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 見聞心得

保護環境 讓人間有淨土(上)

◎文.圖/釋果祥


▲大自然中每一種植物種子,都有其特性,值得我們珍惜保護。

受國際知名的環境、農業倫理學家范達娜.席娃博士(Dr. Vendana Shiva)之邀,我於十月四至六日至印度達拉敦森林研究學院,參加「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主題是「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文明」,共有二十七場演講與報告,圍繞在生物多樣性、自然生態、食物和農林漁業等領域。會議所提供的餐點,全是素食。

這次會議的靈魂人物席娃博士,思路清晰、反應靈敏、口才文筆俱佳,最重要的是悲願深重,似乎永不疲厭,尤其是她的話語常帶佛教思想,例如:法食、正命,以及時時強調人類的福祉與一切眾生息息相關,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權等。

閉幕典禮時,會議所在地北阿坎德邦首席部長粹曼德拉.辛.拉瓦(Trivendra Singh Rawat)致詞提到:「我們必須放下自我的貪婪,才能保護地球環境和一切生物。」與聖嚴師父倡導「我們應以心靈環保實踐自然環保」的理念十分一致。


▲印度「拿當亞生態多樣性農場」中,保存了各種稻米、麥類、小米、蔬菜等各種植物種子,許多人皆來此參觀取經。
大會宣布一項「物種多元有機的喜馬拉雅」(Biodiverse Organic Himalaya)的願景,聯合推動的印度及其國際合作夥伴,包括:錫金邦政府、國際有機聯盟、國際再生協會、日本秀明自然農法協會和未來世界委員會等,以錫金邦有機農業已全面達標的經驗,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把喜馬拉雅山麓還原成空氣清新、水源乾淨、土壤肥沃、物種豐富的淨土,指日可待。大會又宣稱,預定在二○四七年,印度獨立建國一百週年時,將實現全印度有機化的目標,並進一步影響全世界各個角落有機化。

我也從一位不丹青年卓那(Drona)囗中得知,不丹現在的耕作面積中,有百分之八十七是有機栽培,不丹政府希望,在二○二○年完全轉型為有機國家。

這次的報告中,有人仔細地收集了許多包括喜馬拉雅山等高山上,豐富多元的野生植物照片,這些在一般人眼中沒有價值或重要性的植物,他卻呼籲重視保護,很令人感動。還有一個發表人想到,人們處處考慮經濟成本,於是做了一張圖:一邊是一隻老鷹,一邊是一部全新的名牌轎車,並寫著:「一隻老鷹的價值等於這部轎車!」據說以這樣的方式宣導動物保育,連小朋友都印象深刻。

除了關心山地、平原的報告,也有人特別指出:海是活的,人類的作為卻將它逼至瀕死,人類自己也招致無盡的災難。另有一位學者指出,印度古聖典《阿育吠陀》記載:「每一種植物都可能是良藥,我們應該重視。」這篇報告令我想起,在發現金雞樹可以提煉奎寧治療瘧疾以前,一般人也不知道要重視、保護金鷄樹,說不定有許多治病效果奇佳的植物,因為人類的行為已經瀕危,甚至滅絕了!(待續)

法鼓講堂.特別講座

禪在當代美國

◎編輯室

「佛教在西方,仍處於發展的過程,還在扎根中,因此,什麼是美國的禪,現在仍難以定論。」十月十八日,僧團常諗法師以「禪在當代美國」為題,開宗明義地指出。

禪宗約於十九世紀晚期傳入美國。一八九三年,芝加哥「世界宗教博覽會」邀請了兩位佛教徒:日本宗演禪師和斯里蘭卡達摩波羅居士(Anagarika Dharmapala),這是美國本土第一次有佛教僧人形象出現於主流媒體。後來對禪宗傳入西方影響巨大的鈴木大拙,即是宗演禪師的在家弟子。

