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不簡單(上)

六月二十六日法鼓山僧團大會中,已通過新任方丈推舉,
本期特別邀請即將卸任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分享十二年來點滴體會的心路歷程。

◎果東法師


▲(李東陽 攝)

創辦人聖嚴師父早期常對僧眾開示:「僧團執事是由龍天護法及常住所賦予,每份執事都很重要,都是一種歷練,目的是讓每個人從中學習和成長。」

在「和」中求圓滿

接任方丈以來,個人抱持學習的心,運用聖嚴師父在一九九三年對僧眾講授「法鼓傳薪」課程所開示的「行事六要領」:堅守原則、充分授權、尊重他人、關懷對方、主動溝通、隨時檢討,做為實踐方針,期許與師兄弟建立和諧的團隊運作。

「行事六要領」並非只重成事,更重視在過程中,成就他人、成長自己。其中,以堅守原則為主要的母法。掌握母法後,只要方向、原則沒有偏差,就應充分授權。因此,我絕對尊重各部門的行政作業,如果有新的重大事務、活動及做法,各單位都會提案至各層級會議,經由大家共同討論、整合意見;必要時也會適時修正,以達成共識,這是尊重團體的體制、機制。縱向、橫向都需要溝通協調,若有人產生疑慮、誤解,則要主動溝通,耐心化解。凡有疑慮或是不同見解,都是基於對團體的一分關心,絕不會置之不理。

在眾人成就的團體,每人所扮演的角色與立場有別,難免會面臨不同角度、見解多元的境況。假使產生矛盾,一定是先檢討自己,並且關懷對方,向他表達有什麼需要協助之處,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唯能和敬,才有和喜、和樂。記得出家前,第一次發自內心在佛菩薩面前禮拜,心中浮現的就是「和合」二字。出家後,從師父的教導,學習到「六和敬」與「悲智和敬」,便開始用觀念來疏導,時常反省、檢討、慚愧、懺悔。我常說自己修懺悔法門,隨時觀照起心動念,隨時消融。沒有人故意說錯話、做錯事,只因未能及時覺察。只要我們多一些體諒及包容,從肯定中給予建議,對方就會比較容易接受。

新世代,心成長

現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成長的環境背景與接受的教育思維,必然與早期住眾有所不同,僧才的養成方式也必須有所調整。每個人各有優點及潛能,需要用心引導。欣賞每個人的特質,給予關心、鼓勵、體諒及包容,讓他們覺得自己可以發揮所長、能夠奉獻,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要讓僧團執事有學習、成長的空間。尤其剛開始領執,很可能未盡人意,只要大眾持續給予信任及肯定,相信每個人皆能有所承擔,繼續成長。反之,如果要求新領執者馬上立竿見影,或是做得不夠圓滿,便嚴詞指責,將使對方退心,甚至讓其他人也不敢承擔。

福報是什麼?不是指人脈、資源,而在於心量寬廣、身段柔和,給人方便、廣結善緣,培養修福修慧的資糧。因此,當方丈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辛苦,至少我沒有「苦樣」,依然充滿法喜。

擔任方丈,可以很「簡單」、不複雜,我的體會便是:「自信不自傲,謙卑不自卑。寬大不自大,無私不自私。放鬆不放逸,輕鬆不輕浮。善巧不取巧,方便不隨便。」(待續)


▲(李東陽 攝)

緬懷陳伯璋老師

一段真善美智的奇遇

◎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全體學生

陳伯璋老師告別式那天,許多團體及師生都到了,會場內外水泄不通,但我們並沒感覺到這位低調和藹的長者,已悄然離我們遠行。

慢活,是老師常提醒我們的生活態度。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新生報到時,當年擔任學院學群長的老師勉勵我們「慢學」。一開始有同學不解:「我們一直以來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快速學習,怎麼是慢學呢?當然是快快修足學分、快快畢業呀!」

現在,我們或許懂了。在知道老師一生學習與奉獻的歷程,這麼豐富多樣,成就貢獻如此多,從老師的談吐行誼和生命態度裡,我們看到了「慢活」的實踐。那種慢,是一種踏實與認真的體會,是一種和諧前進、不趕進度、不囫圇吞棗的學習及體驗。而生命的過程,不就是一連串學習和實踐的歷程?原來「慢」,不是做得少,而是在每個當下,如實走過。

對我們來說,老師就像是一位沒有血緣的父親,給了我們最多包容。他有自己的觀點,但課堂上總是涵融每位同學的看法,並進一步給予引導。

除了讓學生保有自己的觀點,還讓我們以不同視角與觀察,來做多向的交流及融合,讓大家省思的面向更深化、更具多元性。「因為不設限,所以更精彩。」這樣的學習,讓我們感到非常享受,收穫豐富。

除了課堂上的教導,在課堂外,老師的身教也是令我們印象深刻。還記得校際師生交流、各校學術交流會時,老師展現的敦厚風範、控場能力,以及不疾不徐的穩重,讓許多同學成為老師的「粉絲」。

老師在最後一堂「文化與生命美學」課程裡,緩緩向我們道出美的人文涵養,是至善、是深層內心的覺醒,是一種觸動內心價值就能感受到的生命態度。而美與善的結合,離不開宗教,因為透過宗教,生命容易安頓,產生幸福感。

與伯璋老師這一期相遇,是幸福的,是一段真、善、美、智的奇遇。或許與老師的永別讓人感到不真實,因為他早已將一生的涵養,點滴浸潤在我們的心中,所以,老師其實一直都在,也會一直都在……

【生命自覺營心得】

受師父願力感召

◎張演裕

偶然因緣看到生命自覺營的影片,便報名參加。朋友問原因?也許是一個衝動、一分感動,思惟過後,我想是受了聖嚴師父的願力感召而來吧!

