生活,隨波逐浪,而不是停留在沙灘上看著浪濤不動心。應在車來人往的十字街頭參禪證道,在自覺聖智與隨緣度眾之間保持平衡,不怕也不避面對萬種因緣,體會「到得原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才是中國禪宗要給現代人的重要啟示!

課外心一章

活用四它沒煩惱

◎卞靜(溫哥華道場福田班)

接觸佛法八年多,由於工作時間是晝伏夜出,總因睡眠時間太少,遲遲未能下定決心報名佛學班。除了日日誦經或做點善事,心依舊很散漫,執著和瞋心甚至愈來愈重,覺得實在不能再等了,雖沒有報上佛學班,但趕上福田班的報名。

第一天上課就法喜充滿,身心愉悅。我算是個「野生」的佛門小學生,連基本的佛門禮儀都不會,到現在向法師問訊還不熟練,緊張時只記得合掌。福田班從頭教起,正適合像我這樣剛起步的人。

因為長期工作壓力,我有焦慮的問題,稍一點不順,就會思前想後。別人無心的一句話,在心中就會開始播放故事,最後總是弄得情緒愈來愈低落。這種壓力與焦慮甚至蔓延到生活上,增加了更多煩惱。我被諸多煩惱障礙很久了,處理方式也一直是逃避。

聖嚴師父提出的「心五四」運動給了我很大啟發,特別是對治困境的「四它」:面對、接受、處理、放下,讓我學習做到不再糾結。例如近期在面對一個重大問題時,過往的經驗是,當準備時就會開始緊張,過程中持續焦慮、失眠,而現在運用「四它」以後,學會做好最壞打算,接受最壞結果,想好怎麼處理這個最壞結果,然後就放下,居然睡得很好,很踏實。

情緒處理上也是,開始學習不逃避,也不隨之起舞。「心五四」不但提供了應對實際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對治方法,而且又超越了方法,是一個能幫助人排毒和汲取能量,全面且有層次的體系,我會和更多人分享。

學習成長看板

法鼓講堂

【主題】六祖壇經與無相頌
【講師】果徹法師
【日期】5/8、15、22、29(週三)
【時間】晚上7:00~9:00
【預約電話】(02)2893-9966分機6663(週一至週五 9:00~17:30)


聖嚴書院

‧快樂學佛人
【開班日期、地點】
5/4齋明班 5/9農禪班
7/27安和班 7/13海山班
8/17寶雲班 齋明別苑班
8/18 蘭陽班 8/24農禪班


‧福田班
【開班日期、地點】
7/21香港班
8/17海山班 8/25中正萬華班
8/25文山班
【報名】請洽各分寺院、辦事處或上網http://dbs.ddm.org.tw,額滿截止
【洽詢】(02)2893-9966分機6659

農禪法青出覺招
提起放下有方法
【安和分院長青班淨街】
十字街頭掃塵埃
【走進聖嚴師父智慧海】
舊金山佛學課 共讀《法鼓全集》
【僧大悟語】
逐浪自由
【課外心一章】
活用四它沒煩惱

【學習成長看板】
法鼓講堂

聖嚴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