五○年代,美國經濟起飛,一群對精神匱乏的主流社會感到不滿的年輕人,自稱為「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他們對東方文明及禪修充滿興趣,其思想也與六○年代興起的嬉皮運動呼應,在文學貢獻和修行方式上,產生相當的影響力。六○年代起,各國禪師分別赴美建立道場,如日本禪師鈴木俊隆建立舊金山禪中心、前角博雄建立洛杉磯禪中心,還有中國禪的宣化上人與聖嚴師父、韓國崇山禪師、越南一行禪師等;美國本土禪師則有菲力浦.凱普樓(Philip Kapleau)、羅伯特.阿特肯(Robert Aitken)等。

八○年代後,某些禪修道場傳出性醜聞,西方佛教徒開始對禪師的威權,以及如何建立透明、民主化的道場管理運作機制,進行反思。常諗法師引用美國當代佛教學者大衛.麥克馬漢(David McMahan)的分析表示,禪修在當代西方社會,受現代化影響,有著民主化(democratized)與個人化(individualized)現象,反對傳統佛教的父權中心與階級制度,而只保留打坐、方法、佛法開示、小參等被視為禪修核心的元素。

此外,浪漫主義與超驗主義,也形塑了現代佛教禪修論述。發展至今,禪修在美國有其新的內涵:是自我探索、覺照、倫理反思,甚至是減壓、身心平衡、乃至養生與美容等,是心理的、精神的、科學的,更與運動、藝術、生活等領域結合,而不強調「宗教的修行」,亦不以開悟為目的。

常諗法師也指出,在此同時,傳統禪宗在美國則展現了入世精神、性別平等,以及跨宗教交流等實用活用的特色及精神,即時回應現代社會需求,例如結合禪修與臨終關懷、女性禪修老師崛起、跨宗教合作以促進世界和平等,值得東方承續佛教傳統的亞洲國家借鏡。法師亦期許,為了讓禪法在美國生根,除了強化語言作為工具,更可在禪學、教理的弘揚上加強。

北美尋根團心得

眾願所成 法鼓深遠

◎史敏(紐約)

親近法鼓山八年多,很多地方都耳熟能詳:總本山那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建築群、農禪寺水月道場等著名地標,或是在法師講課時聽到,或是在網上看過,卻從未去過,既熟悉又陌生。當我得知臺灣尋根團的籌組時,立刻報名。

提前兩天到達,想一個人靜靜地感受總本山,就像遠赴一場心靈的約會。聖嚴師父的色身雖然遠去,留下的道場卻是無聲言教。信願行,佛法轉遞的雖是極為理性的宇宙規律,並無迷信或煽情之處,但是生而為人,一種情懷、一分感動,卻是推動我們凡夫向前走的力量。

第一次走進大殿參加晚課,彷彿做夢一樣,有著不可思議的幸福感,不時抬頭看看四周,往昔只在視頻中看到的景象,如今自己也身在其中了。倘若修行得力,臨命終時導歸極樂,是否也如這樣,日思夜想、念念不忘的極樂淨土,瞬間現於眼前?

此行最大的感觸,是法鼓山不僅僅是聖嚴師父一個人的願,也是許多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共同願力所現,師父不可思議之處,也不僅僅是他的高瞻遠矚、悲智願行,更是他凝聚眾人的努力,此非菩薩的願力無以辦到,非細水長流的勇猛精進無可達成。

「若要佛法興,必須僧讚僧」,在莊嚴的方丈接任大典上,新舊任方丈彼此默契的互動、相互肯定,讓人感動,對法鼓山的未來充滿信心。作為護法居士,雖然能力有限,也要努力發願為淨化人心、建設人間淨土貢獻微薄的力量。這並非口號,當我們真正了解佛法,明白人生意義,便會清楚這是一條多麼自然而光明的大道。

一路上,我們還聽了很多感人故事,結識了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信眾,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語言、年齡……卻因為對師父理念的認同,而走到了一起。所謂道場,不只是有形的建築,更是在此共修的同道中人,因此師父在《美好的晚年》問:「我自己的法鼓山已經建好,你們大家的法鼓山,還要不要繼續建呢?」凡夫是需要相互成就的,在這裡,每個人都默默建設著淨土。

我親身體驗了這「無中生有」的願力,所能創造的人間奇蹟,頗為震撼。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已得人身,已聞正法,還有什麼理由不奮起精進呢?

