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青年如何學佛?
對這場漢傳佛教最殊勝的水陸法會,
有何體驗與觀察?
經過八天七夜的共修,
從中有了什麼樣的啟發和心得?
本期特別採訪35歲以下的青年們,
傾聽他們分享內心的觸動與學習。

◎圖/李東陽、李佳純、江思賢、王育發、許朝益、廖順得

祈福發願入淨土

聖壇

◎林寬予

瑜伽焰口法會及送聖是我第一次參加的大型法會,讓我肯定要去的是爺爺。他在春天離我們而去,我一直想為他做些什麼,也算是一個祝福。第一次聽到瑜伽焰口法會,雖然意義很慈悲,但恐懼心油然而生。不停地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幫助眾生的法會,要用祝福心祈求。慢慢地,恐懼心被慈悲感動,其中「願速成佛」是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至今仍在腦海裡迴盪。

送聖時,螢幕上眾生被佛菩薩接引,腦海突然浮現爺爺坐上蓮花一同前往的畫面,眼淚不禁流下,當下哽咽著繼續念聖號。深深相信爺爺現在一定很好,跟著佛菩薩學習佛法,感激佛菩薩的慈悲及大家的願力,我會好好記住這次經驗,持續祈願、許願、還願。


▲法青聖壇送聖

地藏壇

◎黃俊傑(馬來西亞)

一年前我被診斷患了急性血癌,所以想學習地藏菩薩的精神,發願在有生之年,能廣大地分享佛法及禪修的好,幫助所有受病苦的人,因為自己走過這段路,尤其是癌症病患接受化療的痛苦,但我發覺更多的痛苦,是來自自己的不甘心與恐懼。就這樣,獨自帶著這一個願,從馬來西亞到臺灣,走入地藏壇。

法會中最令我受用的,是果祥法師開示關於自然農法及佛教徒的責任:「身為佛教徒不能與社會脫節,躲在角落只顧自己,更應該帶領社會,如此佛教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法師還提到,我們是大乘佛教,要學習四大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這真是令我感到慚愧,過去幾年雖說自己是佛教徒,但對社會沒什麼貢獻,我告訴自己要從環保做起,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塑料品等,之後再慢慢影響身邊的人,我相信,一傳十、十傳百……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效應。


▲法華壇灑淨


▲禪壇戶外經行


▲藥師壇戶外經行

聞思修法見淨土


▲戶外讀經隨喜

華嚴壇

◎潘祖威

「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這是最令我感動的《華嚴經.迴向品》經文,想起地藏菩薩所發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不禁熱淚盈眶。《華嚴經》是從信解行證入海印三昧,即一真法界,也是當下的自在世界。華嚴世界完整的宇宙觀,引領我走入圓融無礙的精神世界;菩薩十地的修行方法和證得佛果,斷除了許多學佛以來不解的疑惑,人生的修行方向也更為清楚,並帶給我莫大的信心,以及全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


▲功德堂供燈

總壇

◎賴昀楓

參加總壇佛事最大的收穫,是知道自己不足之處,能夠藉境鍊心。妄念過多代表缺乏定的工夫、參加法會共修過少;身體緊繃代表八式動禪做太少,調身工夫沒有做好,遑論調息與調心。另外,在總壇概說中,聽到惠敏法師提到「善惡同源,苦樂同功」,舉例人腦中的愉悅迴路,無論是利他助人等好事,與喝酒、性等行為,均會受到一樣的刺激,感到快樂,讓我深刻體會到:為善為惡在一念間,修福修慧於方寸中。參加法會的心情,從一開始的期待,法會過程中身體痠痛造成的失落,到後來的法喜與感恩,從中體悟修行就是要腳踏實地、老實如法。


▲溫哥華道場分處共修

法華壇

◎江芷諭

法華壇說法法師大常法師,這次主要以《法華經》第十四品〈安樂行品〉為主題。法師提到,修《法華經》的第一步要先修安忍,讓自心柔和善順。

我們的個性,其實不是我們的本性,而是由環境建構、習慣養成;修行,也是一種養成,是讓我們的心跟佛法相應,特別是與我們本性相應,而本性是柔和的;善順,則是遇到逆境時,內心能夠保持平順,不暴躁、不驚恐,應學習成為不沾鍋,讓一切隨順因緣而不執著,如此能逐漸產生安定的力量,並且更有定力。長此以往,即使臨終,也不會驚恐慌張了。


▲大壇醫護站義工共修

青年體驗水陸
學佛趁年少

【祈福發願入淨土】

聖壇─林寬予

地藏壇─黃俊傑(馬來西亞)

【聞思修法見淨土】

華嚴壇─潘祖威

總壇─賴昀楓

法華壇─江芷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