人生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是出家?總護法師出了三道題目,要我們在有限時間內寫下答案。第一晚的震撼教育,直搗生命自覺營的核心。時間飛快,法師疾聲大呼「停!」不管寫到哪,都停止一切動作。此時,猶如我們的生命,原以為可以一直寫下去,但人生如同此刻,隨時可能被迫停止,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如此震撼的一刻,即使自己寫過遺囑,內心還是震了一下,更積極去思考:什麼是生命之中,急迫需要面對的?修行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出家?為自己求解脫?還是幫助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

法師與我們分享創辦人的心行與悲願,談起二○○八年的默照禪四十九,師父堅持來開示,並對學員說:「週一、三、五要洗腎,二、四、六能來一定來,不能來就不來了。」有人問:「您不是放下了,為什麼還堅持來開示?」師父答:「我是放下了,但眾生沒有放下。」師父以身作則,示現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悲願,深深感動著我們。

回家多日,在生命自覺營粉絲頁讀到大家的文章,仍被感動著。今晚唱著〈叩鐘偈〉時,不知道為什麼,不自覺地鼻酸,提筆而寫,眼眶頓時覺得擁擠。生命自覺的路,還在繼續。

奉獻比享受更可貴

◎符演祥

在繁忙的香港長大,一直都找不到生活的著力點,十一天的生命自覺營,不但感受到被愛,更因為奉獻而感到充滿希望。

和同學們一起睡通舖、一起用齋、一起出坡、一起學習,每天都有法師為我們講課和開示。從襌修生活中,體會生命不只是吃、睡和工作,無論行住坐臥,都在修行和學習。我學會了如何放鬆、如何安住在當下,每一天如新的一天,每一次都是第一次。

第三天正授典禮前,沒有想過會哭得不能自己。擔任班首,為同組學員到佛前捧領縵衣,愈走近佛像,身體愈想拜下去,淚也不停流下,一邊唱誦〈搭衣偈〉,一邊感受到自己曾經搭過這件衣一樣,不想再捨離呀!

第九天和第十天,看到山上很多昆蟲,想到人身難得,如果下一生無法為人,就不能修行、奉獻自己了。這段期間發現到:奉獻比享受更令自己了解自己,更能安住身心,沒有什麼比這更可貴了。

出家是奉獻自己的生命,而生命如川流不息,願此生和來生,都能在佛教中修行。感恩一切因緣,感恩遇上的善知識們,更感恩所有義工的成就。我發願生生世世到法鼓山學佛,出離煩惱的家!

一堂生死課

公公真是大菩薩

◎林演蓉

年幼時,因祖母過世,對死亡留下陰影;學佛後,再次面對親人往生,就像一次身心考核。公公中風多年,行動不便,曾以為家人久病是負擔,後來看到聖嚴師父安慰久病長者:「因為有您,家人才能盡孝道啊!」才明瞭公公是家中菩薩,讓家人有學習的機會。

週日上午到寶雲寺做義工,出門前仍與公婆話家常,不料中午回家後,公公出現一連串緊急狀況,當家人合力處理時,婆婆手腳直發抖。家人隨救護車出門後,我緊握婆婆的手,安慰她:「爸爸生病二十多年了,很辛苦。如果他的時間到了、功課圓滿了,我們就要放下,讓他走。」

晚上九點多,醫院發出病危通知,家人趕到加護病房,護理師提醒我們快跟公公說話。想起曾看過「法鼓講堂」果慨法師講佛教徒的生死觀,以及郭惠芯老師的生死學課程,這時要跟親人道別、道謝,更要引導他放下色身。我靠近公公,貼著他的耳朵說:「爸爸您辛苦了,如果時間到了,要趕快放下,跟著觀世音菩薩去修行。謝謝您這麼多年的陪伴照顧,大家都在陪您,不要擔心。」接著也提醒家人跟公公道謝、道別。

為了幫公公助念,我用臺語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祈願公公提起正念、放下一切。在家人一心懇切念誦聖號後,漸漸地,公公嘴巴肌肉放鬆了,臉色呈現入睡樣貌。公公往生後,大體移至助念室,家人輪流助念八小時,在念佛聲中,一切是那麼安寧平靜,直到戶外傳來鳥叫聲,方知天亮。

討論佛事時,小姑提起寶雲寺週五有念佛共修,於是家人帶著婆婆一同參加,為公公做布施,將功德迴向。之前曾想著如何接引家人親近佛法,想不到公公的福報因緣,讓家人都能到寺院共修,幫他完成皈依三寶的夙願,公公真是大菩薩!

告別式當天,我們依法鼓山佛化祭奠進行,近五十位親友齊誦《心經》、「阿彌陀佛」聖號,並有簡短開示為公公說法祝福,讓親友感受佛法的慈悲,同霑法喜。回想剛學佛時,以為禪修只是幫自己調身心,直到面對生死無常,才感受到學佛最大的好處是「利人利己」。願分享此文來回報有緣眾生、迴向公公,發願盡未來際護持三寶,修學菩薩道,不退菩提心。

青年學佛初階課程

【課程時間】9/5起

【上課地點】德貴學苑

【報名網址】https://goo.gl/26MeMm

社青禪修營

【時間】9/21~24

【地點】法鼓山園區

【報名網址】https://goo.gl/kaQndq

簡單,不簡單(上)
緬懷陳伯璋老師
一段真善美智的奇遇
【生命自覺營心得】
受師父願力感召

奉獻比享受更可貴
【一堂生死課】
公公真是大菩薩
青年學佛初階課程
社青禪修營