以陪伴關懷社會

【張子庭/臺北報導】十月十日雙十節,青年院於法鼓德貴學苑舉辦電影講座,邀請導演崔永徽與青年一同賞析《只有大海知道》,藉由影片中訴說的美麗小島——蘭嶼所發生的親情故事,增進青年對社會不同族群文化、隔代教養問題的了解與關懷。

《只》片是根據蘭嶼小飛魚文化展演隊的真實故事改編,不僅呈現蘭嶼的世外桃源風光,也反映當今偏鄉教育現況。片中小男孩對於離鄉工作的父親長久的思念、與祖母相依為命等情感……正如海浪拍打出的浪花,層層不絕地交織出生活的各種波瀾,真摯而深邃。

崔永徽分享,在每個期待落空的時候,會沮喪難過,感覺挫折,但或許正因為這樣,我們開始成長,應試著回到最單純的心,面對自己,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事物,包括愛,因為在相互陪伴中,能讓我們得到力量。 

在長達六年的電影籌備過程中,崔永徽曾經遇到許多困難與障礙,開拍前甚至因為資金問題遭到勸退,但為了蘭嶼的孩子,以及島上人民的期待,也為了自己的初衷,毅然決然持續拍攝下去,直至片子圓滿完成。青年們踴躍提出各種問題,崔導演一一解答和分享,讓大家對許多社會相關議題,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思考。

青年院常導法師表示,法鼓山所舉辦的偏鄉活動中,「陪伴」是最重要的元素,能帶給孩子們莫大的溫暖與信心,來面對真實的現況,以及自己的內心,法師同時提醒大家:「給予對方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給的。」

禪九十 培訓法器悅眾


▲分組演練時,學員們無不專心投入,練習維持穩定的節奏,並培養團隊默契,期許自己能夠早日承擔法器悅眾之責。(李澄峰 攝)

【吳美慧/金山報導】為護持明年(二○一九)首度舉辦的「禪九十」,禪修中心特別規畫法器悅眾培訓課程,於十一月二至四日由監院常乘法師帶領,共一百零五位學員參與。

三日上午,常乘法師首先分享梵唄的意義與定課的功能;下午介紹板眼、各項法器與執掌要領,並示範如何用丹田發聲舉腔。課程中,法師不時穿插故事分享,讓學員們輕鬆體驗如何唱誦「佛所學、佛所行」,法師提點其中的技巧:「學習先會聽,聽清楚了,自然會唱得清楚,之後再配合法器練習。」四日,學員們學習出食的意義、走位及手印,並以抽籤的方式,分別進行早晚課驗收。

常乘法師指出,唱誦須維持穩定節奏,演練能增進團隊的合作默契,配合大眾唱誦,達成和諧、莊嚴、攝心的共修效果。此次參與學員,有初次接觸法器的悅眾,也有來自法青梵唄班的學員,分組練習則在資深法器悅眾陪伴下,進行演練。

大堂分享時,許多學員期許自己持續做定課,並相約共修練習,期能早日承擔法器悅眾之責。學員黃家攸分享,由於演練時須心懷菩薩悲願,並隨時注意自己的威儀與心態的正確,大眾在專注的氛圍下共同學習,愈學愈覺欲罷不能。熱烈的學習氣氛,充分展現學員發心護持大眾精進共修的熱忱。

學習成長看板

教師心靈環保自我成長營
【日期】2019/1/26~30(六~三)
【地點】天南寺
【洽詢】(02)2893-9966 分機6130教聯會


【報名】

快樂學佛人招生
中山班3/2  香港班、中正萬華班3/3
農禪班、寶雲班3/9  多倫多3/10 
基隆班3/31
【洽詢】(02)2893-9966分機6664
【報名】

【印度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 見聞心得】
保護環境 讓人間有淨土(上)

【法鼓講堂‧特別講座】
禪在當代美國

【北美尋根團心得】
眾願所成 法鼓深遠
以陪伴關懷社會
禪九十 培訓法器悅眾

【學習成長看板】
教師心靈環保自我成長營

快樂學佛人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